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课堂不良行为的案例研究
徐鑫、葛月华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启智学校
一、案例背景自闭症是指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儿童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自闭症儿童课堂不良行为的问题尤为突出,这样的不良行为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培养自闭症儿童拥有良好的课堂行为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他可促使自闭症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二、个案基本情况硕硕,男,2009年出生,现年10岁,2岁半被确诊为自闭症。硕硕动作能力正常,能正常的走路,跑,跳。有自理能力,听力以及发音器官没有问题,有语言能力,可以进行简答的交流。硕硕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由于工作忙碌的原因,平时都是姥姥带硕硕来上学,硕硕的父母会在休息的时候带硕硕出去玩。三、课堂不良行为的观察及表现课堂不良行为的观察及表现通过对硕硕的观察,硕硕的的课堂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1)在课堂上随意走动;(2)注意力不集中;(3)上课时跳起来并鼓掌四、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1.自身原因硕硕在学生经常有上课时跳起来并鼓掌然后随意走动的行为,尤其是当老师在教其开他小朋友知识时,就会产生这种行为。2.教师原因当硕硕一始产生上课跳起来鼓掌并随意走动的行为时,老师并没有理会,只是用批评的方法来制止硕硕,从而引发了硕硕随意走动的行为。3.家庭原因硕硕的姥姥对硕硕的行为管理很严格,每当硕硕跳起来鼓掌并随意走动时,姥姥都会用批评的方式来制止硕硕的行为五、行为干预的实施(一)研究方法1.消退法:是指在确定的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没得到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会降低。2.正强化法:是指在一定的情境或刺激的作用下,某一行为发生后,立即有目的地给予行为者以正强化物,那么,以后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将会提高。经过调查硕硕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最喜欢的零食是养乐多,最喜欢的动画片是花园宝宝,最喜欢的音乐是贝瓦儿歌,最喜欢的食物是红烧肉。(二)行为干预的实施1.家庭方面要求硕硕的家长在硕硕跳起来鼓掌时不要严厉的训斥,而是给硕硕制定一份时间表,坐在椅子在3分钟内不能动,这样坚持下来的话,就会有奖励.2.教师方面(1)使用脚丫贴,规范上课正确行为在硕硕坐的椅子地面上贴上颜色鲜明的脚丫贴(硕硕喜欢的蓝色),要求硕硕在上课期间把脚贴在脚丫贴上,并告诉硕硕坚持到老师规定的时间就有奖励。(上课时间为30分钟,由5分钟开始,成功后就依次加5分钟)(2)强化良好行为,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在上课时要平静地对待硕硕,给硕硕多布置学习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任务,当硕硕完成任务时,老师要及时的进行对硕硕进行表扬,让同学们都像硕硕学习,并及时的发放奖励,使硕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课间的时候播放贝瓦儿歌,使硕硕放松心情,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节课程的学习。六.课堂不良行为干预后的结果通过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合作,对硕硕的课堂不良行为进行了干预,并对硕硕的行为变化进行了记录。整个干预计划包括一周的观察期(2019年3月4日—3月8日)和三周的干预期(3月11日—3月29日),对硕硕的干预结果如下:日期/次数在课堂上随意走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跳起来并鼓掌3.4105103.5115113.6104103.7114113.812512基线期3.11105103.13104103.158483.189393.207373.226273.256363.275163.29525表1:干预结果记录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从3月11日起,即干预计划实施开始,个案在课堂上发生不良行为的次数逐渐减少,至3月29日干预计划实施结束时,个案课堂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已经处于低频的状态。六.总结硕硕在干预期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且比较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干预计划是有效的。通过对本个案的研究,对于自闭症儿童课堂不良行为的干预有了以下的感悟。(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每个人的习惯都是随着时间养成的,想要改掉坏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对于自闭症儿童更是如此。在本案例中每当硕硕想要想要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使用不良行为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老师首先要告诉硕硕这是不正确的行为,每当硕硕有了进步时就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强化硕硕的正确行为。(二)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参与对干预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案例中,硕硕的家长配合干预计划的实施,对硕硕的不良行为采取了时间奖励制度,让硕硕知道了这样的行为是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从而形成了学校—家庭的双重干预。减少了课堂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有了良好行为的意识,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三)建立奖惩制度1.在干预初期,对于自闭症儿童做出的每一个正确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强化,采取连续性强化的分配方式。在干预中后期,当自闭症儿童达到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时才给予奖励,而且老师的要求和任务的难度都在逐渐增强,这时采取了间接性强化的分配方式。由及时强化到延迟满足的原理。2.在选取强化物的时候,根据儿童的喜好,选取合适的强化物才是最有效的。从开始实施时的物品奖励到口头鼓励逐渐变化。在干预后期用小红花代替硕硕喜欢的养乐多,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参考文献[1] 邓永兴.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08.6:40-41.[2] 杨阳、雷秀雅、李建平.关于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10(4):122-125.[3] Koegel RL, Johnson J. Motivating language use in autistic children. In: Daws on Gend. Autism: Na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1989:310-325.[4] 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3期(总第81期):26-32.[5] 李成齐.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辅导——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44-47.[6] 孙立双、韦小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的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62-67.[7] 方思颖.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3期(总第117期):38-41.[8] 杨阳,雷秀雅.关于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第10卷,第4期:122-125引自KarlMenninger,Man AgainstHimself, 1938.[9] 焦公凯.鞠红珍.儿童孤独症自伤行为的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9年,第9卷, 第1期:15-17.[10] 王梅.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点击二维码关注这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