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抓准知识的切入点,让情感抵达心灵
抓准知识的切入点,让情感抵达心灵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沈阳市铁西区聋人学校 于勤
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选自于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作者是林莉。这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作者通过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表现出养母对“我”爱,让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也写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感情的变化,最后被母亲的爱所深深感动而留下悔恨之泪的故事。在塑造母亲的人物形象时,即抓住了对养母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的描写,还抓取了室友、老婆婆对母亲的侧面刻画,让平实的叙事中潜藏了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令人潸然泪下!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知识奠基,初步具备对简单的课文把握理解的能力,也养成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相比之前也是越来越浓厚。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学习阶段,对于初中教材中的长篇的文章整体把握上有困难。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前将这篇课文内容梳理成一件一件的小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内化,达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下面是《小巷深处》第四课时的教学片段描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梳理全篇课文脉络,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2.针对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本节课的知识生长点:对情感的体味
本节课的知识切入点:抓准写作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片段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时间的词语来读课文,就是帮助聋生找到语言密码,梳理文章的脉络】
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1:时间顺序
生2: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生1:写时间的词语比较多,写事情发生发展的词语少。
师: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比较多,表示事情发生发展的词语少。请你们江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
生:八个
师:具体说一说。
生: 当时 第二天自我有记忆开始夏天小学二年级那会儿开始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飞逝,中考过后的一个月
师:其他学生还有没有补充?
生:夏天
师:这个词已经有了。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请你找找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我们先梳理前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片段二的教学策略:以文本为依据,梳理课文内容,就会破解内容中的问题】
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把孩子放进她温暖的怀里。
师:当时的“我”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生:被一件破蓝布袄裹着。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我是被捡来的。
师:当时的情景,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生:很多人围在那个坡顶上。
师:有没有人去抱“我”?
生:没有。有个好心人跑去告诉瞎眼英姨。
师:那个好心人对英姨说什么?
生:“天赐给你的呢!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
师:还有人说什么?
生:“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
师:他们说的对吗?
生:对。
师:这一段写的什么事?
生:英姨把“我”捡回家。
师:第二天发生什么事了?
生:她拆掉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
师:为什么英姨要搬家?
生:小木棚冬天冷。
【片段三的教学策略:回归文本,以问题为线索,牵引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体会文本的内涵,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
师:在第四自然段开头,用这样一个词“据说”,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以前的事。
师:是听别人说的,以前发生的事情。那么,“我”听到别人说什么了?
生:在我被捡回来后,她抱着我到处炫耀:“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生生的。”
师:文中哪个词最能够表达英姨的感情?
生:炫耀。
师:“我”在英姨眼里是可爱的、漂亮的、肉滚滚、嫩生生的。那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呢?
生: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点的。这丫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见,才吃了这个亏!
师:在别人眼里,这丫头漂亮吗?
生: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
师:在英姨眼里漂亮可爱的丫头,在别人眼里却很丑。英姨听了别人的话是怎么做的?
生:呆在那人家的门口足足骂了半天。
师:这说明她的性格怎样?
生:不好。
师: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一个---“泼”字。(板书:泼)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怎样的?
生:从未这样“泼”过。
师:还有人说什么了?
生: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师:这里进行归纳的几个词语,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母亲对“我”的爱。
生2:母亲对“我”的关心。
......
我的教学反思:
1.抓住“时间密码”,梳理文章脉络。
本篇课文虽然很长,但是时间顺序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在学生刚刚进入状态,就用“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一问题给学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快地就找出了八个描写时间的词语,正是沿着时间的线索,让学生很快整理出文章的脉路,让混沌的思路清晰起来。这样的学习方法简单易行,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保证了学习的效率,非常适合本班的学生。
2.走进文本,体会“爱”的情感。
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一直被隐藏在知识目标的后面,有时很容易被老师们忽略。本课中与知识目标相比,情感目标却更显其重要,也更是值得我们去体味和感悟。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爱”的语言。
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们可以通过养母捡“我”时的动作描写,体会到这位盲母的善良:“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她干瘪却温暖的怀里”“巷里的人不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她从一双破面协力拿出了她所有的积蓄”等这些描写中,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亲为了“我”能有更温暖的家而付出的努力。
(2)抓住关键词---“炫耀”,体会“爱”的缩影。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据说”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以前发生的事情,通过前后对比,让“我”能够感受到母亲为了我所作出的性格上的改变。本段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炫耀”一词,来体会一个在别人眼里“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的丑丫头,在养母的眼里却是那么的可爱、漂亮。这就是母爱的体现。
聋生的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课堂中很容易缺失,这也是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的地方。本节课的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上的增长,更多的是对情感的感悟。让聋生懂得对父母的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懂得感谢,这才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