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天气,四个妙方提振阳气 2024-04-14 12:10:18 大暑,已经到了夏天最后的一个节气。明明都已经是夏天的尾巴了,太阳却卯足劲焖煮一座座城市,好像夏天想在临走前,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此时,比起小暑的热,还要更上一个层次。《释名》解释得就很准确,他说,大暑时节,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这样的热,着实叫“伏天无君子”,把人热得已经顾不上形象了,衣衫湿透,也不在乎那些风度和礼数了。真的是:大暑龌龊热,伏天邋遢人。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rù闷热)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 〕 萤火虫在夏季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 土润溽暑 〕 热烘烘的湿气盛行,土地也变得很潮湿,这个时候大地就像蒸笼;〔 大雨时行 〕 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这样时而骄阳似火,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大雨倾泻的“桑拿天”正式来临了。人虽言苦夏,植物却是乐夏。大暑至,万物荣华,植物会将天地间的雨水和阳光,化作自己的养分,让自己成长成最丰盈的模样,让自然长成繁盛的姿态。所以,大暑里也有光景,有美,有元吉~虽是苦夏,可每一米阳光,也可以化作我们身体的能量。要学会抓住长夏的小尾巴,给身体的阳气蓄值,让秋冬有一个扎实的健康基础。 3招,为身体储蓄“小太阳” 夏季是内阳易虚的季节,也是扶阳、排邪的重要时节。大暑处于三伏天,外面火辣辣的太阳是阳气最足,能量最足的。我们身体受天地规律影响,阳气巡行体表,气血在外,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内在的阳气就显得有些虚弱。如果再加上夏天各种冷饮瓜果空调,寒气会直接损耗阳气,在五脏六腑扎下根,变成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阳虚人。不得不说,现在这种体质的人,多了去了~这时候脾胃的功能也并不强大,不适合大补滋腻的东西。想要补好阳气,就赶紧借着这最旺盛的天地阳气,收集日光的能量,为秋冬储备一罐“小太阳”。这里给大家介绍3个不上火的,以阳养阳的好方法。 日光灸:吸收天地双重阳气 《类经图翼·大宝论》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天上阳气最正的,当属三伏天的太阳。不仅植物可以用来壮大,我们也应该好好用起来。所以在初伏的时候,我们就推荐大家晒背补阳。那么地上阳气最正的,艾草就实至名归了。把这两个东西组合在一起,能补充人的阳气,寒性的沉疴旧疾就得统统退散。在《夷坚志》中就写到:翁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又不审虚实楚痛,耗损气力。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且久,徐徐照射,人腹之功极大。但五、六、七月为上。”据说这是孙真人留下的古法“日光灸”。做法很简单:选择阳光灿烂的上午时光,将艾绒或者艾草平铺满腹部(由肚脐扩散到周围),也可以铺在膝盖,或者晒背时,铺在背部,让太阳晒15~30分钟。尤其每年的六七月份,三伏天之时,借助天和地的双重火力,把阳气通过开放的腠理慢慢注入体内,天灸配合药灸,起到补阳驱寒的作用。 肚脐贴:南怀瑾的“万病方” 当然,也有很多小伙伴说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不方便袒露着身体晒背晒腹部,尤其女生们。那么,可以试试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中记载的一个方子:用桂圆肉1颗,花椒6颗,加上适量艾绒一同打烂,睡觉时敷在肚脐上。也可以上网买些敷料贴,把打烂的药材搓成小药丸,塞进肚脐,再贴上敷料贴。暖暖的三味药,能够“转运阴阳之气”,将真火通过肚脐来传递到全身,让我们身体从内而外地暖起来。肚脐又叫“神阙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又由于皮肤最薄,可以吸收药物本身的气息。可以说,只要肚脐处补充好了阳气,全身的阳气也可以快速充盈起来。这跟日光灸的原理很像~气虚体寒者可以用它温补阳气,寒湿重的人可以用来祛湿散寒,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用来充盈脾阳、健脾胃,是夏季全方位调养的妙方。手脚发凉、宫寒、痛经、失眠、小孩子脾胃虚寒都可以尝试一下~· 肚脐贴的一些禁忌 ·◐① 孕妇不适合使用肚脐贴;② 不可24小时一直贴在身上;③ 女子月经量大不适合使用,量小痛经可以使用;④ 小儿积食发热不适合;⑤ 阴虚体质(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等)不适合。 夹脊法:最轻松的提振阳气法 最后这个办法,叫做夹脊法,操作更简单了:臀部坐在凳子的1/3处,两手撑到臀部后边凳子的空处,支撑身体,上半身再向上拱起,头往后仰,此时背后会发紧,坚持一分钟,再放松,循环做几遍。(▲ 就是酱紫~)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那种长期伏案、全天对电脑的上班族。我们三伏天晒背的文章里就讲了,“阳气大总管”督脉就走于背部,疏通好督脉,阳气才能往该去的地方走。而这类人,常年在办公椅上窝着,还要遭受办公室的强力空调,后背经络气血瘀滞得很,阳气都堵着上不去,上半身缺少气力,越坐越驼背,腰背疼痛,整个人越看越没精神。夹脊法就是对背部督脉的一个刺激,可以强行激活后背瘀滞的阳气。这三个方法,对那些睡眠不好,容易过敏感冒,情绪低落,痛经,颈椎不好,气血不通,手脚发凉的人,爱拉肚子的人,都特别适用哦。 黄芪炖鸡,补夏天之虚 老人常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到了暑天,燠热、湿蒸迫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和津液都随汗水往外流走了,着实等于耗气+伤津。气不足的人,整个夏天就会觉得热蔫,会感觉气提不起来,堵在胸口,上不到头顶,有些晕晕地,气短,爬几层楼梯或者散散步,就觉得累了,动不动就出汗。津液不足的人,总觉得口渴难耐,喝了好多水,还是感觉不过瘾,还越发想喝冷饮,人很燥,比别人怕热多了。所以大暑,我们要借食疗来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 黄芪竹笙炖鸡 ·【材料】黄芪30克,干竹笙50g,腐皮50g,鸡半只(500g),生姜3片,调料适量。(三人份)。【做法】1、干竹笙开水泡发10分钟,洗净,鸡斩块备用;2、将鸡、黄芪、生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转小火炖1小时;3、再放入竹笙、腐皮煮1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黄芪,金代医家在提到它时第一就会说“补诸虚不足”。而《本草新编》中讲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黄芪是补气良药,所谓阳化气,给身体补气,也是补阳的一种方式。其阳气正,对于阳虚者,气虚体虚者,或者动不动就爱出汗、吃饭没胃口、容易感冒的朋友来说,很是适合。而且黄芪入脾经,能够提升脾气,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可以把我们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更好的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气血。其性味平和,我们日常用于煲汤、煲粥、泡茶都可以用。这个汤中还加入了“植物界小人参”竹笙以及滋阴的腐皮。竹笙可益气健脾、养阴润肺;而腐皮是由黄豆制成的,可补虚润燥,宽中健脾,益气养血。和黄芪配合,是可以同时满足我们夏日气津两虚的补给的。这个化气生津的汤方,一定会像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样,让你们瞬间充满气力的! 如果是素食者,可以把鸡去掉,把竹笙和腐皮撕小块,连同黄芪加入适量大米一块煮粥哦~二十四节气过半这一年也走了一半有过夏天总带有点旧时青春的味道经历时不知其珍贵一旦过后便回想夏日的各种欢快时光愿我们都洒脱的告别夏天去迎接下一季更动人的光景吧 赞 (0) 相关推荐 大暑将至 | 3个妙方打败暑湿燥热,助你补充身体亏虚! ◆ ◆ ◆ 7月22日迎来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 大暑时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此时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腠理开泄,出汗较多,容易伤津 ... 冬季,应这样生活、养生和锻炼 冬季已至,更要注意保暖,早晚减少外出锻炼,减少暴露身体.平常人们说的"早睡早起","闻鸡起舞"并不适合冬季.茅屋燕雀认为,人要想和顺安康,就要顺天应时,顺应天地 ... 春季升阳气,强身体,2碗带饮茶,3个守阳法,阳气十足! 人体之气,以功能不同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和生发.阳气越充足,身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65 元阳虚损百病生 提振阳气疗百病(中) 看曾奶奶频道 ,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 (杨教授微信:yjs55151008)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65 元阳虚损百病生 提振阳气疗百病(中) 曾 ... 非常时期,这套传承千年的提振阳气、增强免疫力的“古传内功”,被不少人给盯上了! 上下滑动,查看8个神形兼备的可爱动作 关于动作: 它注重全身筋骨,枝节末梢照顾到,无有一处不牵拉. 网上视频很多,主要有"少林版"和"国家体育总局版",&quo ... 艾灸督脉,提振阳气好处多!冬病夏调督脉灸,借天时扶阳气!升一身之阳 艾草庄园 世界艾草产业大会旗下.合作热线:13581880029 公众号 夏日炎炎,正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期,此时腠理疏松,百脉通畅,最宜做督脉灸冬病夏调.此时调理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 ... 超简单的2种方式,按摩整个背部,疏通经络,提振阳气 超简单的2种方式,按摩整个背部,疏通经络,提振阳气 每天滚一滚,按摩整个后背,疏通经络,提振阳气,调理全身 展开 后背怕冷,提振阳气 后背怕冷,提振阳气 中国西藏网 2020/12/30 13:50 生活中,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居家老人,由于背部.颈肩怕冷,经常会披一件披肩保暖.事实上,在衣着适度或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身体不应该有怕冷的 ... 道家龙虎外丹功,提振阳气,补益中气,调解自律神经,缓解疲劳 道家龙虎外丹功,提振阳气,补益中气,调解自律神经,缓解疲劳 自我隔离14天,练一套提振阳气、免疫力的古功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确定为中医"疫病"范畴. 中医对此次肺炎的主要看法,离不开"湿.浊".仝小林院士概括为& ... 桂枝,最能提振胸中阳气 来源:生命时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宁艳梅 桂枝,别名柳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为医圣张仲景所善用.除了众所周知的"麻黄汤"和"桂枝汤",张仲景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