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铜柱铭文背后的故事(上)​II董清周


铜柱铭文背后的故事(上)

☆董清周

诗云:"天策铭勋继伏波,蛮荒一柱矗巍峨。边燐著雨成苍藓,战骨逢春长碧萝。岂有英雄来古鹤,恨无遗老泣铜驼。即今交址归会溪,窃据余威未足多”。
940年第一次溪州之战,以彭士愁的降和而终结。五代石晋天福五年,楚王马希范征剿五溪蛮,五姓归诚,因授彭士愁溪州刺史,迁城落平岸,立铜柱为界,并把盟誓刻在铜柱上,当时的平地都是辰州管辖,马希范作了大量让步,其城的范围,以彭士愁射箭为准,箭头落到那里,就是立铜柱的地方,双方遵守,睹咒永世不变,就这样彭士愁的一箭,飞越了千倾良田,铜柱定格了疆界。
以铜柱为标志,当时有上湖南下湖南之分。楚王和彭士愁除了遵守铭文内的承诺,他们在立铜柱时,为了信守誓言不变,在奠基时,各找物品啫咒看谁的誓言永恒,身居富裕下湖南的楚王用的是铁块,贫穷的上湖南彭士愁只能用石块,这样各人一半垫在铜柱的底端上,让时间和后人来见证。
最早题诗的楚王马希范,以新城《会溪》而作:"铜柱气高霄汉阔,铁衣名并楚山危。我来几度追前事,有宋鲁城不见基。"可见楚王对下溪州城的建设和铜柱的树立,当时战乱的年代,群雄称霸,蛮荒动荡的防范,所付出的心血,啼洒在辰州和溪州的交界处。那时候这里不叫会溪,溪流虽然很多,不是地名的源由。传说当时的酉水只是一条大溪,靠南岸是大片的田地,山坡上是成梯土的茶园,溪的北岸,峡谷枞横,阴深沟壑,茫茫林茂,无一村落,从山脚顺势峰而上,共有九级,俗称九龙墩,修有宫殿。一场战火遭毁灭,"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楚王马希范不计前柯,迁城落平岸,恢复溪州的一切現状,也就是《复溪州铜柱》的来历。从楚王马希范的诗句,可以看出,常来这里,与民间流传相吻合,楚王与彭士愁及五大姓的首脑等会聚开会的日子多了,便有"会集坪"的地名而来。
溪州城的建立,铜柱铭文的约束,一时间都得到了安稳,巩固了当时楚王政权,牢固了楚国地盘。彭士愁不仅复位刺史,上湖南虽然贫穷,但范围之宽,北到今湖北恩施地区,南到今怀化新晃、洪江等地,西至贵州的牂牁、两林,南通桂林,重庆秀山、酉阳等地。更主要给予了彭士愁自治的实惠,开启了八百多年的土司王朝。
"唯楚斯才"奠定了楚国的人脉基础。楚王量其人才,可以不具恩怨,大度容纳,以德治国,唯材斯用。彭士愁顾国为重,不为他用,归顺王朝,顺乎民意,是唯楚斯才的典范。
征战溪州毁旧陵,
议和落岸火烟平。
箭头指地标疆界,
血酒盟誓刻柱明。
归顺楚王合五姓,
官封彭氏赐一城。
几朝历代风霜雨,
唯楚斯才四水平。

作者简介

董清周,男,土家族,高中文化,1957年生,湖南省丶州丶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现是湖南省湘西州非遗项目《会溪坪传说》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