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995年8月25日,一款早已经过多次预告的操作系统正式宣布了开发完成,并移交制造商(release to manufacturing ,RTM)的消息。就在这一天夜里,许多听闻消息的用户开始自发在软件商店门口排起长队,他们等待着这一注定会创造PC新时代的操作系统,正式开卖的一刻。事实上,这款软件也的确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消费者还需要到线下商店购买光盘(或磁盘)的年代,创下了开售前五周售出700万份的惊人记录。是的,这就是微软的Windows 95。作为近代PC史上公认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 95时常被大家提起的成就,就包括了首发时的惊人销量,首创开始菜单这一引领后世的设计,当然以及其开辟了微软“统治”PC操作系统市场的时代意义。而对于如今国内的IT行业来说,Windows 95可能是许多人初次接触PC时最早的美好印象。但即便如此,真正了解这款25年前的划时代操作系统的朋友可能并不多,更不要说关于它那些趣闻和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因此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三易生活谨以本篇文章,来致敬这个曾开启了无数人的计算机兴趣的划时代软件。
虽然我们现在都承认,Windows 95绝对算是PC操作系统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你知道吗,其实当初Windows 95刚登场不久,学术界就爆发了一场“它到底算不算一个操作系统”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Windows 95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混合操作系统”,它有自己的32位内核和32位驱动程序,但与此同时,在Windows 95内部,却也运行着一个甚至是多个16位的DOS底层组件。它们不仅在电脑开机时负责操作系统的加载,甚至当用户在Windows 95上开启任何一个32位应用程序的时候,DOS也会在底层被启动,并用于初始化程序所需的一些关键数据。不仅如此,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如今的Windows操作系统依然保留有被称之为“命令行工具”的特殊操作界面。但是现代Windows里的“命令行工具”,其实只不过是长得像DOS的一个文字界面罢了,它们本质上依然是一个64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无法运行16位的DOS软件)。但是Windows 95就不同了,它的“DOS模式”真的就是一个16位的DOS操作系统,你可以在这里运行所有的DOS软件,但就是不能运行Windows程序。那么问题就来了,Windows 95真的“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吗?要明白这一点,大家首先需要知道在Windows 95之前,微软推出的Windows 1.0~Windows 3.2是一个必须要先安装DOS,然后才能从DOS里启动的“图形用户界面”。从这一点上来说,最早期的Windows的确不是“操作系统”。但是Windows 95则不同,它既能够直接在一个全新的空白电脑硬盘上安装,同时它也拥有自己独立的软件运行库,可以运行DOS所不支持的32位程序和一些3D游戏,这些都说明它显然是一个合格的、完整的“操作系统”。至于说Windows 95底层还运行着一套DOS这种事情,在当时可能不被人理解,但放到现在来说就一点不令人感到奇怪了,毕竟多内核操作系统什么的,现在早就不少见了。
可能现在有些用户已经无法想象,1995年老外在大街上排队购买Windows 95会是一幅怎样的盛况。现在想来,那种惊喜大概不会弱于彼时刚刚开始接触电脑的我们,在昏暗的电脑城里看到“Windows 96”和“Windows 97”时的感受吧。何谓Windows 96与Windows 97?其实有的朋友应该知道,微软的Windows 9x系列只发布过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me三个正式版本。因此从官方的角度上来说,“Win96”和“Win97”必然都是有问题的称呼,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是盗版商乱取名字的后果。但这是不是说这两个操作系统就不存在了呢?还真不是。因为微软对Windows 95的后续维护周期之长,后续更新版本的诚意之足,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1996年2月14日情人节,微软发布了Windows 95的第一个后续修正版本OSR (OEM Service Release) 1,针对系统漏洞进行了大量的修补完善。六个月后Windows 95 OSR2版本到来,带来了带来了当时颇为先进的FAT32磁盘分区规范,以及全新的IE3.0浏览器。在这之后又过了一年时间,Windows 95 OSR2.1版本正式发布。虽然版本号乍看之下只增加了0.1,但它却是史上第一个支持USB技术的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来说,USB的到来意味着大量廉价又丰富的外设正式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而首个能够支持USB标准的“全新”Windows系统,自然也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仅如此,1997年11月26日微软又带来了Windows 95 OSR2.5版本,它包含此前所有Windows 95更新版本的功能,同时升级了IE 4.0浏览器和当时最新的DirectX 5.0图形API。如此一来,此时的Windows 95在许多功能方面,其实就已经非常接近后来的Windows 98了。也正是因为微软极其积极通过系统大版本更新的方式,给Windows 95一次次加入新的特性、功能、附带软件,导致后期的Windows 95与最初发布时相比差异越来越大。这才有了盗版商为了方便区别,自行将1996年和1997年的Windows 95更新版本称之为“Win96”和“Win97”的操作。不过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因为微软对Windows 95的底层技术更新其实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底。包括2000年11月9日发布的DirectX 8.0图形API甚至都还是能够支持Windows 95系统的。当然,盗版商此时肯定不会再对Windows 95乱改名了,因为微软官方的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早就已经发布了。
对于当今的PC用户来说,要想在多台不同PC之间同步文件,使用网盘APP自然是最简单的办法。只要将需要同步的文件保存到网盘,之后每次在不同的电脑上都通过网盘编辑文件,所有的改动自然就会被实时同步,并会在每一台电脑上都得到继承。但是你能想到吗?其实这种“跨设备同步”的概念,微软早在25年前就已经想到了。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将这一想法安装在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中,这就是可能很多人从来也没用过的“公文包”。公文包是什么?它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文件编辑记录的特殊文件夹。在Windows 95中,用户可以像新建普通文件夹那样新建一个“公文包”,然后将需要随身携带的文件拷贝到公文包里,此时公文包就会自动记住文件的大小、修改时间、来源计算机的名称等等一系列关键信息。之后用户就可以像拷贝普通文件夹那样,把这个“公文包”拷贝进软盘或者U盘(当时还很稀少)里随身携带了。在这之后,你可以把公文包连带里面的文件拷贝给其他人,也可以将它复制到别的电脑上进行二次、三次编辑。每一次经过编辑之后,“公文包”都会记录下文件的修改时间和修改所用的电脑的信息。如此一来,当用户试图覆盖原有的“公文包”和里面的文件时,Windows 95就会弹出提示,直观比对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新旧、展示他们是哪一边经过了修改,如此一来就能避免旧文件不慎覆写了新文件的状况,也已经非常类似于现在的网盘同步功能。有意思的是,实际上“公文包”功能自从Windows 95推出之后就一直大受欢迎,以至于它成为了后来许多代Windows都必需自带的特性。直到Windows 8.1上,因为系统直接集成了真正的同步网盘One Drive,具备文件新旧比对和来源查找功能的“公文包”才被正式取消掉。
如果大家经常有关注PC行业的相关信息,可能就会知道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自动更新与自动驱动安装功能往往会受到一些消费者的批评。比如说在重要的会议期间,Windows 10突然开始自动安装新的显卡驱动,以至于会议画面黑屏好长时间;又比如说在激烈的游戏过程中,电脑突然弹出系统更新重启的提示,原本优势的局面惨遭瞬间翻盘。最新的Windows 10测试版在更新体验上已经好很多了平心而论,以上所描述的种种场景,的确在Windows 10的早期版本里经常出现,而且给用户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它们不仅在新版本的系统里已经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且这种“自动识别、自动安装驱动”的机制,在它们刚刚诞生的那段日子里,可是毫无疑问地改变了整个PC行业的走向。是的,这就是“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它可是Windows 95最重要的新功能之一。在Windows 95诞生前,大部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不具备自动识别硬件改动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如果电脑上有什么硬件部分出现了损坏,系统不会报错,而是大概率会直接死机。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给自己的爱机刚刚更换了一块新的显卡,那么操作系统根本就不会报告它发现了新显卡,你需要自己知道在哪下载显卡驱动、如何安装。只有装好了驱动程序,系统才会“大梦初醒”一般地识别出新硬件,进而使其能够正常工作。不仅如此,如今的电脑用户可能无法想象的是,当时的很多操作系统都是直接将驱动程序固化在系统内部,你能用哪些硬件,是从电脑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下来的事情,用户无法自行更新硬件、也无法自行安装驱动,系统厂商更是压根没打算支持DIY的行为。想要体验更强性能?当时的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买一台新款(带有新的软硬件)的电脑而已。这种情况,直到Windows 95的发布才算真正被打破。Windows 95会自动扫描硬件的改动,自动提醒用户为新硬件安装驱动,或者自动告知用户某个设备出现了故障。并且为了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微软甚至在系统内部“预备”了大量设备的驱动程序,万一用户没有条件自行安装驱动,系统会使用这些预置的驱动事先顶上,确保新硬件的基本功能运转正常。正是由于微软在Windows 95中最早开创了这种便于用户自行更换硬件的设计,由消费者自己动手,升级或者拼装电脑的“DIY”时代,才真正迎来了操作系统层面上的可能性。事实上时至今日,即便是在最新的Windows系统当中,微软依旧保留了极大量针对各式新老硬件设备的备用驱动程序。为的就是方便即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消费者急用的新硬件也能基本保持正常工作。从操作系统编写的角度上来说,堪称海量的备用驱动当然占据了不小的磁盘空间,甚至被认为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假使微软放弃掉自Windows 95以来坚持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设计,改成像macOS或者某些Linux系统那样只支持一段时间里的最新款硬件,可能大家的意见就会更大了吧~(笑)。
在这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苹果这一生态对于创作者的帮助。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淘宝造物节线下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其评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