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得多牛,才能被称为“老板”?

清代张焘《津门杂记》券云:“优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讹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侯家后,其寓所曰‘下处’,主人曰‘老板’,多半亦梨园子弟之身,积有余资,遂畜雏伶,自立堂门。”可见“老板”一词最早用于称呼戏班班主,戏班班主无疑是“字正腔圆板正”的梨园杰出人物,老于板眼纯正而歌,所以称为“老板”再形象不过。

有这样一位“老板”,她15岁凭一折《文昭关》得到梅葆玖先生的赏识;20岁之前,她将能参赛的大奖悉数拿下;25岁担任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她就是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王珮瑜,人称瑜老板。

王珮瑜在众星捧月的环境成长,年少成名,并积极投身于京剧传播与教育事业,丰富的经验与阅历,令人称羡。

作为一个新生代京剧演员,王珮瑜敢于素面朝天、去掉不必要的形式和“噱头”登台;对自己的功夫充满自信,一人从容面对观众;尝试将传统艺术变得时尚,以丰富的形式传播京剧,吸引青年观众这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需要勇气,需要实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今年,她将来到厦门闽南大戏院,举办《2021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她立志把京剧推广给年轻一代, “做最古老的传统艺术,最时尚的演绎者”。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这是王珮瑜的一句“名言”。在她看来,10多年前是京剧最青黄不接的年代,通过10多年努力,京剧观众断层正慢慢得到弥补,形成新的剧场生态。

老观众依然是最忠实的戏迷群,他们最懂戏,可能是剧场中的“引掌者”;年轻观众则会从新的角度欣赏、理解京剧,对他们来说,只要戏好看,传统戏曲和话剧、音乐剧等其他演出形式一样,都可以一试。王珮瑜希望,以艺术实验的分享为京剧传承“多开几扇窗”清音会正是其中一种形式。

清音会的概念最早源自于清末的“清音桌”。

所谓清音,即在茶肆沙龙中,演员不扮戏、不着戏服,清唱京剧选段。其魅力在于即兴,演员会依照现场情况定制戏码,在演唱时也从心所欲,往往最见一个演员对于唱腔的理解表达和独特处理。

而王珮瑜在传统表演的同时,将直播弹幕的新概念引入到京剧清音会中。在舞台上会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弹幕墙,每位观众都能现场反馈自己对京剧和现场演出的感受。  舞台上一桌一椅、长衫乐队、笔墨茶壶,对于老生艺术发展史、京剧声腔板式的讲解,是为清雅仪式感。

演出中还将以一台摄像机的视角live直播戏曲演员的化妆、扮戏、服装、道具等可视性内容,让观众在一个环境感受多个空间的内容,全方位呈现京剧的台前幕后。

《2021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