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

研究背景 中医学的发展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始终是中医药学术不断积累、整理、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名老中医。“名老中医”是将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自身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色、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更加鲜活,更具直观性、实效性,更具有传承研究价值。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研究员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之一。田从豁教授在近六十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针灸治疗经验,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而如何整理并总结田从豁教授针灸临床经验并探索效果较好的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是在田从豁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田从豁教授临床病例的收集整理,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系统分类归纳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经验加以整理和研究,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索其临证规律,总结其临床经验,挖掘其学术内涵,总结田从豁教授针灸临床学术思想。 研究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的收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研究,将得出的结果以“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与田从豁教授深入访谈,以期得出田从豁教授临床针灸经验及学术思想。 研究方法 1全面收集整理关于田从豁教授近几年的前瞻性医案、回顾性医案等原始资料以及有关其学术观点的论文、论著,利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课题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田从豁教授临床医案资料数据库。 2利用医案采集系统信息,运用EXCEL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提取出现频次最多的及临床上疗效较好具有治疗特色的(5大类7种)疾病。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针灸穴方及治疗过程等进行描述,初步总结出田从豁教授临床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穴组。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与田从豁教授深度访谈,确定穴方及具体运用,进而总结出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 研究结果 1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总结并与田从豁教授访谈后总结出痹症、肺系疾病、皮肤系疾病、中风和面瘫5大类7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其中包括:经验穴方、穴位组成、加减规律、针法、灸法、辅助疗法,并附上典型医案一例。最终加以总结分析,挖掘、整理。

1.1痹症 主穴:肓俞、阴交、水分(脐周四穴);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背俞四穴)。 颈椎病:风池、天柱、颈夹脊、肩外俞、肩髃、肩骼、天宗、曲池。 腰痛:肾俞、关元俞、命门、腰阳关、志室、腰部夹脊穴、次髎、秩边、委中。 坐骨神经痛:肾俞、关元俞、八髎穴、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膝骨关节病:血海、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1.2肺系疾病 哮喘:百会、大椎、风池、定喘、C6-T7华佗夹脊穴、尺泽、孔最。 咳嗽:大椎、风池、风门、肺俞、天突、尺泽、列缺。 过敏性鼻炎:鼻通、印堂、上星、风池、曲池。 1.3皮肤系疾病 荨麻疹:百会、风池、大椎、肩髃、曲池、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1.4中风 中风先兆:风池、大椎、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冲。 中脏腑:闭证:人中、劳宫、十二井穴或十宣穴。脱证:神阙、气海、关元。 中经络:急性期:百会、风府、风池、大陵、行间、丰隆恢复期后遗症期:百会、极泉、曲池、环跳、绝骨、足三里。 1.5面瘫 主穴:大椎、风池、翳风、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髎、迎香、颊车、曲池、合谷、足三里。 讨论 1田从豁教授临床思想的总结 辨证论治上,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和经络辨证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证为主。 在治疗上,整体论治、以平为期;标本缓急、治病求本;补虚泄实、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养益中焦。讲究理、法、方、穴、术的配合,重视手法的操作,注意补泻的结合运用,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 2以疾病为线索,结合“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整理名老中医经验 本次研究在收集大量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按照“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不断进行深度访谈,以疾病为线索,通过详尽阐述田从豁教授的治法治则、穴方加减、介绍综合治疗手法及附上典型病例的形式,翔实反映了田从豁教授诊治全过程,更能真实反映出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