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妙意,再品齐白石“此中有真味”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齐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

近日,“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曾于去年在希腊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笔来讲述中国文化中的哲学与美学,受到希腊观众的极大关注。展览聚集了齐白石艺术精品近百件,通过“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际”三部曲,悠扬而婉转地吟唱出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以及中式哲学的思辨之道。

齐白石作画,妙就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衰年变法后绘画风格逐渐褪去徐渭、朱耷、昊昌硕等人的风格和笔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墨彩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这种艺术风格的转变在齐白石的题识中亦可见出。如他在《酒食图》题识中写道:“寄萍堂上老人齐璜,此立幅乃予初来京华时弃去八大变如此画法,殊可惜也。”

芙蓉小鱼 齐白石 133cm×33cm 无年款轴 释文:池上有芙蓉,倒影来水中。水中有双鱼,浪碎芙蓉红。三百石印富翁并题。钤印:木人(朱文)

展出作品《芙蓉小鱼》,画面下方有两尾小鱼相伴而游,从容自在。鱼儿的周围做了留白处理,虽然看不到水纹,但鱼儿缱绻灵活的姿态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动;在画作的上半部分,大片的荷叶以及两朵盛开的芙蓉花自上而下伸展开来,与下面的鱼儿相互呼应。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杏子坞星斗塘,他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

在那里,河塘里悠然游动的小鱼在齐白石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及至暮年,远离家乡,他仍然会在家中养鱼,时常观察其动态,熟悉其习性。

所以,他笔下的游鱼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虾  齐白石 134cm×33cm 无年款 轴 释文: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 此三变也。白石山翁并记。钤印:木人(朱文) 白石翁(白文)

秋荷 齐白石 137.5cm×47cm 无年款

1902年,齐白石开启了历时八年(1902-1909年)的“五出五归”远游之路。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饱览祖国山河美景,结识了很多文人名士,品鉴了大量名家名作,自此眼界大开。1910年,齐白石结束远游回到家乡,将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新绘制,汇编成《借山图》,一共有52幅,后来多有散佚,北京画院现藏有22幅。

芭蕉树屋(借山图之四) 齐白石 30cm×48cm 1910

洞庭君山(借山图之四) 齐白石 30cm×48cm 1910

这套《借山图》册页取材于远游中真实山水的写生稿,属于实景山水作品,体现了中国画意象的简约表达。远游之前,齐白石的山水画主要以《芥子园画谱》和明末清初的“四王”的山水风格为主。之后,齐白石凭借远游时的印象,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将原型山水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初步形成自家山水面貌与风格。

桃花源 齐白石 101.5cm×48cm 1938年 轴 释文:平生未到桃源地, 意想清溪流水长。窃恐居人破心胆,挥毫不画打鱼郎。戊寅,时居燕京城西,白石齐璜。

《桃花源》描绘了他内心深处的一处避风港。画中除描绘桃花源的美景,但却不见隐居桃花源的乡亲,丛林中的房间屋舍也皆躲躲藏藏。原来创作这幅作品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民不聊生。75岁高龄的齐白石,在家闭门作画。画家体味到了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的内心苦楚,他不愿把山外战乱纷争的消息带到内心所营造的一片净土中,破坏桃源人安宁平静的生活。因而画面空无一人,屋舍也都躲起来,让人不禁感慨白石老人的画外之意。

齐白石的人物画创作与其人生状态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民间味”。中国民间艺术中常以吉祥、祝福的谐音入画,有年画、剪纸、雕塑等艺术门类。自幼长于乡村的齐白石,深愔民间艺术的精髓,他以心中的美好祝愿入画,其笔下的人物画作品巧妙诙谐、情感真挚而富有人生智慧。

《清平福来》

展览现场,齐白石创作的《寒夜客来茶当酒》被制作成动画。据相关介绍,现场动画中,乍冷的初雪,温暖的烛光摇曳,画面中一枝梅花插在一壶清水里,两盏茶杯代表着有客人到访。展览还以视频形式展现了齐白石在不同阶段创作的虾,从63岁时追求造型真实、用墨浓淡均匀,到68岁时喜好精神气足、用墨浓淡分明,再到80岁后笔墨精炼、更加传神,便于观众体味中国绘画的妙意。

寒夜客来茶当酒
齐白石 66.5cm×28cm 无年款 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