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文旅行摄影

我从小喜欢画画,有了相机之后就开始玩摄影。从父亲的老式日本相机到国产海鸥相机,从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从标准镜头到长短焦,从数码相机再玩到手机拍摄。我与许多影友不同,我不那么追求高级装备和高超技艺,更注重照片所表达的人文思想,那时有些装备精良的影友常常拿着他们的作品让我给它取名。自从有了iPhone和微博之后,人们不仅可以随手拍,还可以随时上传和发布。大多数人是喜欢这样拍的:

#随手拍# 先拍一个,发出去,尝一口,再分享。

与许多吃货在品尝美食之前先用手机“消消毒”不同,也与许多游客在美景前拍下到此一游不同,我则更关注摄影背后的东西,不仅记录我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还记录我在观察中的所思所想。既用图片呈现,也配文字说道。

照片上传到微博里我还配上简练的文字,或画龙点睛,或引发话题。微博的140字比起传统摄影的照片题名可以表达更多的内容,图片编排和拼图功能可以形成强烈比对和视觉冲击。记得当年用一台仅200像素的数码相机(会议赠品)拍摄了一组凤凰古城的照片放在我的博客上,一位朋友说他已去过四次凤凰,看了之后还想去第五次。当我想再访凤凰时,但却传来古城收门票的新闻,我在微博上以一组照片《正在消失的古城》来设置话题,由此引发人们的热议。

我觉得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图文结合可以起到聚合碎片、强化记忆和引起关注的作用。记得我刚学摄影的时候,作为月收入仅20元的学徒工,周末用便宜的散装胶卷去公园街头采风,大热天在暗房里挥汗如雨冲洗照片。而如今一机在手,拍摄、处理和发表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如今是一个摄影的人人时代,手机摄影已成为一种摄影类型,微博照片也成为一种传播方式。手机摄影不仅在于创作中的乐趣,更在于分享中的共鸣。

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我可以随时随地用微博、微信把在路上的感受和思索与朋友分享,然后还可以把这些美景美图、思想火花集成在自己的博客里,如同办了一个微型个人摄影展。也可以反过来,我在博客上写一组图文并茂的访欧游记,它同时可以链接到微博上,出现在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的手机客户端;我还可以把异域风情、情趣瞬间弄一组照片发到微信上,与圈内的朋友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思想。

微博和微信一次可以上传九张照片,组图已经可以叙事了,而且可以传播更丰富的情感和细节,可以精心布展成一个美伦美奂的小橱窗。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甚至在地铁上也捕捉到一些生活小故事并随手记录下来。下图配文:

地铁故事:女孩很高冷,男孩很歉卑,突然男孩站起来把座让给小朋友,他瞬间高大起来。

这组图片和故事在朋友圈引起了热议:

张博士:资深教授记者报道,抓细节、抓对比!意义凸显!

龙哥:本月度最佳微故事!

李老师:浮躁而日渐冷漠自私的社会,让这个本来正常的举动都变得不一般了!

刘记者:教授在拍第一张片子的时候怎么能预料有这样的故事啊[疑问]

记者手记:地铁车厢中,我面前这位女孩总是不笑,而她身边的男孩总是笑眯眯,这种反差让我记录下来。后面的事情是我意想不到的,男孩突然站起来~

张博士:记者需要敏锐的捕捉和耐心的等待,更要有根据当下信息预测未来的本领!教授兼具此三才啊!

刘记者:谭教授太棒了[强],您教会我们一个真理,当你认真体会、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上帝会奖励你一条好新闻[胜利][胜利]

对于人文旅行摄影,借用一位网友的话:除了看景、看人更看到镜头背后的情感,是一种岁岁年年景未动、身未动、心已远的生活映射。

对于手机摄影,您还有什么体会和高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