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替你在大理盖了个房子

最新情况: 疫情下的大理榕庐

身边好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等年纪大了,去一个山清水秀、阳光明媚的地方定居,也许开个小店,养几只猫猫狗狗,过悠闲的小日子。

这很美好。

至于这个美好的愿景能否实现,可能性有多大,很少有人真的去想。

年纪大是多大?退休以后?攒够钱以后?多少钱算够?

搬到哪儿去?去了以后以什么为生?父母怎么办?儿女上学的问题?

那个时候搬走,还能适应吗?

诸如此类。

所以,那些想要“等到老了再去做”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试试提前给做了呢?

这也是我们想到做“榕庐”的初衷:想要有一个看得见风景的地方,安顿自己和朋友们,有酒喝有肉吃,可以看书喝茶看电影……好的民宿,应该是一个大家理想生活方式的集中载体。

15年3月末,大帆找到了我:不如咱合伙去大理开个客栈吧。

这几年他很不安分,从大西北新疆折腾到东南边福建,又跑到昆明做了个精致的青旅“薄荷”,布置得一应俱全,口碑极好,我觉得这家伙挺能折腾,执行力挺强的。很多朋友整天嚷嚷要开客栈开青旅,但真正下决心去做的寥寥无几,能做好的就更少了。

我则是从南京到北京,又跑到广州;从图书行业到媒体,中间还和朋友尝试过做书吧。

5月份,我利索地回了趟老家跟爸妈交代清楚,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李箱,飞到昆明,然后坐火车到大理,顺利会师,这个时候,我俩才第一次见面。

一个月里,我们骑着租来的小电瓶,把古城的边边角角全都扫荡了一遍,果子园、银苍路、洪武路…首先就去看了那些正在转让的客栈,想着如果有合意的就直接接手。那时候古城里的“美山客栈”院子不错,可惜楼的设计太呆板;大院子村里有个小院不错,可是房东又不确定租多久;其他的要么装修风格不合意,要么转让费实在太高,最后就觉得只能自己做了。然后我们一圈圈扩大到古城外围,再是古城周边的村子,去了荒无人迹的古生村,甚至去了离古城有十来公里的凤阳驿,也看到过一些不错的地方,但总觉得还差那么点意思。同时,我们也听到很多不好的消息,某某的店被房东提前毁约,被迫连夜搬走;谁谁因为反抗房东坐地起价的涨租要求,被打了一顿;还有人几十万预付的房租都打了水漂…

我们真的紧张了好一阵子,手头这点儿钱已经是全部积蓄了,要是血本无归,又要从头开始奋斗啊。可是,来都来了,怎么也不甘心就这么被吓回去,非搞出个名堂不可!

在古城转悠的这段时间,我们遇到了曾经骑行印度、游记点击率创造了天涯旅行版记录的才女,团长和徐如林两口子,聊得非常投机,就决定三个一起合伙了。

有天下午,我在某个中介网站上看到一条很普通的信息——一点也不浪漫,就跟你对象是在婚恋网站上认识的一样——文字简短,说房子在三塔旁,有九张图,其中只有两张是房子照片,就是毛坯,其他七张全都是天空。

现在想想,房东可真浪漫。

也许就是被那几张天空吸引了,我们立刻联系了房东,出发看房。房子紧挨三塔,在古城北门一公里处的三文笔村,从村口走进去两百米,会看到一棵大榕树(本地人叫大青树),树的左边,有一幢新盖的三层楼,连毛坯都算不上,只有个框架,大部分墙体还都没有砌。新楼框架很有点设计感,旁边是一个老式的传统四合院,院门两边有已经残缺但依然精致的浮雕,院子是少见的四合五天井样式,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其中的两间房也一并出租,加上中间的小院子,占地近四百平,建筑面积差不多一千平,地方是真的宽敞。

一开始,就是很常规地看结构,大小,心里掂量做几间房,怎么做…然后,就边聊边走上了新房子的屋顶。

至今也忘不了第一次走上榕庐屋顶的感觉,颇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之感:从低低的楼道口钻出来,眼前的天地间仿佛忽然抖开一块大幕,远处一大片是蔚蓝色的洱海,错落有致的白色房子环绕海边,聚成一个个村庄,碧绿的田野,随风摇曳的豌豆苗……这景象让人觉得,也许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是件很美好的事。

我对这里,算是一见钟情。

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就跟相亲一样,首先是合眼缘,看对眼了,然后分析:这个村子怎么样?村民好相处吗?文化底蕴如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边暗中观察,一边找村里人唠嗑。这期间,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看了其他一些地方,但我心里已经知道:就是它了。

慢慢了解到,三文笔村竟然是大理石工艺的发源地,以前叫石匠村,出了许多开采切割好手艺的匠人,而大理最初就是因为出产大理石而命名的,可以说,三文笔村是大理最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这一点,如今已经鲜有人知。村里自然也有本祖庙,香火旺盛,紧邻三塔,佛祖庇佑。

越来越对路了。

决定正式签约那天,房东请吃饭,我们拟好了合同,酒足饭饱,白纸黑字。

随后就是漫长的装修。过程并不顺利,旅游和环保局不断更改标准,全市停工大检查,我们不得不停了近两个月,加上大理有两个月雨季,工人不肯上工,磕磕绊绊,但好歹一直在持续推进。我们请了设计师朋友一起商量,以中式为基调,日式为辅,摒弃厚重,在保留原有设计风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采光和舒适。

我们没有图方便全包给装修公司,毕竟是自己家人朋友也要来住的地方,所有材料都是亲自去建材市场对比采购的。还请到了手艺精湛、曾经上过北京电视台的白族老木匠,房间木窗的每一条框框,都是他一手一手凿出来的。那段时间,老房里堆满了刨花,我们还捡了不少回去种多肉。

设计、装修、停工检查、装修、验收……等到正式开业,已经是17年一月了。

大厅

老房子原来的精美窗户,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而雕龙画凤的立柱,出于整体考虑只能放弃。如今,老房子是我最心爱和最自豪的部分。每次闲下来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坐在老房子里,看一本书,泡一杯茶,惬意极了。

这是改造之前:

改造后:

客栈里有一只叫糯米的软萌猫,还有一只叫汤圆的憨厚大金毛,无论是谁都要来撸一把,可以说是榕庐的明星成员了。

汤圆守着画家小白画的榕庐老房子

正对大门的那面墙,请老木匠打造了几面原木大书架。除去花了不少心思一本本挑选的新书,我也贡献出了大部分自己的藏书,还有我们特意搜集来的大理本土作家的书。书架因为容量太大,至今还没能填满。

大厅正中央,是一张原木大长桌,大家在这里用餐以及看书。

有三个吃货主人,榕庐的早餐当然是花样百出:白族厨师特制的杂酱米线,煎得金黄的土鸡蛋,佐以自制的开胃小菜;或者是热腾腾的包子/花卷/馒头,刚蒸的本地小红薯加紫薯,当季玉米,自制秘方茶叶蛋,熬了一夜的杂粮粥,配上水果,舒心又营养。

欢迎晚宴就更加丰盛了:私房黄焖鸡,浇汁酸辣鱼,新鲜见手青炒肉片,还有许多当季好菜,每天的菜都是当天早晨去市场采购的。松茸上市的时候,桌上少不了一道香格里拉直送的现烤鲜嫩松茸。因为追求食材到了苛刻的地步,一碟清炒原味黄瓜片都经常吃到筷子打架。

大厅的一角,我们做了个小酒吧,提供各种口味的私家调制酒和大理有名的精酿啤酒。

相对的另外一角,做成电影放映室,我们会经常在这里分享一些好片子。

屋顶的无边水池,是整个客栈人气最高的地方,客人们争相跑上去拍日出、拍倒影,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躺着晒太阳发呆。它看起来只是一方浅浅的水池,其实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们联系到了房子的建造者,还请了结构工程师反复计算水池深度、合适的储水量、承重,最后为了保证绝对安全,还用了一整个钢架来打底,造价不菲。水池除了天空,还可以把整个三塔都倒映其中,这在大理民宿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景。只是,我们原本很想种一棵樱花树,这念头后来被大理的风吹走了。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已经有很多对新人在这里拍过婚纱照了。

最难忘的一次,有个小伙想在无边水池向女友求婚,大家都兴奋不已,纷纷出谋划策,在平台上精心布置了玫瑰花阵,还在四个角上都点了蜡烛,真心希望妹子能有一场特别的求婚体验。苍山为誓,洱海为盟,真的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

楼道上方的屋顶,做成了一个星空观景台,平时俯瞰苍山、远眺洱海,到了中秋期间,可以跟海面又圆又大的月亮对视。

摩拜的宣传片曾经在榕庐取景

每个房间,都以苍山上的一种植物命名,分别是半夏、冬樱、结香、月见、凌霄、辛夷、木槿、朝颜。房间的皮质钥匙扣,也是老板娘大力亲手制作和刻字的。房间里配备了茶桌茶具,柔软的榻榻米,加湿器,熏香。大一点的房间配有浴缸,阿姨每天都会仔细清洗。

大理虽然全年都比较暖和,但冬天有半个多月时间较冷,我们为此在所有房间都铺设了地暖,希望客人任何时候住进来,都能有最舒适的体验。榕庐的价位并不低,能选择我们,意味着相当程度的认可和信任,也是我们的朋友了。

有人问过,你们是“逃离北上广”吗?

也不算吧。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总想换换环境,无法做到一辈子不挪窝。

北上广除了空气不好,天气一般,有时候交通拥挤,物价高…其他的一切都方便舒适。可我们太贪心,总想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说不为钱,太虚伪,肯定是要挣钱的,这个是立身之本。但更多的想法,是出于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我们三个都远离了家乡,走了这么远,就是想寻找关于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大理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悠闲惬意,有些方面甚至更辛苦。基础设施也很不方便,预约装网线等个一星期是常事,想吃点口味不一样的?基本要靠自己做,有时候甚至原材料都买不到,要从头种起。

可是,没有哪一个地方的生活是容易和轻松的。越是美丽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对生活能力要求越高。

很多地方之所以令人难忘,不仅是因为风景,更是因为一批又一批驻守在风景里的人们。当初被大理之美深深打动的三个人,留下来替你盖了个房子,取名“榕庐”,我们希望它能有幸成为你的经历和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睡过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