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B站的霹雳布袋戏,一个你不懂的二次元江湖!

什么是布袋戏?

布袋戏(闽南语读音:boo tei hi)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这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地区,主要由戏台、口白、音乐等构成,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后传入台湾,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变革,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表现形式。

台湾布袋戏现状如何?

目前为止,台湾有“霹雳”、“金光”、“天宇”、“新世纪”、“神魔”、“圣章”等多家布袋戏公司或团队,但是,他们大多数都GG了……

从实际来看,布袋戏在台发展已经过了90年代的鼎盛时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除了一两家老牌口碑团队能够得到新的赞助,开拍新剧,其他的品牌基本狗带。

就是这样的艰难环境下,霹雳布袋戏的一系列动作——拍电影、上市、进军大陆、与日本合作,营收增长……成为二次元军团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它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霹雳布袋戏怎么通过营销,抓住年轻人市场。

在早期,霹雳布袋戏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在布袋戏的消费群体中,年轻人非常少。于是负责人黄强华决定:扩大消费群体,将市场定位转向年轻人。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迎合青少年受众的营销策略,打破了布袋戏原有格局。

一、打造“偶像”,拓展粉丝经济

为了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偶像”,霹雳布袋戏从戏偶的造型、偶头、剧情等做了一系列调整。

1、改变戏偶尺寸

从2000年的《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开始,霹雳将戏偶的尺寸扩展,增大到80cm-100cm。大尺寸让偶头、偶身比例变成更加接近真人的九头身,并且加强手、脚等关节设计,木偶可做的动作更多,整体表现力更加丰富。

2、妆容、偶头的改良

为了迎合年轻人口味,同时提升“颜值”,偶头的雕刻从最早的圆脸大眼,变为瓜子脸、鹅蛋脸,向BJD偶(Ball joint Doll的英文缩写, 中文就是“球体关节人形”)趋同;面妆也从接近真人的淡黄色变为雪白,眼妆精致,加有眼影、长睫、水钻,体现眼部神韵,呈现华丽丰富的层次感。

3、突出人物形象

主角的塑造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外形俊美,气质出尘,武功高强。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男性戏迷心中的存在感,同时获取女性戏迷的好感度,如“颜粉”和迷妹”。

霹雳偶像的塑造,形成了庞大消费群体,并带来惊人的经济利益。

二、积极的消费者情感维护

布袋戏的圈子里,品牌远不止霹雳一家。在不断引导新人入坑的基础上,如何巩固既有的消费群体,老粉丝的情感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

1、建立官会,加强与粉丝互动

官方在1994年成立“霹雳会”,会员分为收费和免费两部分,收费会员入会即可以享受会刊《霹雳月刊》及会员专属活动等优惠。这部分会员目前人数约为五万左右,多数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是霹雳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霹雳布袋戏现存官方后援会

2、官方积极推动各类活动

霹雳公司会定期邀请官会会员参加外景拍摄、茶话会、庆功宴或者霹雳布袋戏片场等活动。此外,公司也会经常举办签唱会、演唱会、布袋戏主题曲比赛、绘画比赛等,来增加与戏迷之间的互动。

3、编剧与戏迷的互动

编剧在官方发布的《霹雳月刊》上,对人物设定、故事梗概、等进行解读,回答戏迷的问题,同时还会对创作中的一些心得进行梳理,把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性格特征更好的传递给受众。

三、整合音乐团队,打造专属品牌

霹雳音乐团队

1、打造音乐品牌

早期的布袋戏,都是拿现成的音乐来用,对知识版权并不重视。霹雳首先提出布袋戏音乐的概念,并先后成立无非文化、动脉音乐,培养了一批专属的布袋戏音乐人。

2、音乐“二次创作”

霹雳布袋戏的曲目,除了片头片尾,基本上都是纯音乐,所以产生了许多“二次创作”。这些翻唱歌曲再流入其他的圈子,对霹雳圈形成引流。如古风圈知名创作歌手EDIQ的成名曲《盛唐夜唱》,正是来源于《霹雳剑踪》五色妖姬的角色曲《离魂》。

央视诗词大赛引用的曲子

古风圈最爱的翻唱源

四、不断变换的市场和渠道

目前霹雳布袋戏已经占据台湾布袋戏90%的市场,但是从霹雳布袋戏2014年、2015年两年的营收来看,剧集收入却呈现下滑趋势。如2011年《刀龙传说》时期,新剧每周有7万人购买,如今只有3万,下降了50%。

考虑到台湾市场的饱和,加上现在大陆市场欣欣向荣之势,霹雳布袋戏很快转变了营销方向。

1、与日本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2015年,霹雳国际多媒体有限公司与日方合作的布袋戏剧集《东离剑游记》公开发售。这时,霹雳才真正意义上走出了“出海”的第一步。《东离剑游记》的传播,可以说套路满满:由虚渊玄撰写剧本,泽野弘之配乐,集合了一众日本名声优,在造势上先声夺人;人物的设计更符合日本人审美,保留了口白的特色,在日语方面进行新的演化;剧集发布前两个月,每周五在B站、微博发布5分钟片花,炒起热度。

剧集不仅引起了日本观众的好评,同时吸引了一批中国内陆二次元动漫,特别是对老虚抱有好感的忠实粉丝入坑。

2、开拓大陆市场,多渠道、多维度合作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霹雳布袋戏通过东南卫视、星空卫视等地方台进入大陆为始,2001年后,每年霹雳都会定期参加两岸交流大会、漫展和文化产业盛会,扩大辐射圈层和范围。2013年,霹雳布袋戏与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合作,授权播放剧集,至此,霹雳布袋戏正式进军大陆。

为了迎合大陆戏迷,霹雳精心筛选了传播渠道:

--建立官微和“霹雳布袋戏”专题页面,秒拍上传剧情彩蛋,在微博刷存在感。

--选择配音大咖,推出国语配音,剔除语言障碍,吸引更多大陆观众。

--与B站合作,推出免费剧集,建立专题页面,形成导流。

--与大陆影视公司合作,售卖剧本版权、游戏版权,通过真人版影视剧,提升品牌认知。

经过一系列的营销变革,霹雳布袋戏官方公布的2016年12月财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达7900万新台币,全年营收为7亿新台币。霹雳国际负责人表示,营收大幅成长主要来源于游戏授权金收入,台日合作布袋戏《Thunderbolt Fantasy 东离剑游纪》的剧集和衍生品收入,以及对大陆市场的开拓。

霹雳布袋戏通过打造粉丝经济、维系粉丝情感、包装音乐团队、顺应时代选择渠道等营销手段,完成了小众文化在大时代浪潮下的华丽转身。进军日本和大陆市场背后,霹雳公司同时也在思索和改变台湾本土的布袋戏营销策略,最后的结局是喜是忧,还要看这些营销手段能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或许,到那时,霹雳的营销策略又改变了呢?

最后,请允许我用这个视频,对那些仍然奋战在第一线的布袋戏大师表达敬意:

纪录片《傀儡人生》

(片长,慎点)

我们心目中的江湖还未走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