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
写在前面: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家族,从古老的邵州垣曲陈村,迁往黄河南岸,又从黄河南岸北过黄河,在今天邵原南部的黄河边定居,逐渐形成了数千人口的大家族。到赵显荣父辈,更是人丁兴旺,兄弟六人,个个英武,是黄河边有名的显望家族。赵显荣这一代,本该是家族荣兴的最佳时期,却因为日本的侵略,给赵家带来了灭顶之难。
往事不堪回首,但赵家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却让人在每每提及之刻感怀不已。写出来,是对这个家族一个侧面的记忆,也是两个济源人物的生命写真。在济源邵原南部沿黄河一带和洛阳、运城、晋城的古道上,流传着一对英雄叔侄的传奇故事。他们就是邵原井沟南坪赵氏一门的赵显荣、赵尧乐叔侄。
赵显荣,又名赵玉贵,汉族,1908年生,垣曲陈村赵姓19世;赵尧乐,又名赵怀庆,汉族,1919年生,垣曲陈村赵姓20世。爷俩都是济源市邵原镇井沟南坪村人。1940年,加入了由邵原南刘寨村南翟庄韩龙凤、王贵祥组织的一支抗日队伍。这支队伍被共产党收编为邵原抗日游击队(原名叫邵原洛河抗日游击小分队),是王屋县县长刘任道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
赵显荣共有兄弟三人,大哥赵显正,二哥赵显顺,他排行老小,仨兄弟个个都有家传武功。赵尧乐是赵显荣大哥赵显正之子,非常敬佩赵显荣这个叔叔的武功和做事的沉稳。因此,两个人关系非常要好,从小一起练习家传武功,刀枪棍棒样样绝伦。赵显荣虽然只有一米七五的个子,却能够单手举起石狮;侄儿赵怀庆也是力大无比,双手能搬起碾场的碌柱磙。每到秋季结束,当地的老百姓怕小孩们耍碌柱磙压着了手脚,或是把碌柱磙推下山沟,或是在场子后边挖一个平台,然后搬着碌柱磙放在平台之上。第二年夏天,再把碌柱磙搬下来扬场放滚。每次搬送碌柱磙的任务都由赵家叔侄承担,赵家在当地声名远扬。一天,赵显荣、赵尧乐叔侄俩从外边回来,刚到村头,就看到一群小孩玩耍,其中一个小孩在哭,赵显荣给了每个孩子一个糖块,也没有哄好那个小孩。没有办法,赵显荣说:“乖娃儿,不哭,不哭,叔叔给你逮个小嘼嘼<音xù xù,麻雀>。”说完,他一个飞跃,在房子的羊角上抓了只小嘼嘼下来,用纳底的小麻绳捆住小嘼嘼脚,这才让小娃停止了哭声。这时,树上的知了叫了,几个小孩指着树枝上的知了喊:“快看知了!快看知了!”这情形,让那个小孩又要要知了。赵尧乐歪着头一瞅,看准位置,一个弹跳,知了就到了赵尧乐的手心。一群小孩开心地欢作一团。邵原洛河抗日游击小分队,大都是白天分散隐蔽,夜里参与活动,或者组织袭扰日寇和皇协军,一切行动听从上级安排,有时人少,有时人多,没有行动就在村里种地。几年间,他们在邵原段洼、北寨、碌柱、垣曲任家山、郭家山等地杀死日寇三十多人,袭击日本居点三十多次,宰杀汉奸头子八人,成为邵原、垣曲一带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日本军恨之入骨,很想除掉这支队伍。赵显荣、赵尧乐爷俩平时帮助商队赶骡马,商队从黄河南边的洛阳等地采购货物,运到山西运城,又从运城带回盐巴到洛阳等地。骡马队有牲口四十多匹,十多个脚力,赵显荣和赵尧乐负责守卫。那时世道很乱,一路上有土匪,有强盗,有皇协军,有日本兵。但是,只要听说“玉贵”来了,土匪们要么悄悄走开,要么从树林里出来,给赵显荣打个招呼,交换个礼品。有一次,商队到了垣曲芮村的郭家山,遇到日本兵一个班的拦截,赵显荣一声高喊,几十匹骡马一齐在山路上卧下,他与侄儿赵尧乐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借着山地掩护,蹦、跳、蹿、跃,两边伏击,打死了5名日本兵,一名日本兵带伤跑回郭家山营地报信去了。当日本兵大队赶来时,商队早已不见了踪影。曾经跑过马帮赶过牲口的垣曲县英言人马长生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骡马队从运城出发往晋城送盐,过了山西阳城县一个叫驾岭的地方,突然冒出十几个抢货的强盗,危急时刻,商队领头和脚力们却怎么也找不到赵显荣。骡马队被截住,强盗们用绳子把脚力捆起来,领着驮队往泽州方向走。没有走一袋烟功夫,到一个路口,前边的牲口怎么也不走了,前边拉、后边打,就是不走。强盗们觉得奇怪,就往前边路口看,见一头大马在路边吃草,一个人骑在马上打磕睡。强盗们上前,试着叫了几声“玉贵?玉贵?”赵显荣猛一抬头,一群人见真是他,才慌了神,赶紧说好话,又送他一包大烟土。见状,赵显荣也从马背上取些货物给他们,骡马队又重新上路了。马长生回忆说:“驮队主要有三条路,一条从洛阳出发,过崤山往陕西;一条从运城往晋城、太原;还有一条是从洛阳到运城,有时也有从南阳过秦岭,穿越关中平原到运城,再返回南阳运回食盐。沿途只要听说玉贵的驮队来了,强盗、土匪、团帮,要么打个照面,交换点物品,送点大烟土,要么盯梢的人一看,老远就走了。”1942年5月的一天,邵原洛河抗日小分队队长韩龙凤,去邵原黄背角开会,接受行动任务。临走之前,韩龙凤交待王贵祥,通知人员到邵原南部的三十亩地集合,晚上严加站岗,随时准备行动。不想被叛徒告密,日本的段洼一部、垣曲郭家山一部和任家山一部,立刻联合行动,将小分队分成两部分团团包围:一部分包围在三十亩地煤窑里,一部分被逼进红薯窖里。但是,小分队人员决不投降,最后日本用毒气和火熏的方法,将四十个人逼了出来,然后用铁丝一个一个穿过胸部,带到邵原与垣曲交界的任家山据点。日本人从老百姓家里抢来铁锨和镢头,将他们两个人两个人放开,逼迫他们分组挖坑,最后把四十多个人全都活埋。临死之时,他们面不改色,高喊着“打倒小日本!”“再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的口号。牺牲时,赵显荣34岁,赵尧乐也只有23岁。在这次行动中逃脱出来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邵原刘寨村南翟庄岭东洼的宋礼才。据宋礼才回忆,被抓时,宋礼才和另一个人穿着皇协军服装,日本兵以为可能对他们有用,并没有对他俩活埋。在任家山日军驻地,宋礼才和另外一个人被捆在一起,拴在木桩之上。日军巡查人员一走,他俩用劲解绳子,日军巡查人员一来,他俩就抓紧绳子。天明时,日军松懈,他俩解绳就跑,逢沟跳沟逢崖跳崖,跌进一个叫龙沟的大山谷,宋礼才腰被跌断,爬进一个山洞后,被一个放羊人发现,支走了寻山的日本军,又到南翟庄找到宋礼才母亲告知情况。得到宋礼才母亲的送饭调养,两人才幸免于难。第二年,也就是1943年冬天,宋礼才与同村的王贵然一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宋礼才是赵显荣赵尧乐一起打游击的战友,在这次劫难之后,宋礼才和同村的结拜兄弟王贵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打到福建,转战云南,最后打到贵州。王贵然现已百岁高龄,离休在贵州省六盘水军干所,身体健康、硬朗,说话声若洪钟。宋礼才从部队回乡之后,居住在济源市东留村,他常给子女们讲述年轻时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时常提起赵显荣、赵尧乐叔侄俩宁死不屈的悲壮。1999年,他对来访的邵原镇刘寨村乡亲说,赵显荣和赵怀庆被抓之后,赵显荣两次掘断铁丝,掩护侄子逃跑,都没有成功。叔侄俩被日本兵抓回,严刑拷打,浑身是血,二人宁死不屈,被一起推入土坑之时,还将三名日军一齐拖下深坑撕打,其中一名日军胳膊被赵显荣扭断,日军对他俩连续刺杀二三十刀,还怒目相向,最后被日军活埋,牺牲时非常壮烈。1943年秋天,赵家后人联合死难者家属,前往起骨。由于集体活埋,无法认清,加上赵家人口只有赵显荣二哥赵显顺还能行动,晚辈赵尧富1931年生,当时11岁;儿子赵许云1932年生,只有10岁,均没有能力去挖掘移回骨尸。赵显荣、赵尧乐叔侄尸骨,最终没有得到安葬。赵显荣之子赵许云,1932年出生,1948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谢富治部队服役,又转武装警察部队,至副连职大队长。1960年军队大下放,因家庭困难,赵许云回乡务农。1986年国家出台政策,民政部门每月发放补贴,1999年6月9日去世。赵显荣有孙两人,都过半百年龄,有家有业,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赵尧乐留下唯一骨血女儿赵小俊,1941年9月26日出生,赵尧乐被日本兵活埋时,女儿才10个多月。随后,赵尧乐妻改嫁,女儿被母亲带走。再后来,赵家家族为了守住赵尧乐血脉,又把赵小俊领回,跟随奶奶长大。现在赵小俊已80岁了,三室同堂,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作者简介:
陈立新,原济源日报社记者部主任,现已退休。
作者简介:
赵艳,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共济源市委党校副校长(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副主任)。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