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万里吃土豆崩掉牙,其实只是初期,后来志愿军的伙食很丰富

在热映的国庆大片《长津湖》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从怀里掏出一块烤土豆,放进嘴里咬时,却被崩掉了一颗牙。

这一幕,让人不禁莞尔一笑,但也随之热泪盈眶,因为,这就是当年长津湖战役中的真实场景,真实而残酷!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一口炒面一口雪。”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伙食状况,但实际上,有炒面吃已经是很幸福的了,在入朝作战之初的志愿军战士们,连一口炒面都吃不上!

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每位战士配发4两大米,还得沿途挖野菜充饥,因此,很多战士都患上了肠炎、痢疾,又没有足够的药,让志愿军减员严重。为了保障基本的战斗力,志愿军就在东北征集一切能随身携带的食物,比如炒熟的大豆、黄豆、苞米花、烤土豆等等。

特别是烤土豆,出发前带在身上还热乎乎的,但等到了战场上,遭遇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后,就跟硬邦邦的石头没什么区别了,而且味道又苦又涩,让人难以下咽。志愿军老兵罗万坤回忆说:“因为天气严寒,土豆都冻成了石头,根本咬不动,战士们就把土豆放在怀里捂热后,勉强吃下去。”

为了解决志愿军的伙食供应,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的李聚奎压力非常大,因为给养保障的问题,彭老总没少跟他发脾气。

李聚奎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将饼干送到朝鲜前线,但因饼干存在制作工序繁杂、携带不便且不易保存等特点,因此这个方案就被否决了。

李聚奎苦思冥想,回忆起了当年在青海、宁夏等地打游击时,当地老百姓会把自家制作的“炒面”送给红军吃。炒面用杂粮炒制而成,用料和制作都非常简单,和点水就能下肚,而且携带方便,长时间储存也不是问题,是非常合适的军粮。

于是,李聚奎就指示东北军区后勤部,将70%的小麦、30%的玉米、大豆或高粱,炒熟磨碎混合后,再加入一点盐,就成为了抗美援朝中家喻户晓的“炒面”。

当这些炒面经过志愿军司令部试吃后,得到了彭老总的高度评价,还专门给东北军区后勤部回电说:“送来的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送前线。”

不过,仅凭东北地区难以满足全体志愿军战士的炒面需求,于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号召下,在全国都掀起了一股“炒面热”,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朝鲜前线。

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后来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生活限度。”因此,炒面在抗美援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称之为“功臣”也不为过。

反观美军的伙食供应,与中国志愿军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看看电影《长津湖》就知道了,整排整排的火鸡、牛肉、罐头,琳琅满目,别说当时的人了,就是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是普通人难得的大餐!

美军当时的军粮,就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C型军粮,包括3个M罐头、3个B罐头和1个小附件包。M罐头中包括午餐肉、火腿蛋、奶酪通心粉、土豆炖牛肉、煮香肠豌豆、熏肉配鹰嘴豆、鸡肉烩菠菜等;B罐头包括压缩饼干、混合麦片、糖衣花生仁和葡萄干、速溶咖啡、奶精和方糖、奶酪和果酱、速溶柠檬粉、可可粉和水果糖等;小附件包里则有“骆驼”牌香烟、火柴、口香糖、卫生纸等等。

除此之外,美军还为前线士兵配发了一种由巧克力组成的D型军粮,还有黄桃、草莓罐头等等。更离奇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美军还配发有冰淇淋机,能为每名士兵提供至少1两以上的冰淇淋甜筒。

这一切,对于志愿军战士们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当然,度过了初期的艰难之后,志愿军的伙食也渐渐开始有了改善,从1951年下半年起,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们,陆续收到了从后方送过来的压缩干粮。等到1952年上半年时,压缩干粮已经代替炒面,成为志愿军的制式军粮。

此外,总后勤部又召集国内多家食品加工厂,为志愿军生产了大量的罐头,从此,志愿军的伙食供应逐渐多元化,不再像战争初期只有炒面、烤土豆那么单调了。

经过五次艰苦卓绝的战役后,朝鲜战场上的敌我态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志愿军开始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志愿军的伙食供应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大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埋锅造饭。在小坑道口,志愿军战士会搭建一所伙房,安排炊事兵做饭,菜谱也讲究多了,有面条、饺子、油条等等。

其次,有条件的部队还会在坑道里种上一些蔬菜,比如豆芽菜、小葱、白菜等等,等到豆芽菜成熟后,炊事兵还能磨出一些豆腐,给前线士兵食用。

当时间来到1953年后,随着战场态势进一步明朗化,以及我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不懈努力,大量的水果、蔬菜、豆制品、肉类等食物,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朝鲜战场上,因此,志愿军战士们的伙食条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些伙食变化,其实正体现了国内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经过建国初期的大力改革、整顿,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蓬勃发展,一日千里,此时的中国人民,才算真正“站了起来”,不再惧怕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