本文改自我以前写的一篇教学论文且曾获得过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其主要内容是讨论高三年级总复习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并且从联系社会热点、加强实验探究、改进题型教学这三个方面做了实例说明,以求能给一线高三化学教师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我国教学改革在许多省市已广泛开展,但往往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许多学校在高一、高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贯彻新理念,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而到高三年级则完全采用题海教学方式,采用反复讲解、大量训练、频繁考试的做法,具体教学中也完全摒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甚至完全变成了考卷、改卷、讲卷的不断循环。那么能否在高三年级仍继续贯彻实施教改理念呢?能否在沉重的高考压力下仍让课堂充满生机呢?能否继续在课堂上形成探究学习的氛围呢?能否继续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呢?为此本人在高三复习阶段做了一定的实践和思考。主要对策是:
在高三复习阶段,我常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一定的专题复习。经过实践感到有如下好处:⑴在长期按照课本复习以后,学生易产生倦怠感,引入最新的社会热点,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易引起直接的学习兴趣。⑵目前高考中常出现结合现实生产生活中社会热点的考题,例如以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神舟飞船、祥云火炬、抗疫医疗做知识背景的考题,均在高考题中出现过,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的专题复习,可减少学生对试题背景的陌生度,增强学生的备考能力。⑶将社会热点知识与具体的高中化学考点结合,既能进一步落实知识和技能,又能为培养素养提供更多有效的知识载体。⑷社会热点蕴含着许多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为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我曾以嫦娥一号升空探月为主要知识背景在高三上过一节市级公开课,内容为《航天中的化学知识》。该课引入课题时插播了运载嫦娥一号的长征火箭升空的视频,在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后,逐次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了航天材料、航天能源、航天环保及航天飞船中供氧问题,将高考的考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能量等同上述实际问题相融合,既较好地落实了高考考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又引入了自己改编成的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相关问题:
“嫦娥一号在一年的寿命期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月食,此时嫦娥一号太阳能电池翼无法照射到阳光,会停止工作,那么怎么办呢?
事实上很多太空空间站均有一段时间面向太阳,一段时间背着太阳,你能否设计一套循环能量装置用于空间站,要求①能持续不断的循环提供能量使用;②不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 (用方框流程图表示,注意此题涉及光能、化学能、电能等多种能量形式的转换)”
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设计了多种方案,教师将各种方案投影展示,并让同学们讨论评价,使学生对能量转化及物质循环利用有了新的体验,也同时对设计实际工业流程的方法有了新的体验。当时课堂教学现场气氛热烈,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暑期学生观看了北京奥运会,我抓住这一时机给学生上了《北京奥运会中的化学知识》的总复习课,教学中以奥运中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线索,收集并改编了一批有关奥运的高中化学习题,使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探究了有关奥运场馆、奥运火炬、奥运禁药、奥运新运动器械与装备及奥运食品等等问题,涉及环保、医药、燃料、能源、材料化学等方面,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有效复习了高考的考点,同时有利于将高三学生从暑期放松状态调整到备考心理状态。
经过多次尝试,我的体会是上此类复习课应注意如下几点:
(1) 由于涉及社会热点的化学知识较多较散,一定要精选内容,要寻找一条或多条逻辑线索贯彻始终。
这样才不会造成一节课内容过分零散,而且一般可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活动设计为逻辑主线和逻辑明线,而将涉及过程、方法及思想观念的活动设计为逻辑副线和逻辑暗线,例如《航天中的化学知识》该课其逻辑线索有多条,明的线索是航天化学问题(包括航天材料、航天生存环境、航天能源选择、航天污染防治、航天能量形式的转换等)的问题解决线索,暗的线索是态度价值观的线索,包括化学学科正确的科学观(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和化学学科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性能、经济、环保的相互结合)。(2)应选好有内涵的内容充实的值得学生探究的核心问题,努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条件。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化学知识》此课中,自已将杂志⑴上的习题经过重新改编,题目如下:
“北”“京”“欢”“迎”“您”是代表了各自颜色不同状态的单质,而A、B、C、D、E、F、G、H是由相交叉的两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欢”是一种暗红色的非金属单质固体,H是一种白色固体,那么F溶液和A反应可生成E溶液及酸M和酸N,D高温煅烧可制得A,此反应是工业制M酸和第一步反应。如果⑴已知“北”液态是为淡蓝色,此单质化学式为____,M酸的名称为_____。⑵D在空气中进行高温煅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写出F溶液和A反应生成E溶液及酸M和酸N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2FeCl3 SO2 2H2O=2FeCl2 H2SO4 2HCl本题紧扣奥运人文理念的要求,在完成探究的同时,也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薰陶和教育,而且题目形式新颖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⑶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灵活的多媒体手段集图片、视频、动画与一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如此课中引入的北京开幕式的精彩视频及夜幕下奥运场馆的惊艳图片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由于有关社会热点的资源一般很丰富,应注意精选出和化学相关的资源,选材要符合高考的考试范围和要求,防止离题太远。
⑷应关注备考时效,不要只求课堂热闹,而应将对试题的题型分析、解题策略的讨论小结、回答问题的规范化训练恰当地贯彻在课堂之中,而不应因害怕别人说这是应试教育而将高考要求排斥在外。
在高三结合社会热点的专题复习只能少量地开设,更多地是系统的板块复习,既将全部的高中化学内容重新组合成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计算等几个板块进行复习。在这里自己感到化学实验这一板块有较大的特殊性。原因是化学实验分散在高中每个教材的各个部分。因此,在高三阶段,有必要按高考要求将之精编成一个板块系统讲授,虽然复习时仍可按化学仪器和药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备原理和操作、物质分离和提纯、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等若干部分依次复习,但应注意,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应有效地贯彻新的理念,如笔者在化学设计与评价专题复习时,特意讲授了一节武汉市公开课,内容为关于“关于纯碱样品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与评价,在这节课中自己通过介绍实际生产中测定样品纯度的重要性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探讨测定纯度的方案可能有多少种,然后让学生评价方案的优劣,接着又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种方案,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装置,做到既能准确测定碳酸钠和强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又能避免因操作及仪器本身带来的误差。在探究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案,创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使课堂上探究氛围达到高潮,而且很凑巧的是当年全国试卷中第25题恰好考查了相关内容。⑴做到讲解和演示相结合,不一定能做完整的实验,但一定要有相应的实验仪器的组装和模拟演示,可使教学形象化,更易引出学生的兴趣。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考前特地创设条件,做结晶水合物制备和定量分析实验,其效果很好。⑵可以可引入讨论法,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多种可能性,然后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使学生达到深入掌握化学实验设计思路的目的。⑶应根据复习内容的可能性引入对比实验、假设实验、正交实验思维,介绍实验设计的若干方法,给学生以丰富的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由于高考化学试题已有明显的题型特征,因此高三复习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按题型进行专题教学,如常有教师专门讲“有关有机化学综合题型的解题策略”等。这类课的习惯上法是先给学生介绍这一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意义,随后引入一道典型高考试题进行系统剖析,教师再总结出若干条解题方法与策略,然后布置同种类型试题若干,让学生课堂上训练,老师再讲评,课后再做同种类型的考题训练。这种习惯的授课思路其优点是做到了精讲多练,反馈及时,对学生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厌倦。笔者在多次实践后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改进,主要措施有⑴品味高考真题的最新变化,按新课标命题理念进行原创和改编,为题目设置新颖情景,讲出新意,以有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⑵精选最有代表性的例题,加以深层次的归类,尽量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规律和策略。⑶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或上传交互系统,教师在学生训练时,来回巡视收集典型的解题思路与典型的错误,将之投影出来,让众多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学习,从而针对学情查漏补缺,加强教学针对性。⑷很难很重要的关键内容(如平衡图像题)可以采用先上一节引导讲解的课,目的是建模(理清解题思路),然后布置精选的变式练习(情境变本质不变),在批阅作业后,再加上一节讨论归纳课(掌握解题规律,形成解题规范)即应用“讲----练-----评”三步完成题型的深化教学。⑸题型不应讲得太死,应引入各种变式题,要引导学生发现变式的可能性会有那些,以求形成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总之,目前高三总复习,在升学率无形的压力下,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笔者认为高考试题也在不断改革,渐趋灵活,与社会的联系在不断加强,考试题型在不断丰富与发展。许多教师已开始对高考新变化加以探索与实践,事实表明对高三复习也应下大力气研究,也能够将高考考点复习同培养学生素养统一起来。而高三教师应做的是将保证教学实效与改进高三教学模式协调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做到将教改理念贯彻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废。
万长江,湖北省化学特级教师、湖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市“”湖北名师。教师本人15次获中国化学会颁发的竞赛表彰证书,3次获全国竞赛组织奖,3次获湖北省中学化学奖。先后主编和撰写十多部教育教学专著。曾被省教育厅、省市教科院聘为国培主讲专家,受聘为省内外化学教师作专题报告上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