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一片心——《论语》悟读【445】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一章: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悟读】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此章宰我问“三年之丧”,其意乃在探讨礼制。
宰我,本名宰予,字自我,“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聪慧机敏,善长辩论。
三年之丧,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即为父母守丧三年,古人认为守丧三年,是最大之丧礼,因为父母是生命之源。
众所周知,夫子最重礼教,宰我却偏要在丧礼的问题上对老师提出质疑。
宰我的理由是,其一,守丧期间不能行礼奏乐,三年之后,礼乐恐怕就荒废了;其二,稻米一年一收,钻燧取火的木头一年轮一遍。如此,守丧一年足矣。
面对弟子的发问,夫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父母亡故刚一年,你就吃白米饭,穿锦缎衣服,心安么?”进而直接批评宰我的不仁。夫子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夫子和宰我的争议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孝道文化的深深思考。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关乎民心民德,其更深的含义是,不忘初心,慎终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