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
在我看来,《被鞭笞的耶稣》是卡拉瓦乔最美,但又最悲伤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是在他画完复杂混乱的《七仁慈》之后而创作。于是人们终于看到,卡拉瓦乔又回归到了他最擅长的,简单的戏剧冲突中。
在这幅作品中,无辜的受害者与拷打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情感在这样一个纠结的悲剧场景中,被放至了最大限度。
《七仁慈》
对于卡拉瓦乔来说,鞭笞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主题。这是一个好的机遇,可以让他为之全力以赴。而这个场景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经常被鼓励去冥想的——作为一种释放,对正在被嘲笑、折磨的耶稣,施以同情和怜悯的方式。
据说,在罗马的圣普拉赛德教堂里,就有一个这样鞭刑柱,而耶稣就是被绑在这个柱子上受刑的。在那里,经常可以看到修道士们,跪在这个圣物之前祷告,然后一直哭泣持续一个多小时。
《圣马太蒙召》
我想,是那不勒斯的阴暗,改变了卡拉瓦乔。具体到这幅作品中,阴暗部分就变得更加黑了。卡拉瓦乔把大幅画面,交给了黑暗空洞的空间。而整个剧情就发生在那不勒斯的一个恐怖的地牢里。那里空无一物,除了一根绑着耶稣的柱子。
我们看到,光线从柱子里、从耶稣还未受刑的胸膛里发出。他肉体的美与光亮,只是为了提醒我们,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布满伤痕。那是他所受痛苦与羞辱,在身体上可见的证据。
当他转身不去看行刑者时,年轻而完美的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都绷紧以抵御疼痛。只有几点血污,证实了荆棘冠,已经戴在了头上的残酷事实。
此时的耶稣缩,回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眼睛紧闭,头歪向一边,下巴半缩进肩膀,看起来像一只小鸟把头藏在翅膀里。
《钉死于十字架的圣彼得》
在某些方面,这幅画与人民圣母教堂中,位于切拉西礼拜堂里的这幅《钉死于十字架的圣彼得》,有相似之处。
两幅作品描绘的,都是在真的磨难开始之前的那一刻。两者都展示了一个受难者,被三名行刑者摆布的景象。但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显示了卡拉瓦乔的视野,变得更加黑暗,更加凄凉。
在《被钉上十字架的圣彼得》中,抬起圣彼得十字架的劳动者们,不以他们的工作为乐。他们的脸并未朝向我们,好像是想让自己,可以悄悄地完成这项被指派的任务。他们仅仅是按某人的命令,在做一项工作。
在《被鞭笞的耶稣》中,左下方一个跪着的男人也是这样。他正不慌不忙地捆着一束树枝,准备用来鞭打耶稣。同样,右边的那个人也忙碌着,拉紧了那条把耶稣绑在柱子上的绳子,脸上看不到特别的恶意。
但是当你注意到他的腿,压在耶稣的小腿上的细节时——一种无端的残忍行为,至少也是一种惊人的无意识行为——你的印象就改变了。因为我们猜测,他的脚抵住柱子底部,就能得到同样的支撑力,而没有必要踩住耶稣。
毫无疑问,左边的行刑者在享受他的工作。当他猛拉耶稣的头发时,眉毛高抬,龇牙咧嘴,露出一副虐待狂的满足表情。而耶稣斜着头的甜美柔和的角度,更加凸显出这种姿势的残忍。
《犹滴砍下何乐弗尼的头颅》
在很多描绘鞭笞的作品中,鞭打耶稣似乎有了近似芭蕾舞的一面。热情高涨的行刑者后退一步,而且扭转身子以加强打击力度。所以也许这个场景让我们痛苦的是,再次目睹到劳动者扮演的真实性。这发生的一切不是跳舞,而是对艰苦劳作的享受。
在卡拉瓦乔的宗教画作中,从《圣马太殉难》甚至到《犹滴砍下何乐弗尼的头颅》,他从未回避人类只要有机会,就会伤害彼此的真相。但是直到《被鞭笞的耶稣》,他才揭示了他所知道或怀疑的:人们有多么享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