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出门,能咋办
封城二十多天了。开始是封出城路口,然后是封小区。不能出门,大家都憋在家里,除了线上办公,总要做些什么打发时间。
于是诞生了许多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评论家、教育家(也可能是家庭打戏教练)、工艺美术师和美食家。
这个美食家不是光会品味,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昔日也许像汪曾祺一样会做菜的人有很多,只可惜不会写罢了。现在传播平台多,就可以充分展示才华了。由于没办法统计,不知多少个蔡澜、北大路鲁山人和李子柒正雄心勃勃成长在烹饪之路上。
微信群里晒的最多的,就是花样翻新的美食。直播里的美食视频也非常受欢迎。大约因为不能去饭店,不能叫外卖,又凭空多出许多时间,而一日三餐又必须自己解决。
自己下厨也安全。美国有个把伤寒病传给五十多人的杀手厨娘玛丽,富豪之女无知无觉地惨死在她手里,要是自己动手能么?
以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须得承认那时我还没有经历过人生,所以丝毫不能理解王琦瑶在她的金主“李主任”意外去世后,凭空多出那么多时间。也不能理解她如何一夕之间就从一个金屋之娇变成了一个变着法做各种美食消磨时间的女主。她酱豆腐,磨糯米粉,温黄酒,做盐水虾、白斩鸡和黑洋酥。“窗帘起伏波动,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角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白蚁,王琦瑶看见的也是时间。”
我以为现实急管繁弦,陀螺般不停旋转,时间总是不够用,哪有停下的可能?我以为冬天过去就是春,哪有盘桓不去的寒冷与阴霾?
现在蜗居于方寸之间,人们却蓬蓬勃勃地生活着。除了大晚上立扫把,用瓜子摆米老鼠,给橘子接生,还用美食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人吃果子狸和蝙蝠了,但利用家里仅有的食材各显身手,各种创造推陈出新,真是天外有天,高手外有高手,奇葩外更奇葩。
这些美食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清新高雅,有的质朴无华,有的奇形怪状。有的清新如白莲盛放,有的生动如艺术雕塑,有的热闹如美猴王在花果山,令人叹为观止。
我先生的侄媳简爱用萝卜、肉和鸡蛋做了一道菜,简直就是把春意盎然几个字直接搬到了餐桌上。
我先生家还有祖传秘诀,人人会挂浆,连雪糕都能做成拔丝的。
我先生的二哥在厦门做的拔丝地瓜,把孩子们累够呛,因为拔出的丝实在太长了,他们没有梯子。
全民做凉皮时,有人发现自己是被职场耽误的超级大厨。元宵节做汤圆,大家发现,汤圆不只有南北方之分,即使在南方,也有各种形状各种馅料的汤圆。作家毛利晒出的上海松江汤圆居然拖着一个小尾巴,是巨型蝌蚪的样子!
我家冰箱里有一些元宵,这种本地汤圆现在不多见了。我们小时候,没见过南方汤圆,只有元宵,也只在元宵节吃。元宵根本不能煮,因为又干又硬,蒸也很难吃。母亲总是用油炸,为着里面能熟,还要用勺子在油锅里压一压,真是又费油又费劲。不过炸出来口感非常棒。
我偷懒,把冻元宵在蛋液里滚一下,放烤箱烤至金黄,咬起来还算别具风味。发朋友圈炫耀,被一个南方妹子看到,也试了一下。然而看她传来的图,似乎爆浆了。她不知道北方的元宵和北方人一样,不软不糯,根本无浆可爆。
这几天又开始了全民炸油条活动。在微博微信围观,真是笑死人不偿命。
北大毕业的医学博士老梁单身,自己不下厨,吃食堂,下饭店。封城时就去母亲和姐姐家蹭饭,吃外卖。她这条微博把我笑到直不起腰来,遂分享到家有掸子群里。
掸子妈王抱抱马上发了一张图上来。问我们:“这是我二叔家堂妹做的,看看是不是更像?”
那天晚上我本来已经和好了面,在狂笑中忽然意识到,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还能做了么?
好在她马上又发了一张她弟弟炸的油条图,稍稍宽慰了一下我的心。
美貌和才华兼具的南宁鱼姑娘,在这里我要给她征个婚。你看她这油条炸得多胖乎可爱啊!
但是,我不能保证鱼姑娘会愿意嫁人哦,因为她除了有美貌和才华,还有房子车子票子,更重要的,她还有有趣的灵魂。说实话,我不知道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配得上她明明白白的青春。
另外,我还杞人忧天,担心疫情解除后,饭店根本无人光顾。因为需要分餐,且人人都练就了一身独家绝技,做大餐,烹小鲜,煎炒烹炸均不在话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