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原来是一种心理疾病

抄袭,原来是一种心理疾病

文/高英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抄袭之风因着复制、粘贴的便利而愈演愈烈,于是一些帮着原创作者维权索赔的民间组织看准商机应运而生,各大网站也有了各种各样保护原创作品的措施陆续出台,毕竟剽窃行为既违反了道德又触犯了法律——侵犯了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今后尊重和保护原创乃大势所趋。

什么是抄袭?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作品抄来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以换取名利。现在的“利”,还包括在网络平台上赚流量,流量大了就可以拿平台的现金分成。抄袭者貌似轻松实则不容易,因为他们冒了很大的风险——一旦被人发现并公之于众,自己就会声名狼藉,万一哪位原创作者较真拿起法律武器,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节奏。例如琼瑶诉于正案,所涉及的五家侵权单位不但要停播侵权作品、赔礼道歉,而且赔偿了500万,公告费用33.6万由于正一人承担。

没有一位原创作者会因别人抄袭了自己的作品而高兴。虽然会有人安慰说“因为你写得好所以才会被抄”,那也是乱了逻辑,毕竟,自己写的好是一回事,别人来抄袭是另一回事,二者不该构成因果关系。因此,要想整顿抄袭之风,原创作者必须树立维权意识,发现侵权行为必究才是,万万不可纵容姑息。

不过,我相信抄袭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无知犯下的错误,即不知道直接把别人的东西复制到自己的网络账号上是侵权行为,误以为只要看着好的东西就可以搬运到自己的账号上晾晾以示品味之高。这些人没有意识到不但抹掉作者名字是典型的抄袭行为,而且即使带有原创作者的名字未经同意摘抄到公众平台上也是侵权之举。

对这部分人的忠告是,如果你有鉴赏作品优劣的能力,就可以直接做文摘编辑,一定要联系作者征得同意,注明原创作者是谁及作品具体出处发布,这样做之后,如果用别人的作品赚了钱,就要给原创作者稿酬,纸媒《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是这样做的,网络文摘同理。

对于上面所说的这类无知的抄袭者,今后树立版权意识赶紧自我改正即可。还有一些抄袭者,的确是故意剽窃,就是要把别人的原创作品据为己有,以示自己有才或牟取名利。这纯属掩耳盗铃,因为假的就是假的,从来没有人因抄袭一世流芳千古,只有人因剽窃行为而为人不齿落下骂名。

例如,历史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大传闻,说唐朝诗人宋之问虽才华横溢但人品低劣,见其外甥刘希夷写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佳句,贪婪得想占为己有,即署上他的名字,因刘希夷不同意,据说宋之问竟然将其杀害,然而后人依然知道刘希夷才是《代白头吟》一诗的作者。而宋之问流传至今的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则是因为他犯过罪心虚之至的表现,最终宋之问因劣迹斑斑被杀。古时候信息闭塞,剽窃行为都瞒不住,何况在如今可以人肉某人的网络时代?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可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奉劝抄袭者们从此休矣!若真的看好别人或美不胜收、或传播正能量的作品,就点赞留评、积极转发,也算在做善事,何必去因抄袭而担负身败名裂甚至法律制裁的风险呢?

可是总有人抄袭不止,并乐在其中,心理上还能获得很大的满足感。真是这样的话,可要警惕了。抄袭,即剽窃行为,在道德上是缺乏良知和底线的表现,在法律上是因侵权而违法犯罪,在心理学上则是一种心理疾病。

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品《超越自卑》一书中曾经写道:“偷窃就是将别人的所有物据为己有。首先,我们先看看这种动作的目标:它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富有,并且拥有较多的东西,最终让自己觉得比较安全。因此,这种动作的出发点其实是一种贫穷或匮乏的感觉。”

既然抄袭同样属于剽窃行为,就和现实中偷窃别人的东西同理。从阿德勒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剽窃无非是要把自己没有而别人有的东西占为己有,用来表示自己拥有的东西多,证明自己处于优越地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剽窃别人佳作的人自然是缺乏持续进行原创创作的能力,因为匮乏所以自卑,因为自卑所以更加羡慕、妒忌那些内心喜欢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本来解决这种困境的正当途径是通过自己积极学习创作技巧、日常多加练习来逐渐提高水平,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精品之作,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可是,或因为能力有所欠缺,或由于自我认知不清,或出于懒惰想走捷径,有些人就走了错误的途径,直接去把别人的好东西据为己有以充当自己地位优越的证据,而忘了这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东西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抄袭再多,也无法证明自己真正具备创作才华。

而一个自信的人,肯定既不会去抄袭也不屑于去抄袭,因为抄袭的弄虚作假远远比不上自己创作的真切乐趣。

阿德勒认为,追求卓越是人的通性,每个人在缺乏某种东西时都不免因匮乏感而感到自卑,一个人必须弄清是什么情况导致了自己的匮乏感,才能采取正当的方式来改变现有情境并克服因此产生的自卑心理——自卑感过重,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换而言之,抄袭的动机出于一个人在创作方面感到贫穷而产生的自卑感,因而可以说抄袭行为是心理疾病所致。

喜欢抄袭别人作品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在自我创作中获得满足感,在不断进步中获得优越感,如果学习和练习都不能促使自己在文艺创作方面获得发展,那就放弃掉转身去发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发挥自己的其他所长,全然不必用错误的方式即抄袭去谋求虚假的优越感。

正如阿德勒所说:“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安全的目标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但是有些人认错了安全所在的方向,而他们固执的动作,则将他们带向了堕落的道路。”这些话用在抄袭之人身上同样适用。抄袭者的本意是想获得创作上的成就以显示自己才华横溢,从而赢得他人的敬重换取社会名利,这个目标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去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则是完全走错了路径,不思悔改的话就是一种堕落。

对于这种误入歧途的行为的矫正方法是,一定要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选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去努力,这样才能超越自卑,造就自己,从而拥有最为真实的优越感觉。

惯于抄袭真的是一种心理疾病,一种明明充满自卑却用错误的方式在假装优秀的心理疾病。一个人抄袭次数越多就说明病得越重,内心也越来越贫穷,早晚有一天会产生自我欺骗的巨大副作用,灵魂备受折磨不得安宁。

希望抄袭者们正视现实,恢复自知之明,唯有发挥自己的所长去走正确的道路,才能抵达你想要的幸福目标。假如你真的一无所长,那就甘愿做个热心观众为别人的精彩鼓掌,毕竟没有观众或读者就没有文艺创作,观众或读者的存在与优秀作者及作品的存在一样功不可没。

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定要读一读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超越自卑》哦!

高英写于2018年12月18日上午

(0)

相关推荐

  • ​【关于陈立琛抄袭行为的处理】

    山西师范大学的陈立琛同学投稿入围的<怀抱经书的人还在路上>(初评编号522号)抄袭自@王霁良的诗集,该行为性质恶劣,严重违背本次大赛的初衷,组委会决定对此做出以下处理:取消该作品的晋级资格 ...

  • 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心动图

    本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超声新视野整理呈现! 公告通知 百家争鸣,学术无界,本文仅代表原创作者个人观点,与超声新视野平台无关! 凡作者一栏为"佚名"者,为原创作者无法取得联系.请原创 ...

  • 原创投稿

    1506946222@qq.com 崇尚原创精神,尊重原创作者. 以诚相待,打造纯净文学平台. 尽绵薄之力,帮助原创作者以更好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杰作. 务 必 原 创  1.原创投稿邮箱:1506946 ...

  • 被讨厌的勇气part1

    每天一本书day354 被讨厌的勇气part1 刚读完第一部分,真的是头皮发麻,意犹未尽,但是再往下读就很难理解了.真的很好啊这本书,把复杂抽象的阿德勒心理学写的如此通俗易懂,当然读起来也需要很安静的 ...

  • 五律•七夕 | 《秋兰集》

    一载离别苦,今夕兴重逢. 更漏悲速速,时光叹匆匆. 相思语未尽,柔情蜜意浓. 春宵金难买,不觉月西空. 原创作者:秋兰(授权编辑发布) 与原创作者交流:公众号-底部菜单-读者中心-读者群 若喜欢本作品 ...

  • MIT对抄袭和其它七种形式作弊的定义

    抄袭超过30%答案的人,不及格的可能性是那些不抄袭的人的三倍多--普里查德. 虽然关于可接受的合作水平的指导方针因班级而异,但所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都同意一个原则:从其他学生.旧课程或开放式课程网站上 ...

  • 性幻想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家:幻想越夸张,说明童年越不快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性幻想越夸张,说明你的童年越不快乐--你认为是这样吗?性幻想与童年经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改善现实生活体验吗? 显然, ...

  • 这样的执念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郑伯伯当年到处托人给儿子郑青相亲,儿子却是躲着,他就不愿意去相亲.郑伯伯说,真搞不明白,都快30岁的人了,就是不愿意多女孩一眼,人家都托话说女孩有这意思,可儿子好像怕女孩似的,人家又不是老虎. 村庄里 ...

  • 抑郁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其实是一种病毒...

    抑郁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其实是一种病毒. 日本东京大学一个教授的团队,发现了引发抑郁症的病毒基因,这说明了抑郁症是由病毒引起的. 人皰疹病毒六号,是一种神经性毒素,这个病毒我们以前只认为它会引发疱 ...

  • “部分成人有一种直接吸食奶水的现象,心理专家称这是种心理疾病。”

    “部分成人有一种直接吸食奶水的现象,心理专家称这是种心理疾病。”

  • 心理学家:这不是身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可你还不知道

    一个17岁的高中女生,自己反复就医,身体有一点儿变化就会上网上查,当然每次查完之后都会吓一跳.第二天就去医院检查,然后医生说没问题.自己还是不相信,认为是医生骗自己,然后会到另一个医院再去看.三个月做 ...

  • 熊玲: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熊玲: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 太爱干净?有强迫症?洁癖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

    太爱干净?有强迫症?洁癖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 广州终身学习网 2019-12-17 普通来说,洁癖就是太爱干净.一个人爱干净是好事,但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 ...

  • “吹牛”不是病,但是“吹牛上瘾”可能是种心理疾病

    都说吹牛不上税,英国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成人承认,每天至少讲一次"大话".究竟吹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呢?爱吹牛有些出于心理原因,有些则是病理表现. "常常口出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