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上)
- 腰胯是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核心部位。本文讨论了腰胯的生理构造和腰胯运动的力学原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松腰和松胯的区别与联系,描述了腰胯的合理运动方式和方法。胯的运动方式有立转、翻转、旋转、端胯和升降胯。开合胯是两腿(髋关节)相对于胯的运动,紧胯是意向的内力运用,圆裆的要领是髋膝跟尖同面。下盘的基本功架是胯腿同面,根据需要可适当微扭,要领是各部位的协调与放松,要使内力分布最小。实髋一般低于虚髋,所以弓步一般上体略前倾,坐步一般上体略后仰。
- 邯郸太极学院/顾杰王万宾郭振兴
- 一、引言
- 正确的腰胯运动是打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做到松腰、松胯以及做到骨关节运动变化符合人的生理和力学原理。本文根据腰胯的生理构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和力学原理,分析了松腰和松胯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腰胯的功能与作用,描述了腰胯的合理运动方式与方法。
- 二、经典理论中的腰是指腰胯
- 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论述:“命意源头在腰
- 际……刻刻留心在腰际……”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论述:“腰为纛……腰如车轴。”武禹襄在《太极拳论》中论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论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脚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经典理论中的“腰”和“腰际”指的是腰和胯的组合。
- 三、太极三盘
- 太极拳运动常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盘三个部分(图1),上盘包括胸、头和上部肢体,中盘是指腰,下盘包括臀、胯和下部肢体。
- 四、太极韵
- 下盘沉而稳,
- 中盘活如轮。
- 上盘顺而准,
- 气腾意传魂。
- 此诗叙述了打太极时人体各部的基本功能。下盘是基地,运步要沉,定步要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衡。上盘是用于攻防的主要部位,攻要准,防要顺,招招式式都要恰到好处。中盘既要将下盘的稳定传给上盘,又要将上盘受到的各种力传给下盘,中盘一定要灵活。“气腾意传魂”是说内脏和肢体都要有能量充盈的感觉,而意念则是太极拳的灵魂。
- 腰连接胯,腰的运动和胯的运动紧密相连,属于中下盘。胯连接两腿,胯是下盘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体中下盘有一系列关节群——腰椎、髋、膝、踝(图2),人体的进化定义了这些关节群的功能。
- 五、胯的定义
- 胯是日常生活和打太极拳都会使用的一个用语,在解剖学中没有这个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这个定义将盆骨、两髋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包括在内(图3)。单说胯是指整体;左胯是指左髋、盆骨左侧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右胯是指右髋、盆骨右侧、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
- 六、裆的定义
-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裆是指两条裤腿的连接部分或两条腿的中间。两腿通过髋关节连于盆骨,因此裆泛指两条腿的中间和左右胯的连接部分。在太极拳中,两胯构成的拱形内弧称为裆。
- 七、松腰
- 腰部有五节腰椎,腰椎相互串联并通过腰骶关节连接于盆骨之上。由图4可见,腰绕垂线的转动由腰椎间及其与盆骨间的相对转动叠加而成,由下而上的各腰椎相对盆骨的转幅逐渐增大。腰是胯和上体之间的纽带,如果没有松好腰,胯和上体之间联系僵滞,也就难于将太极拳打好。松腰不是让腰软塌,而是让腰运动灵活、旋转自如,以保藏潜力。灵活是关键,只有灵活,才能用力得当;潜力是用于储备的劲力,不该用劲时不用劲,该用劲时有足够的劲。因而松腰能帮助将力有效地传递于胯和上体之间。
- 松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松腰的静态内涵是指让腰中正安舒,上下盘间没有相对旋转度,这是预备转腰的最佳状态。在打拳运架过程中上下盘间的相对旋转度因招式而变。松腰的动态理解是以腰的灵活转动来实现上下盘间的相对运动。打太极拳时,几乎每一个招式都要注意以腰启动,带动其他部位运动,以腰到位结束。例如,做左搂膝拗步时,转腰和搂膝、出左脚同时进行(图5、图6);接着转腰应和弓腿、推掌同时进行又同时到位(图7)。不要让腰先到位,然后再运掌。腰部的肌肉群有很大的能量,这能量通过脊椎而传于掌,因而增加出掌的力度。只有腰掌同时到位,腰部的能量才能产生功效,而且上盘所受的力能通过腰传给下盘。
- 八、敛臀
- 敛臀是要让尾骨微微向前,以使腰椎弧度减小(图8),因而帮助把上体引直。要使臀部肌肉松垂内收,要防止撅臀弯腰。敛臀是在腰的松沉中使臀部向里收,不是向外突。敛臀应贯穿于所有招式中。敛臀会减小脊椎的“S”形生理曲线,使“尾闾中正”;会促使膝关节微前弯,增加人体垂直向的弹性。
- 九、圆裆
- 圆裆是在打拳全过程中把髋关节微微向两侧撑开,哪怕是站立时也应这样。圆裆也称开档,是指要在松胯的同时,使裆部会阴穴处形成弧形。
- 后面将讨论圆裆的要领及其正误的鉴别标准。
- 十、髋的运动范围
- 髋关节可以绕腿的轴线旋转(图9),盆骨也有一定的旋转范围。因此,左脚和右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方向。
- 如图9所示,连接两髋作一轴线,这轴线贯穿盆骨的横向,或者说贯穿胯的横向,我们称其为胯横线;连接胯横线中点和腰椎中心成一轴线,我们称其为胯中线;由胯横线中点作一轴线同时垂直于胯横线和胯中线。我们称其为胯法线。胯法线的方向就是胯的方向。由于髋具有旋转功能,胯的方向可以和脚的方向不同。胸在腰上方。由于腰椎具有旋转功能,胸的方向可以和胯的方向不同。
- 髋关节可以绕胯横线前后转动(图10)。我们可定义胯中线与大腿间的夹角为胯腿夹角。
- 髋关节可以绕胯法线左右转动(图11)。我们仍然定义胯中线与大腿间的夹角为胯腿夹角。
- 一般来说胯腿夹角是一个复合角度,既有前后的转角,又有左右的转角(图12)。
- 打拳时髋关节需要形成多种复合角度,因此髋关节的松灵对运步沉稳很重要。
- 十一、实髋和虚髋
- 人体上部的重量由两髋传送给大腿。我们把承重多于或等于一半的髋称为实髋,另一髋则为虚髋。
- 十二、实胯和虚胯
- 髋及其周围的组织为胯,因而有左胯和右胯之分。将实髋和虚髋的定义延伸到胯,我们把承重多于或等于一半的胯称为实胯,另一侧胯则为虚胯。
- 十三、胯的转动
- 胯可近似成一个刚体。胯的运动受两髋和腰的制约。
- 敛臀是将胯绕胯横线作一微量旋转,使盆骨下部的尾闾微向前,而盆骨的上端微向后。敛臀是盆骨相对于腰椎的局部运动,其目的是减小腰椎弧度,以利于上体的上顶和中正。因此敛臀要贯穿于打拳的始终。
- 广义的弯腰其实有两部分:翻胯和弯腰(图13)。翻胯是胯绕胯横线的翻转;弯腰是腰椎的弯曲。人可以适当调节这两部分的运动量。太极拳一般不主张弯腰,需要改变上体角度时用的是翻胯。例如做“海底针”时右掌随上体前倾而下插(图14)。很多文献称之为“折腰”。有了前面的定义,我们知道这是翻胯,是将整个胯绕两髋连成的轴向下翻转。
- 通常实髋位置比虚髋的位置低。例如“云手”的出脚之髋略高(图15)。当两髋高低不同时,胯有一个绕胯法线的旋转,我们称之为旋胯。旋胯的结果是和盆骨接界的腰椎向左右倾斜,并导致整个上体略有倾斜。当然人体有一定的调节腰椎和脊椎弧度的能力,以及调节两髋高度差的能力,因而有控制这个倾斜的能力。不过也不必过于注重调节以求上体完全垂直于地面,有一点倾斜是允许的,要顺其自然。这和“身躯中正”的要领并不矛盾。“身躯中正”的中心含意是平衡和自然。平衡是要求重心尽可能远离支撑面边缘,自然则是要求人体构架使用最小的内力。
- 人在走路时是将虚髋前移,再将其变为实髋,两髋交替变换。而在打太极拳时,很多情况下两髋的前后位置不一样。这就要求胯绕着胯中线有一个转动,我们称之为立转胯,简称为转胯。例如太极拳中的运步,通常是稳住实髋,用转胯来将虚髋前后运动。
- 综上所述,我们可用胯横线、胯中线、胯法线建立一个移动坐标系(该系建立在胯上并随之运动)。绕胯横线轴的角度变化为翻胯,绕胯法线轴的角度变化为旋胯,绕胯中线轴的角度变化为立转胯(图16)。
- 胯的运动和位置对打太极拳至关重要。图7中左弓步,左胯为实,右胯为虚。右胯略高于左胯符合生理构造,所以上体略前倾是为自然。图17中右坐步,左胯为虚,右胯为实。左胯略高于右胯符合生理构造,所以上体略后仰是为自然。
- 后面将讨论两胯高低的力学。
- 十四、旋腿
- 由图9中可知,髋关节可以绕腿的轴线旋转。这个旋转是通过旋腿来实现的。我们需要对腿的旋转方向给出定义。
- 小趾向大趾方向运动的旋转是内旋。图18是左腿内旋。图19是右腿内旋。
- 大趾向小趾方向运动的旋转是外旋。图20是左腿外旋。图21是右腿外旋。
- 可以看出旋腿的效果是脚的方向相对于胯方向的转变。
- 十五、腿的四点同面
- 鉴于膝关节的生理结构,膝部上面的大腿与下面的小腿几乎没有相对旋转的能力(图22)。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在弯曲中传递力(图23)。膝关节的抗扭折功能很弱,图24的情况是要避免的。在图24中,大腿接小腿的膝盖处有一个侧向曲折。图24中除了有对压力、对剪力、对弯的两个弯矩,还有对扭的两个旋矩。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有侧向曲折的膝盖很容易受伤。
- 踝关节主上下转动功能(图25)。踝关节的旋转功能来自腓骨和胫骨的相对绕动(图26)。这个旋转功能不是很强,建议旋腿时不运用这个功能。
- 为了避免膝、踝关节的曲折受力,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四点在一个平面内(图27)。这样,整条大腿的各处就只有正向弯曲,没有侧向曲折。
- 实腿的承重量超过体重的一半,避免曲折的“四点同面”对实腿尤为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讲究实腿转,即要在腿承重过半时,脚尖略为抬起,然后外撇或内扣。实腿转时不但有纵向的轴力和切向的剪力及弯矩,还有旋转的扭矩,避免曲折的“四点同面”是打太极拳的一个关键要领(图27)。
- 简言之,腿的四点同面就是髋、膝、跟、尖同面。
- 十六、如何圆裆
- 顾名思义,圆裆是要将裆部撑圆。这里有两个关键字:“撑”和“圆”。关于“撑”,我们在前面已提及(图3),即要“在打拳全过程中把髋关节微微向两侧撑开”。这里我们来看如何做到“圆”。以马步为例,图29的裆圆得恰到好处;图28的裆不圆,有点尖,可以称为“尖裆”;图30的裆部圆的弧度太大,有点平,可称为“平裆”,“平”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见裆的圆是有度的,不能一味强调圆而变成了平。那么如何来掌握这个度呢?
- 前面提到膝关节不宜曲折(图24),踝关节的扭曲(图26)也不自然。所以,两腿都要做到“四点同面”,这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现在我们可以重温图28~30。图28中裆偏尖,是因为膝盖内折;图30中裆偏平,是因为膝盖外折;图29中裆圆的恰到好处,是因为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
- 图31~33是弓步的裆部情况。图31中膝盖内折,裆偏尖。图33中膝盖外折,裆偏平。图32中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所以裆圆的恰到好处。
- 图34~图36是虚步的裆部情况。图34中膝盖内折,裆偏尖。图36中膝盖外折,裆偏平。图35中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所以裆圆得恰到好处。
- 上述结论对所有的功架都适用,对不同的架高都适用,而且应贯穿到全部的运步、转腿过程中。
- 例如,比较虚步的高架和低架(见图37、38)。从形态上看高架的裆比低架的裆弧度大一点,但这并不能说明高架的裆比低架裆圆得好。因为我们判断圆裆的标准是两腿的“四点同面”,而不是圆的弧度的大小,所以图37高架的裆和图38低架的裆圆得一样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