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名片:深南大道与文博会

深圳有两张城市名片,一是深南大道,一是深圳文博会。最近我借深圳上课的机会,实地考察,溯源抚今,感受良多。1979年深圳市成立后,为不让飞扬的尘埃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呛回去”,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由此诞生了深南大道。它不仅作为这座城市的坐标轴,而且就如长安街之于北京、东方明珠之于上海成为这个城市的景观和窗口。2014年我多次去深圳给研究生讲课,上课地点就在深南大道的特区报业大厦里。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多年来,深南大道上先后建起了三座传媒大楼,1997年深圳特区报50层的报业大厦落成,号称“新闻巨舰”。当时在特区报登广告要排队的。2004年6深圳广电集团挂牌成立,也盖起了广电大厦。而在他们的身旁已然崛起了一家民营企业,直到2009年他们才搬进腾讯大厦。十年前,他们排序先后是特区报、广电和腾讯,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排序完全倒过来了。

互联网缩短了飞逝的时光,已然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看这座颇有气派的报业大厦我在想,十年这里面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报纸。我就下榻特区报业大厦后面的一条新闻街上,我在想这座大厦将来会拿来做什么?

2004年,深圳为了证明特区是有文化的,办起了文博会。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我把深圳研究生课程班的课搬到文博会去上,实地考察新媒体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文博会与高交会有交集,交集主要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各种应用,据说本届文博会成交额首超高交会。就文化产业比较而言,我感觉穗深两地,前者文化强于产业,后者产业强于文化。

今年文博会内容更加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参展商做得很有气势,如万达文化产业;有的貌似打酱油,如腾讯游戏。但文化产业的概念显得过于宽泛,有卖眼镜卖玉石的(沾亲带故)、有演粤剧的(文化事业),还有哪些唤起我们童年回忆的小人书。我认为并非所有文化都是文化产业的。不过谁知道呢?或许在明天,这些文化传承也有可能孵化出新的文化产品,孵化出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京剧、粤剧很难完全市场化,需要政府扶持才能生存。我记得在北京曾经买过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脸谱”打火机,可见戏剧转化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既可传承文化又有商业价值。“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群体华丽亮相,已然成为文博会新的扛鼎主角。

昔日那个小渔村不仅变成了一线城市,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这两张城市名片也会演绎更多的精彩,记录历史,呼唤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觉得哪一张名片会变得更亮呢?

相关文章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

【游记】蛇口,春天的故事

我国第一个新媒体孵化器建立

夜访“深圳客”

深圳,你需要静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