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汤为经方之首,会用了中医算入门,懂变了中医可入行

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今天跟分享伤寒论学习笔记。第一大方桂枝汤的应用和总结,二羊主要以伤寒论原文以及临床应用为依据总结归纳,单纯理论探讨不再纠结,理论以临床来实践和验证。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桂枝汤的应用要点。

桂枝汤方

天然吊坠一手源头价,直播热卖中。。。

广告

【组成】桂枝15克芍药15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15克大枣(擘)12枚 原方用法为此用量的三倍,一次性煮好后,分三次服用。现代我自己在临床上应用直接取一次喝的量,可以煮两次,煮一次喝光一次,一样的有效。

【用法】用法很关键,桂枝汤在于药后喝粥。水煎温服。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展开剩余83%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关于桂枝汤应用过程中的一点感想。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我个人觉得这一条很关键,尤其是临床遇到感冒发烧的病人很多,西医西药就是吃药打针来退烧。那如果是太阳表证的太阳中风证我们怎么服药呢?一般的感冒,一天喝两次药就可以了。

但是病重的呢?伤寒论原文说的很清楚。如果服药吃了三分之一,达到汗出病退可以不用再服用。假如没有好全的呢?病重的呢?

没有好全的继续喝,直到达到汗出病退的目的为止。特别是病重的,白天吃一副,夜晚吃一副,按仲景的用法,一副药喝三次,那一天就要用两服药,一共喝六次。

第二天,病还有没有好的继续重复昨天的操作,只要还是桂枝汤证。

古人是这样来用桂枝汤的,基本是把药煮出来,看着情况来用。好了就停止,不好继续喝,白天喝三次,夜晚喝三次。大概四小时喝一次。

【桂枝汤方证和病机】

为了更好的了解桂枝汤针对的疾病,我们第一步先总结伤寒论原文中,桂枝汤最适应的汤证,再进一步总结背后的病机和原理。

伤寒论原文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干呕,汗出,病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方证要点】根据伤寒论原文,可以得出桂枝汤是太阳病的发汗解热剂,药味偏于甘温,而有益胃滋液的作用,在应用,适合津液不足有汗出的表虚证。如果是五寒出的表实证,或胃实里热者,不可与之。

方证要点归纳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针对病机

桂枝、生姜辛温发汗药,桂枝可降气冲。生姜治呕逆降肠胃浊气,二药都能同表和下达。配甘草和大枣还能健胃补中气。

芍药微寒而敛,可以跟桂枝组成阴阳药对,一方面可以制约桂姜的辛散,同时配合枣草可起到补阴养津的作用。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桂枝汤可以针对的病机:脾胃虚寒-导致营卫之气不足--表虚、不和--汗出、怕风,脉浮。

相反的脾胃湿热-表实不适合。

这个才是真正的“甘温除热。”

概括起来,借助黄帝内经的一句话来表达针对的病机: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只要符合这一病机,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过敏性皮肤病又或者无故自汗等均可用此方。

本文出自于中医二羊伤寒论学习笔记《原味伤寒论》,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