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道

《伤寒论》: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这条内容是什么意思呢?自古注解各不相同。现在不谦真人注解如下:

根据《素问·热论》,伤寒发热的变化规律如下。

若发于阳,则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伤寒三日,少阳受之,伤寒四日,太阴受之,伤寒五日,少阴受之,伤寒六日,厥阴受之。

七日太阳病衰,故七日愈。

若发于阴,则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伤寒三日,太阴受之,伤寒四日,少阴受之,伤寒五日,厥阴受之。

六日太阳病衰,故六日愈。

发于阴者,无少阳之故,故无热恶寒。故以阳数七,阴数六。

三阳皆伤寒,则恶寒发热。若仅仅一阳或二阳伤寒,有寒而不发热。

譬如说,只阳明伤寒者咳嗽便溏,只太阳伤寒者尿频便频,只少阳伤寒者目赤耳聋项背强。

道心惟微。

(0)

相关推荐

  • 一文讲透伤寒论疾病“传”“变”

    看下面的字眼  "伤寒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五六日".看到这些字眼你有何感想,仲景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信息?你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伤寒总结性讲解

    一.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 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 ...

  • 刘渡舟:解析伤寒里的六个载药上浮经典方

    <伤寒论>中具有"载药上浮"作用的共有六方:三物白散.栀子豉汤.瓜蒂散.大陷胸丸.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 六方的治疗不尽相同,药物也有所差别,但从某种程度讲都和&quo ...

  • 谨记“固护阳气”,治疗“夹阴伤寒”

    杏林飘香 公众号 导读:今天跟着朱莘农先生学习治疗夹阴伤寒证. 此证(夹阴伤寒)用药,当处处卫护阳气.古人谓:伤寒伤人之阳. 于此证尤须特别强调,凡甘寒伤阳,香燥破气之品,切须忌用. 苦寒药惟知柏最为 ...

  • 这位近代伤寒学家郑火神,善用四逆汤

    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 尤其善用大剂量姜( ...

  • 远怀说伤寒(24)——条文三十、卅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讲太阳病的中篇,这是条文最多,方剂也最多,达38首.上篇主要讲太阳病中要类型之一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及相关变证,在最后还举例了如何"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

  • 【自学中医必背】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脏结 癌症 肿瘤物语

    不管是桂林本还是宋本,六经中的篇章,我大抵是挑着论述,一些简单方剂不会解读,不过最后总结的时候会罗列出来.各个篇章框架也会详细的论述一下,有些是我不常用到,或者我认为大家自己可以读书就能看懂的,比如像 ...

  • 伤寒六经辨证概要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

    伤寒六经辨证概要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多属热属实:三阴病多属寒属虚.但三阳有寒证:三阴亦有热证.腑病轻,脏病重,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主,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