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赵孟頫小楷《汉汲黯传》
书坛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子昂之后无大家”,作为上承晋唐,下启明清之人,赵孟頫绝对是800年来首屈一指的书法宗师;然而宗师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赵孟頫的书法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自化”。
赵孟頫的书法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从宋高宗入手,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他专研“二王”,取法魏晋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他从“二王”门径中脱离出来,取法其他晋唐大家,书法自出机杼的阶段。
因为第二个阶段是最长的,以及元王朝重视复古的文化政策,赵孟頫这第二个阶段留给大家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就拿楷书来说,他的《三门记》、小楷《道德经》等大家熟悉的作品,都创作于这第二个阶段。
其实赵孟頫第三个阶段的楷书,要比早年间的一些作品好得多,比如这件楷书《汲黯传》,就是他“反叛”王羲之之后,写下了真正的楷书“金字招牌”。
这件《汲黯传》写于延祐七年(1320年),这时赵孟頫已经67岁高龄。熟悉赵孟頫楷书的朋友,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件作品和他平常的楷书,面貌有显著的差异。清笪重光在跋文中评价:“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
此卷落笔从容不迫,点画也带有一如既往的潇洒身姿,整体风格平和简净,颇得晋人遗风。不同的是,此卷凝结了欧阳询的转折方劲之势,字形挺拔劲健,和以往的圆融秀逸大不相同。
从用笔上来看,此卷方圆兼施,笔画粗细和提按顿挫的变化也非常丰富;从结字上来看,《汲黯传》严谨有法,顾盼生姿,这才是真正的凝结了赵孟頫50余年功力写出来的楷书。
很多人把握不住赵孟頫第二个阶段的小楷,认为其过于圆熟,甚至显得有些俗气。学习这件刚柔并济,方健挺拔的《汲黯传》,就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
《汲黯传》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可以认为是赵孟頫最优美的小楷。元代 赵孟頫《汉汲黯传》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
赵孟頫《汉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汲黯传》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不过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俞和仿赵之作。俞和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年日本《国华》杂志第51编第10册第317-325页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此外未见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汲黯是西汉的名臣,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的时候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为遏者,后期因为出任东海太守,政绩卓越,便被召回京城做了主爵都尉,卒于公元前112年任淮阳太守时。#书法欣赏##名帖#《汲黯传》,被誉为小楷之神品,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释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领袖群伦的书法家——赵孟頫。据明人宋濂记述,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赵孟頫在元代初期很有影响力,其篆、籀、分、隶、楷、草诸书俱佳,尤善楷书。其楷书师法唐楷法度,回溯魏晋书风气韵,以行入楷,笔法严谨,墨法精妙,自成一家,世称'赵体'。其中,书法以小楷成就最高,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其书学思想及'赵体'书风极大地影响了身后至今数百年。
《汉汲黯传》是赵孟頫66岁所书的小楷之作,被誉为“小楷之冠”,纸本乌丝栏,17.6×174cm,有人认为此或为文徵明临本,其中跋语中的补笔说明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而已。但坚持认为这是赵孟頫不朽之作的学者大有人在,“仅凭书风方峻刚利,即文徵明所言轨方峻劲,便断《汉汲黯传》为俞和书,似证据稍欠,况以俞和小楷《乐毅论》与《汉汲黯传》相比,不仅欠于精工老到,且于神韵亦不可同日而语也。”(黄惇《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卷,下册,第475-476页,荣宝斋出版社),再次肯定此帖的艺术价值。《汉汲黯传》质朴自然,法度严谨。平和简静,刚健雄强。
《汉汲黯传》的特色《汉汲黯传》是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敦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请欣赏!特点一:气息平和简静
汉汲黯传△
祭侄文稿△兰亭序△临习一件书法作品特别是小楷之前,我们先要对它的整篇气息有个具体的把握,举个例子:看到《兰亭序》,我们在惊叹它的精美之余,更多的是激动和喜悦,看到《祭侄稿》,真是一把辛酸泪,面貌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临习这两件作品的时候,除了笔法和结体的差异,还要注意心境是不同的。再来看《汲黯传》,它的整体面目就是平和、简静,给人一种严整、肃穆之感。特点二:用笔干净爽利
长横的特色
竖的特色几个例字:长、上、言这几个字都有一个明显的长横,但这些长横与褚遂良或米芾等书家笔下的就截然不同,每一个笔画的起、行、住、收都非常明朗爽利,非常干净;
《汉汲黯传》原大高清宣纸实拍△再看:归、中、下等字,无论是悬针竖还是垂露竖,都不存在圆转丰腴的体态,而是一拓之下。特点三:笔势清腴婉转,极具流动感
“上”字的灵动
兰亭序“之”经常练字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假如笔画写的太过俊朗爽利,字写出来有时候会显得僵硬,其实就是缺少变化所致,我们看看《汲黯传》中几个相同的“上”字,作者是怎么处理的,虽然它仅有三笔,但在作者的笔下,姿态完全不同,这和《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应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吧!特点四:注重炼行,通贯严整书法特别是小楷的创作,是十分注重行气的,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整齐,这倒不是说每个字都必须要相互照应,但是一定要严整,作者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就将一些字进行了变形,最常见的就是压扁,比如:为、都、而,做了些调整之后,整体看起来就比较和谐了。
压扁特点五:异写体的大量加入古代不同于现在,古人用的是繁体字,所以有时候为了字的平稳,会适当地增减笔画,在这件作品中,在、焉、拜、陛、尊等字,这样调整之后,简直是整篇的点睛之笔,你会不时发现这些令人惊艳的改变,真是应接不暇了。
异写字
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 )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学者最好的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赵孟頫《汉汲黯传》全卷原大高清图欣赏168.3cm x17.6cm
书坛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子昂之后无大家”,作为上承晋唐,下启明清之人,赵孟頫绝对是800年来首屈一指的书法宗师;然而宗师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赵孟頫的书法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自化”。
赵孟頫的书法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从宋高宗入手,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他专研“二王”,取法魏晋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他从“二王”门径中脱离出来,取法其他晋唐大家,书法自出机杼的阶段。
因为第二个阶段是最长的,以及元王朝重视复古的文化政策,赵孟頫这第二个阶段留给大家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就拿楷书来说,他的《三门记》、小楷《道德经》等大家熟悉的作品,都创作于这第二个阶段。
其实赵孟頫第三个阶段的楷书,要比早年间的一些作品好得多,比如这件楷书《汲黯传》,就是他“反叛”王羲之之后,写下了真正的楷书“金字招牌”。
这件《汲黯传》写于延祐七年(1320年),这时赵孟頫已经67岁高龄。熟悉赵孟頫楷书的朋友,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件作品和他平常的楷书,面貌有显著的差异。清笪重光在跋文中评价:“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
此卷落笔从容不迫,点画也带有一如既往的潇洒身姿,整体风格平和简净,颇得晋人遗风。不同的是,此卷凝结了欧阳询的转折方劲之势,字形挺拔劲健,和以往的圆融秀逸大不相同。
从用笔上来看,此卷方圆兼施,笔画粗细和提按顿挫的变化也非常丰富;从结字上来看,《汲黯传》严谨有法,顾盼生姿,这才是真正的凝结了赵孟頫50余年功力写出来的楷书。
很多人把握不住赵孟頫第二个阶段的小楷,认为其过于圆熟,甚至显得有些俗气。学习这件刚柔并济,方健挺拔的《汲黯传》,就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