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小说】秃子叔叔(下)
秃子叔叔
文/春江暮雪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下)
秃子叔叔不仅长得是一表人才,关键是他特善良,用现在网络语言来说,那就是善良的不带一点锋芒。在那个时候的农村,这样的老实人往往要被那些刁钻的无赖村民欺负。盖房子的时候占上他扎把宅基地,耕地的时候多耕他犁把地,那都是常有的事。婶子可是气不过,骂骂咧咧,蹦里蹦外,指桑骂槐的。秃子叔叔总是一边笑着把婶子往屋里拉,一边低声劝说:“干嘛呢,干嘛呢?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不占谁点个啥,计较个什么,赶快回家。”婶子也就消了气,回家带孩子做饭。
可是有一次,婶子却没有善罢甘休,据听说整整闹了他两天两夜。那是年前,秃子叔叔到街里去买年货,熙熙攘攘的大街,人潮涌动,叔叔突然看到一群人围了一圈,水泄不通,什么热闹事呢?好奇心驱使着他扒开人群挤了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个卖衣服的地摊,有一对母女拿了人家一件衣服不给钱,揣在怀里就想偷走,却被摊主一把抓住,又是打又是骂,还不许走,必须把这件衣服买下来。可怜这对母女在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无地自容,也拿不出那十元钱买衣服,只好在那抱头哭。众人议论纷纷,却没有人上前说话。秃子叔叔一看,就发了慈悲心,挤上前去劝摊主,就放她们娘儿俩个走吧。摊主眼一瞪:“怎么?放了她们,说得轻巧,你要是同情她,你给她付钱呗。”这话说得,秃子叔叔来了气。
那对母女像突然见到了大救星,一齐地跑过来拉着他的胳膊,苦苦哀求。叔叔摸了摸兜里的那二三十元票子,想想这是婶子积攒了好长时间,今天才交给他来买年货,还是有点舍不得。母女俩一看白要是不行了,于是转换话题,说先借一下,回家就拿来还你。叔叔这一听就放心了,把钱交给了摊主,那母女千恩万谢,并且再三告诉他,就在这儿等着,回家就送钱过来,然后拿起衣服扬长而去。
就这样秃子叔叔在那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大中午,也没见个人影。摊主要收摊了,秃子叔叔也急了,就不耐烦地说:“这人,怎么到现在还不来?” 那摊主就诡秘地笑:“你这个人呀,也太实在了,谁个还会给你送钱,那明明就是骗子。”叔叔不信,很好的人呀,看着怪可怜的,怎么可能是骗子。太阳渐渐偏西,街上的人渐渐散去,叔叔这下彻底死了心,这钱没有了,年货也没有买,回家可怎么交代吧,只好垂头丧气地跑回家。
婶子一听,顿时肺都气炸了,像个大皮球一样,“腾”的从床上跳了下来。这还了得呀,十元钱呀,那可是二斤猪肉,二斤猪肉呀,那可是一家子过年的盼头呀,就这样打水漂了。婶子连抓带挠,撕扯了一顿,重新又爬到床上,那个哭吧,一把鼻涕,一把泪,哭一声,骂一声。秃子叔叔反而冷静了:“至于这样吗?都说是骗子,我看不像,还是穷,要是有钱,谁会去干这丢人现眼的事。”说完,把小袄襟子向胸前一搂,闷声闷气地蹲到大门边:任你骂去,总有结束的时候,我就不信,你个小女人,还能翻了天。
两天后,婶子哭够了,也骂够了,这日子还得过,抹把眼泪爬起来,该做饭做饭,该喂牛喂牛。
这样类似的事情在秃子叔叔身上发生不止一次,村里人都偷偷地笑:“秃子是个勺子,差心眼。”人们如是说。但是勺子也不是总是差心眼,比如说培养孩子读书这件事情。那时候刚刚时兴出门打工挣钱,许多人家一看,读书没有用,索性早早让孩子辍学出门,远到江浙一带去打工,每年都可以给家里挣上一笔可观的收入。可是秃子叔叔不这样想,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孩子培养出来,不能让孩子再苦一辈子。
恰恰两个孩子很争气,纷纷考了北京的某个大学,录取通知发来时,却没有了上学的学费,婶子急得直哭。叔叔不声不响,跑到银行去做贷款,这一去才知道,还有无息贷款,专供培养穷困大学生用的。于是俩兄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做起了电子产品生意,这一做竟然风生水起,几年后成了小老板,后来又转战上海,据听说在上海买了几套房子,这在我们村里可是首屈一指的。
有次我回娘家去看望母亲,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到母亲从后面走回家来,母亲说:“在你秃子婶子家洗澡呢。”我问:“这样天气你在她家洗澡,冷不冷啊?”母亲一下乐了:“你还不知道吧,你婶子家可不是当初那样穷了,两个儿子回来给他们盖了三层小洋楼,那里面装潢的呀,比城里人还洋气。客厅里到处都挂着灯,还有什么家庭影剧院。就连洗澡间都装了空调,怎么会冷?你婶子经常让我去她家里洗澡,能帮我搓搓背,还要让我吃吃点心,都是从上海带来的。”我一边听着,竟然也喜不自禁,想想叔叔婶子终于熬出了头,过上了好日子,心里亦是满满的高兴。
本文作者本名韩英,是灵璧农业局一位园艺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