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世纪以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为此,教育部先后实施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至今,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建设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师资、图书、设备、建筑面积等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教学管理也进一步规范化。

但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大规模物质建设和严格教学管理的结果,还需要借鉴建国后高校的教学管理经验,对教学组织和组织教学进行改造。

基于此,笔者认为,重建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室协调组织教学、集体研讨教学、互相交流教学的功能,是当前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01.将教研室建设成为组织和协调教学的平台

在“校-院-系”的组织模式下,高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的个性化和随意性。当课程教学任务被分配给教师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本专业和课程的理解独立设计教案,不但教授相近课程的教师不会就教学内容进行沟通和协调,而且教授平行班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师也不会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进行协调。这样不但教学内容缺少统一规划,而且不同班级的教学也缺少最基本的规范和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基本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重建教研室就是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组织和协调教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基本教学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组织和协调教学的平台——教研室应该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自律的机构

当然,制定规范、统一标准也不应让教研室成为阻碍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的羁绊。其实,无论德国大学的研究所模式还是美国大学的学习模式,其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所体现的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传统,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深知识的传授、创造和应用的规律。

重建教研室,不应使高校教学回归绝对统一,千篇一律的“整齐”格局,而是鼓励教师在执行教学基本规范、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改进教学,将教学与个人的研究成果、学术兴趣和学术前沿结合起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02.将教研室建设成为讨论和研究教学的中心
自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理论以后,把教学作为一门学术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教学学术的概念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高校教学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活动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丰富内涵和无限探究疆域的学术领域,从建诸经验之上的简单性操作性转变为建诸科学之上的复杂性学术活动。
这不仅赋予高校教学活动复杂的内涵和宽广深远的探究空间,而且还赋予大学教师进一步探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和权利。
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就成为一种需要运用高超智力的学术工作,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引起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需要仔细研究,这为高校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
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研究就将成为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常态,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建立专门的教学研究组织,在组织设计上为教学研究开辟专门的组织空间,为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土壤和组织保证。
最初建立教研室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和研究教学。重建教研室,就是要把教研室建成组织教师讨论和研究教学的中心,通过有组织的教学研究科学地解决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各种问题,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03.将教研室建设成为增进教师交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加油站”

高校教师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体性,教师教学的大部分工作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不仅在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方面具有个体性,而且不同教师的工作时间、地点等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一群体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交流合作少、组织性差、集体感弱,这一特点使得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缺乏凝聚力。

重建教研室,要通过组织设计的手段加强大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有组织的教研室活动加强大学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形成有吸引力的组织文化。同时,在教研室里,大力提倡、鼓励教师之间在业务上的互相帮助,开展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充分发挥教研室培养教师的功能,让教研室成为高校教师发展的“加油站”。

教研室里,我们应将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学科梯队作为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培养提高青年教师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中心,大力实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
建国后高校教研室的设置,满足了特殊时期人才培养的政治性、教学管理的行政指令性和教学过程的严密计划性的要求,将统一规范和个人教学、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政治教育与人事管理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组织模式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的产物,是与当时高校作为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及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显然,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下,重建教研室并不是要简单地恢复教研室过去的功能和管理模式,而是要在新的情况下对传统教研室组织模式进行改造,摒弃其分隔知识、信息、人员、课程等各种资源和阻碍跨学科学习、教学和研究的历史局限性,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教学、集体研讨教学、互相交流教学的功能,让高校教学从个体走向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来源:文献节选自: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