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验(转载)

转自:鹤在沼的博客

1、经行点滴迁延时日,三年至今(八年前作过子宫浆膜瘤切除)。以祛瘀法为治。

当归9克、五灵脂6克、白芍12克、肉桂2.4克、女贞子6克、小茴香1.2克、炒黑蒲黄6克五剂。

复诊:5月3日。药后经行量较多,色泽略转正。续以祛瘀为治。

五灵脂6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炒蒲黄6克、炮姜1.5克、肉桂3克、女贞子9克、小茴香1.2克、延胡索6克、旱莲草9克、川芎4.5克、没药3克五剂。

三诊:5月11日。进少腹逐瘀法后,以益奇经法为续。

小茴香1.2克、当归6克、沙苑蒺藜9克、党参12克、鹿角霜4.5克、肉苁蓉6克、枸杞子12克、紫石英12克、补骨脂15克、川断6克、山萸肉9克、炒阿胶珠12克五剂。

四诊:6月26日。本月经行量极少,已净,初有腹痛。以定经益血为法。

菟丝子9克、炒荆芥4.5克、白芍9克、鸡血藤6克、茯苓9克、白术9克、附子9克、党参12克、山药15克、甘草4.5克五剂。

 

2、正定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人。结婚三年多不孕。近一年来,月事不调,前后无定期,经色紫暗,有块,少腹经常隐痛,经前尤甚。白带较多。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宫体小,后位。给予乙稀雌酚、黄体酮等药治疗未效。于1977年7月3日由大队保健站介绍就诊。

患者面色无华,两胁胀痛,经前乳房憋胀,少腹畏寒喜暖,两侧有肿块,压之有疼痛及憋胀感。经前白带较多。口唇微紫,舌质稍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据脉症合参,属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拟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剂,以调冲、任。宗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之。

方药:小茴香4.5克、元胡9克、没药9克、当归12克、木香6克、官桂6克、赤芍9克、蒲黄12克、五灵脂9克、附子9克、丹参9克、炮姜3克水煎服。于经前连服三剂。

二诊(7月9日):自云上药连服三剂后,乳房憋胀大减,行经。腹痛明显好转,初时仍有血块,后三日经色转正常。少腹肿块压痛感减小,白带量减少。自觉胸腹舒适。脉象和缓。以原方去没药,加紫石英18克,川芎6克,淫羊藿12克。嘱下次经期前再进三剂,以观后效。患者遵嘱,连服三剂后,不久即怀孕,足月生一男婴(后因病而死)后又痛经复作,时过年余不孕。嘱仍按前方再服二剂,痛经愈,现已怀孕3月余。体质较健。

此治邪客少腹、足厥阴肝经脉络瘀滞法也。方以四物、失效两方出入,养血活血,破瘀通滞,去地黄之甘寒柔润,尤恐壅滞气机;官桂、茴香之用,一补名门而暖丹田,一暖肝脏而祛阴寒;干姜辛热,温气血而散沉寒。寒邪得辛热而驱散,脉络因散瘀而濬和,气血得以畅行,何病之有哉。

3、治疗慢性盆腔炎

基本方:小茴香15g,炮姜15g,元胡25g,灵脂20g,没药10g,川芎15g,当归20g,蒲黄15g,肉桂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湿热重,伴随急性炎症者,减炮姜、小茴香,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脾虚加白术15g,黄芪20g;肾虚痛及腰骶,加川断20g,杜仲20g;闭经加益母草20g,红花20g,牛膝20g;盆腔积液及输卵管积水加白茅根30g,益母草30g;盆腔结缔组织炎加穿山甲20g,水蛭3g(研末吞服)。水煎服,日1剂。10天1个疗程,月经前10天治疗效果更佳。治愈105例,显效1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历经数代医家验用,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被誉为“调经种子第一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2]: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等具有以下作用:(1)改善血液动力学,尤其穿山甲、水蛭、桃仁、莪术、益母草具有扩张股动脉的作用。(2)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活血化瘀药能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分解,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3)抑制炎症,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4)调节免疫抗感染,桃仁、三棱、莪术等具有加强细胞免疫,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及吞噬细胞的活力,具有类似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因此,对于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慢性盆腔炎,应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的少腹逐瘀汤治疗可迅速见效。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拖延所致。由于多为混合感染,加之炎性渗出,粘连及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应用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且量大,副作用多。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因外感湿热邪毒,邪毒客于胞宫或阻于胞脉,影响冲任气血运行,气血瘀滞而致[3]。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既符合现代药理学理论,又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治疗中我们体会到病程较短者较易治愈,病程长者治愈速度较慢。对于已形成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甚至冰冻骨盆患者,该治疗方法更具疗效。

4、治疗月经后期68例

药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元胡9g,没药9g,五灵脂9g,肉桂6g,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蒲黄(包)9g,益母草20g,牛膝10g。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各服150ml。临证略有加减,以每次月经的第14天开始服药,2周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中病即止。完成3个疗程无效者,停止用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具有治疗作用的其他中、西药物及治疗措施。痊愈28例(80.00%),显效4例(11.43%),有效2例(5.71%),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达97.14%。

  典型病例:患者,32岁,2004年3月12日初诊。月经14岁初潮,18岁后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5~7天。3个月前因行人流术后,出现月经40余日一至,量较过去稍减,色紫黑有块,块大而多,小腹疼痛。舌质黯,边有瘀斑。脉弦细而涩。生殖系统B超及妇科内诊等检查未见异常。诊为月经后期证属血瘀。以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即愈,随访1年未复发。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1次,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等。病因有虚也有实,虚者多因营血亏损,阳气虚衰,以致血液不足,血海失充。实者多因气郁血滞,或寒凝血瘀,冲任受阻。如果月经后期而且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者,属于血寒;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经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者,属于虚寒;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属于血虚;月经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则属气滞。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不定,或先或后,超前、退后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发病因素,多为肝郁气滞,亦可能为肾虚。如果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块,或有胸胁、乳房胀痛症状者,多属肝郁,为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血失调,血海蓄血的能力失常。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临床多以经行错后,经色黯或紫黑有块,小腹或少腹固定性疼痛,或小腹胀痛,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月经后期的原因很多,症情复杂,临床所见病人轻重不同,病情长短各异,因而明确病因,因病而致经迟者,当月经周期调至正常,还应注重治疗其原发病,方可巩固其疗效。并且,女性的特点是“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所以用药不可长期使用温燥之品,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阴血。

   由于导致本组35例的病机由于药流或流产术后体虚,或由于宫内节育器,起居不慎,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血为寒凝,运行涩滞,冲任欠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月经期延后。故方取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活血行瘀,使瘀去新生,冲任通畅月经如期而至。针对本组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期或者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包括其他症状如: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等。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即功能性痛经,多数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未婚年轻妇女。往往多数病人都是在疼痛发作时,口服止痛药帮助缓解症状。笔者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痛经以实证居多,虚症较少;寒症居多,热症较少。应用传统名方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8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进行加减,在药物上加减以单味为主,不超过3个单味药。水煎汤剂,由我院煎药室代煎。每剂2袋,每袋100ml。每次l袋,每日2次口服。经行前l周开始至

经行结束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服药期间禁服其它止痛药,忌食生冷及刺激性物,避免情绪起伏过大,经期避免游泳、泡浴或当风着凉。分别于疗程结束后第1个月经周期和停药后3个月共2次对症状评分,以此判定疗效。   结果88例患者,痊愈15例(17.05%),显效34例(38.64%),有效18例(20.45%),无效21例(23.86%),总有效率为76.14%。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引起子宫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有关,同时与精神过度紧张、遗传因素亦有关。另外,许多研究还证实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也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者“不荣而通”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而通”。经过临床观察,痛经以实证居多,虚症较少;寒症居多,热症较少。如果经期经前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导致冲任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壅滞,“不通则痛”。若经前、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久居湿地,则寒邪与湿邪共同致病。本研究选取临床常见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探讨经典成方的疗效。本组观察患者88例均为年轻女性,青春期者居多,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欠盛,嗜食生冷,涉水着凉,致寒邪为病,或兼湿邪,客于冲任、胞中,表现为痛症。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少腹逐瘀汤正投此意,方中肉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药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疼痛自止。如《血证论》说:“若无瘀血,则经自流通,安无恙。”兼湿邪者,加苍术燥湿化浊,茯苓健脾渗湿;痛胀明显者加香附、乌药疏肝理气;冷痛甚者,加艾叶、吴茱萸增加温经散寒之力。

   现代药理学认为,肉桂、当归均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血液循环,当归还具有兴奋和抑制子宫收缩的双重作用;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有解痉、镇痛的作用;当归、川芎有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子宫内膜退行性变、裂解、萎缩、脱落的功能。有研究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改善患者盆腔血流波形、波幅、血灌注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作用;甲皱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呈现的微循环障碍也随着临床症状的缓解而改善。还有研究报道:活血化瘀中药有降低经血和子宫内膜PGF2a含量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收到良好疗效,但其作用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有待进-步探讨。

6、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之治,桂枝茯苓丸之外,少腹逐瘀汤也是的对之方,且举一案:张某,女,38岁。因患子宫肌瘤两年就诊。于两年前体检B超发现子宫前壁2CMX2,25CM两个肿物,诊为子宫肌瘤。平素月经时,小腹隐痛,经期时间长,持续10天左右。头晕,四肢乏力,饮食二便正常。舌体瘦,舌苔薄白,脉细弱。辨为气虚血瘀,少腹逐瘀汤加味。处方:小茴香干姜元胡 灵脂 没药 川芎 当归 赤芍 莪术各10 生蒲黄 肉桂各8党参黄芪各15。每日一剂,两月后复查子宫B超,子宫肌瘤消失,月经正常。(朱东晨)审之,此案乃系少腹逐瘀汤原方加参芪莪术也,加参芪者,以病者现头晕,四肢乏力脉弱诸气虚见证,因方中有姜桂茴,似更适于气虚而偏寒者,本病之治,有多种类型,临症不可执其一端。尤宜注意者,肌瘤变性坏死感染时,可有湿热见证,当于少腹逐瘀汤中减姜桂量并增清热除湿药为宜。

7、治卵巢囊肿

药方组成:小茴香6g 干姜6g 延胡索15g 当归20g 川芎10g 官桂3g 赤芍10g蒲黄10g 炒五灵脂10g 香附12g 乌药10g

制剂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成400mi,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适应病证: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不适,月经先后无定期,部分病人有痛经史,个别患者诉性交时下腹部胀痛,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应用上方时应注意:原方加入香附、乌药二味意在增强活血化瘀之效果。

8、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症40例  

不孕症是指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故治疗不孕症,大多从补肾着手。晚清王清任创立少腹逐瘀汤,从活血化瘀入手,选用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来治疗不孕症,并称此方“种子如神”,认为“本方祛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所有病例一律采用纯中药治疗,以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气虚者加生白术、太子参;血虚者加熟地、丹参;虚寒者加淡竹叶、细辛;阴虚者加玄参、阿胶。

典型病例

  例1:李某,女,26岁,于2007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同居不孕,丈夫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患者15岁初潮,平素经期错后5-7天,经色暗红、量少,有血块,且伴有经前,经期小腹疼痛。妇科检查见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前倾、较正常幼小;双侧附件正常。自诉不思饮食,经常胸闷、喜叹息,伴头晕、疲乏、失眠多梦、二便正常、舌淡胖、质地较黯、舌边、尖布满瘀点,脉来细弱无力。

  诊断:不孕症;痛经。辨证:气滞血瘀兼气血亏虚。治法:理气活血,佐补养气血之品。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小茴香6g,干姜6g,元胡10g,五灵脂10g,没药10g,川芎15g,蒲黄(单包)9g,肉桂6g,赤芍10g,当归10g,白术15g,熟地15g,1日1剂,日2次水煎服。

  2007年12月19日复诊,自诉此次月经较上月提前7天,但经前、经期均未出现腹痛,月经血块较前明显减少,仍疲乏,睡眠差,食欲不振。在前方基础上去熟地,加泽兰15g,益母草20g,酸枣仁15g,神曲10g,1日1剂,续服。

  2008年1月15日三诊,自诉服药后不适症状均较前好转,来月经时已无血块,余无异常。诊其舌淡、边、尖瘀点已所剩无几,脉细弱,处方:小茴香6g,干姜6g,元胡10g,五灵脂10g,当归10g,蒲黄(单包)9g,赤芍10g,太子参15g,生地15g,白术15g,枸杞子10g,益母草20g。

  此后,按此方每月经净后服5剂,月经规律正常,于2008年8月14日查出怀孕,并且无不适感。全家人欣喜异常。

  例2:王某,女,37岁,2006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婚后9年未孕,其夫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曾经中、西医治疗,多年未见疗效。自述16岁月经初潮,每次经期错后10-14d不等,行经时伴少腹冷痛,经色暗黑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弦迟。

  诊断:不孕症。辨证:气滞血瘀兼寒滞肝脉。治法:疏气化瘀兼温经通脉。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小茴香6g,干姜6g,元胡10g,五灵脂10g,蒲黄(单包)9g,当归10g,白术15g,枸杞子15g,熟地15g,肉桂10g,细辛3g,淡附片5g,吴茱萸10g,1日1剂,日2次水煎服。

      此后嘱患者服5剂后,减淡附片,加阿胶水煎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期少腹冷痛减轻,经色鲜红无血块。治疗半年后经停而受孕,足月顺产一男婴。家人同样欣喜万分。

9、治疗前列腺痛所致阳痿52例

少腹逐瘀汤加减:炒小茴香1.5g,炒干姜、延胡索、川芎、肉桂各3g,当归、蒲黄各9g,赤芍、炒五灵脂各6g,败酱草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52例经治疗1个疗程后,3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69.2%(36/52)。

日本Terasaki等于1995年采用三维磁共振静脉造影术对12例前列腺痛和8例对照组施行了前列腺和盆腔静脉造影,发现前列腺痛病例的阴茎背深静脉发出较多分支到前列腺被膜前和侧面,静脉的直径较对照组增粗,膀胱后的静脉丛或沿着骨盆侧面的静脉,亦有同样变化,即阴部内静脉呈现收缩或阻断现象。从而提出前列腺痛是由于盆腔内静脉充血(intrapelvicvenouscongestion,IVC)所致的假说,并称之为盆腔内静脉充血综合征(IVCS)[TerasakiT,WatanabeH,SaitohMetal.Magneticresonace angiography in prostatodynia.EurUtol1995,27(4):280-285]。据此可知,前列腺痛的中医病因之一是瘀血,所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以治疗。方中当归、川芎、赤芍、蒲黄、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生殖器充血;少量小茴香、肉桂、干姜可“少火生气”,有助于阳气以利勃起;加入败酱草能清热解毒散瘀,可制约原方热性,使痿起而不伤阴。

10、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案

例1、罗××,男,48岁,溃疡性结肠炎3年,大便每日3~5次,稀溏,腹痛,饮食稍有不慎,则便次更多,中西医治疗无效。求治于笔者,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熟地15克  鹿角霜15克干姜15克  肉桂15克

麻黄15克  白芥子15克 小茴香15克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三仙各30克

散剂内服,半月后腹泻减少为1~2次,腹痛减轻,精神体力大振,继服上方5月,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虽杂食如常人,也不发作。后升干部,公务繁忙,也不复发。

例2、樊××,女,75岁,长期便秘,常服通便泻下之剂,甚至浣肠,始能排便,否则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均不排便,形体清瘦,频频登厕。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熟地15克  鹿角霜15克干姜15克  肉桂15克

麻黄15克  白芥子15克 小茴香15克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怀牛膝30克三仙各30克

散剂内服,一剂后即轻松排便,每日或二日一次,大便质软。继服3月,排便如常人,且原有之全身关节疼痛也愈。

例3、贾××,女,50岁,农民。本有风心病,突发左半身不遂,卧床不起2天。邻居怜之,来笔者处就诊时顺便与之带药,因患者过去常在笔者处就诊,知其基本情况,且家贫,遂赠药: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散剂内服。一月后患者亲自步行送菜来谢笔者,述服药后一周,即能下床活动,今已服完,已能劳动,当初以为不死即残,全靠先生神药救治。

例4、李××,女,51岁,腰椎间盘脱出而致坐骨神经痛,艰难破行,疼痛彻夜,呻吟不止。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干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小茴香10克玄胡10克

五灵脂10克没药5克   川芎10克  蒲黄10克

官桂10克  赤芍10克  三仙各20克

汤剂内服,2日一付,连服一月,疼痛才有所缓解。因笔者当初已告知治疗过程和时间,患者才与配合,尽管如此,每次其夫以车送来复诊,患者都要求笔者下真功夫,早点好病。笔者告之,诚心服药,耐心等待,必能愈病。果三月而恢复如常人,虽偶负重,病也不发。

例5、罗××,女,63岁,左上肢带状疱疹,疼痛彻夜。某医院让交五千元钱住院治疗,患者不从,求笔者治之。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散剂内服,服后4天疼痛大减,疱疹结痂,继服之,半月而愈。特送“医术如神”锦旗以致谢意。

例6、胡×,男,28岁,导游。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腹泻乏力,步态如醉,医生劝其住院治疗,患者不从,坚持只服中药,家人遂送来求治于笔者。先予藿朴夏苓汤一剂,呕泻止而头痛无缓解,再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干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小茴香10克玄胡10克

五灵脂10克没药5克   川芎10克  蒲黄10克

官桂10克  赤芍10克  三仙各20克

汤剂内服,2日一剂,四天后头痛消失,步行已稳,不需他人搀扶,继服上方4剂,其病告愈,继续上班。

本合方促进脑细胞之恢复作用较强,故选之。

例7、罗××,男,30岁,I型糖尿病,三餐前均需注射胰岛素15U,其父亲要求加上中药治疗,笔者即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治之: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熟地15克  鹿角霜15克干姜15克  肉桂15克

麻黄15克  白芥子15克 小茴香15克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生山楂30克  葛根30克

散剂内服,半年后,胰岛素用量减至10U/次,血糖仍然控制在6.1mmol以下,且病人精神体力大增。一年后,胰岛素用量减至8U/次,每日两次,血糖仍维持在6.1mmol以下。按照惯例,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用量会加大,不会减少,机体发生了胰岛素抵抗。本合方复方可能有恢复胰腺β细胞之作用。

例8、任××,女,54岁,右侧股骨头坏死,需花二万元住院治疗。患者求治于笔者,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以其家贫,故作散剂以服之。服药一月,其右侧肢体疼痛大减,嘱继服,共服4月,诸症消失,已能劳作负重,合家感谢笔者,并诚心念佛,三年来未发。

例9、徐××,女,32岁,闭经2年,多方医治,虽有效果,但停药即闭,深以为苦,求治于笔者。证属脾肾阳虚,血瘀寒凝,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治之,患者愿服汤剂,3日一剂。第一月仍无月事,继服之,第二月经来,量甚少,患者喜之,连服4月,后月事以时下,量中等如常人。

11、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案

例1、何××,女,16岁,经来腹痛,呕吐,下腹坠胀疼痛而久坐马桶不起(中医术语称为虚坐努责),笔者初以少腹逐瘀汤治之,不效。因思患者除血瘀寒凝病机外,尚有虚坐努责这一中气下陷之病机特点,遂以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补中气,活血散寒止痛: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小茴15克  干姜15克  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

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汤剂内服,服药2次顿觉胀痛大减,虚坐努责之感消失,嘱其继服上方一月,痛经之病后未再发。

此例属笔者进修结束回到医院之时,运用陈教授所授之辨证论治方法而取得显著效果,这为后来发现此合方可治痛经、乳腺炎、乳腺增生,以及泌尿生殖系感染,肠道感染等多种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

例2、任××,男,46岁,腹泻1月,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每日腹泻6~8次,精神疲倦,肢软乏力,患者自以为是不治之症,颇为苦恼。笔者分析认为肠道炎症(感染)所致,气虚血瘀寒凝之病机,投以此合方,汤剂,3剂而愈。患者遂对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生起极大兴趣,常利用为干部授课之便,宣传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例3、余××,女,4岁,尿路感染而尿频尿急,经西药抗感染治疗半月,无效。家人颇感烦恼,遂求治于笔者,即以此合方,汤剂,剂量减半为儿童剂量,3剂而愈。

例4、方××,男,34岁,痛风,左踝关节红肿疼痛,全身发热4日未退,先前发作时所服之药无效。家人来笔者处求治。证属气虚血瘀寒凝,治以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汤剂,一剂而热退痛除。后有发作,均以此合方而愈。

此合方为治疗痛风之优秀方剂,笔者还用以治疗胆、肾、输尿管结石等。

例5、张××,男,28岁,外痔出血,经常发作,深以为苦,笔者以为系气虚血瘀寒凝之病机,故而以此合方加地榆15克,槐角15克,散剂服一月,后未复发。

例6、陈××,女,38岁,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经来时更甚,仍属气虚血瘀寒凝病机,服此合方,2月而愈。

例7、吴×,男,18岁,右脚脉管炎,脚着地则疼痛难忍,证属气虚血瘀寒凝之病机,仍以此合方作成散剂,一月而愈,三月后参军入伍。

例8、杨××,女,25岁,结婚2年而仍未怀孕,经医院检查属双侧输卵管因炎症而阻塞不通,笔者以此合方散剂治之,服至第三月,即已正常妊娠,后生一双胞胎。

例9、岳××,女,28岁,婚后6年未孕,服此合方散剂年余,终于怀孕。患者又恐已服中药年余,会对胎儿不利,遂想引之,但又获子不易,左右为难,即来问笔者,笔者告之,观君神色,必有好运,中药安全,不必多疑。遂从之,生一男,聪明过人,过目不忘。

12、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药方组成 

当归 9克  灵脂 6克   赤药6克       蒲黄(生) 9克  川芎 6克茴香  7粒 元胡 3克  干姜(炒)  三片  没药6克     官桂  3克

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辅以五灵脂、生蒲黄、元胡、没药,其中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瘀止痛,进而可推陈致新,没药散气、通血滞、消肿定痛、祛腐生肌,元胡为气中血药,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为止痛良药,四药相配,共奏散结定痛,祛於生新之功也,以小茴香、炮姜、官桂为佐药,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并能引诸药直达少腹。

  适应证:

  本方专治瘀血为患的妇科多种疾病。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白滞,皆能治之。

 上述诸证,相当于我们在妇科临床中常见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症瘕、不孕、坠胎、小产等疾患。

辩证要点:

 1、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2、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痛柜按。

 3、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

 4、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断见弦或沉涩。                           

临床加减:

  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栋子等疏矸理气之药,少腹胀痛甚、或冷痛,可加香附、乌药、葫芦巴、等理气开郁止痛。腰酸、膝软乏力,加川断、寄生、牛七、杜仲、巴戟之药,以调补肝肾,身倦乏力短气者,去五灵脂、川芎,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药,滞下量多、色白、质稀,或四肢不温,使溏、面目虚浮者,去五灵脂,当归少用,或不用,重用炮姜、官桂,加苍术、白术、茯苓、黄芪、炒苡仁等健脾利湿之药,积聚、或少腹胀满硬痛,按之有块者,可酌加三梭、莪术等行气活血、开郁结之药,并可适当选用昆布、海藻、穿山甲、鳖甲等活血软坚消积之药,甚者,则可酌加上鳖虫、水蛭、虻虫、全蝎、蜈蚣,以剔络逐恶。若见崩漏量多、有块或淋漓不畅、腹痛甚者,可加三七,以化瘀止血定痛,兼及血气虚者,可加重北芪、党参、山鹤草等,益气化瘀止血。

13、治疗子宫肌瘤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小茴10g 川芎12g 当归15g 没药12g(醋制)玄胡15g(醋制) 干姜10g肉桂5g 赤芍10g 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0g。辨证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2g;少腹灼热者去干姜,肉桂加黄柏15g,丹皮12g,败酱草15g;少腹冷痛甚者加附子10g(先煎);积块较大者加牡蛎30g,鳖甲15g(醋制)。气滞者加香附15g,台乌12g。煎服方法:取上药加水500ml浸泡5-10min,武火煎沸后,文火再煎30min,每次煎取150ml,每日三次,适寒温服。每日一剂,一月为一疗程。治愈30例,有效3例,无效4例,有效率89.2% 。

典型病例:

张某,女,42岁,农民,1997年5月10日初诊。因下腹部持续性疼痛5个月余,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未效,。到我院妇产科诊治,经B超检查发现子宫底部有一个约7cm×l1cm×5cm大小的低回声占位区,提示子宫肌瘤,最后确诊为子宫肌瘤,建议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不愿手术治疗,要求中医保守治疗,遂入我科治疗,诊见:形体壮实,面色晦黯,下腹积块坚硬,疼痛拒按,善言易激动,自述常因腹痛而难以入睡,月经先后不定,经色黯,时夹血块,经前及经中小腹疼痛尤甚,痛如针刺,经期较长,常緾绵半月左右,观其舌边尖瘀点密集,舌下络脉瘀紫,苔黄微腻,适其脉紧而涩。证属癥瘕之瘀血积滞,吾试投少腹逐瘀汤3剂:小茴10g川芎12g 当归15g 没药12g(醋制) 玄胡15g(醋制) 干姜10g肉桂5g 赤芍10g 生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0g牡蛎30g,鳖甲15g(醋制)。服第1剂药后,当夜后半夜腹痛缓解,患者入睡l~2h;第2剂药后,腹痛又减,能入睡3~4h,纳增,精神好转;第3剂药后,患者顿觉得腹痛全消,能鼾睡至天亮。效不更方,余以前方出入,共进30剂后,不仅诸症若失,而且B超复查未发现子宫肌瘤。随访至今5年有余,患者健康,月经如常。

少腹逐瘀汤乃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清任为治少腹瘀血而设,他在《医林改错》中说:“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30%,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临床上多表现月经过多、淋漓不尽、小腹胀痛、隐痛,腰酸、困痛、多梦、乏力等。轻者长期压迫膀胱、直肠等器官,重者则可发生长期大量出血,甚至发生癌变,危及生命。其临床表现与少腹逐瘀汤证机理相同,其病位在少腹,其病因在于“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其以痛为主,治以逐瘀止痛,软坚散结,使瘀血去,积滞消,方法得当,自然能获痊愈。

(0)

相关推荐

  • 一张方,化瘀 散寒,化解前列腺炎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男科学>.<方剂学> 今天这篇文章和读友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慢性前列腺炎. 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患者,才36岁,是一个开货车的司 ...

  • 少腹逐瘀汤治胃肠神经官能症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小茴香1.5克(7粒,炒),干姜3克(2分,炒),元胡3克,没药6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生),五灵脂6克(炒).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 ...

  • 少腹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 一.古方简介 电與巢装.[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炒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3g,当归9g,川芎3g,没药3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炒五灵脂6g. [功 ...

  • 血瘀崩漏...月经量多...逐瘀止崩汤...徐志华

    47.逐瘀止崩汤 当归10克,川芎.制没药各5克,五灵脂10克,炒艾叶3克,丹皮.丹参各10克,龙骨.牡蛎各15克,乌贼骨10克,三七粉3克,阿胶.炒蒲黄各10克.水煎服. 逐瘀止血. 主治血瘀崩漏, ...

  •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医案案例#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医案案例#

  • 王清任先生独创女性妇科问题的妙方之“少腹...

    王清任先生独创女性妇科问题的妙方之"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组成 小茴香(炒),干姜(炒),元胡,没药(研),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生),灵脂(炒). 来源 <医林 ...

  • 少腹逐瘀汤治子宫内膜异位症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小茴香1.5克(7粒,炒),干姜3克(2分,炒),元胡3克,没药6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生),五灵脂6克(炒).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 ...

  • [转] 脑血栓治验 转载自真水无香

    脑血栓治验脑血栓治验,几十年的脑血栓居然痊愈了脑血栓表现为头痛,肢麻或半身不遂.血压不高者宜用本方治疗.临床表现为面白,头痛隐隐而持续,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而有瘀斑,脉弦细.治疗:补气活 ...

  •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治验;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气为血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理气行滞, ...

  • 少腹逐瘀汤治验(转)

    少腹逐瘀汤治验(转)

  • 贾慰祖:各种奇痒治验【转载】

    贾慰祖:各种奇痒治验 (2018-04-09 16:30:05)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贾慰祖:各种奇痒治验 目奇痒王某某,女,41岁,1996年5月27日初诊.患者目痒半年余,近日奇痒难 ...

  • 徐小圃治验27方【转载】

    徐小圃治验27方 发表者:赵东奇 747人已读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炒白芍4.5g黄厚 ...

  • 复方海螵蛸方治验胆汁反流性胃炎【转载】

    复方海螵蛸方治验胆汁反流性胃炎 发表者:杨光福 2153人已读       患者:周某,男,53岁,职工. 初诊日期:2015年07月28日. 主诉:上腹痛伴嗳气1年,加重伴呕恶35d.现病史:患者缘 ...

  • 转载——名医名家李可先生“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攻癌夺命汤是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g,大贝15g,山茨菇.山豆 ...

  • 细辛应用心得及眩晕治验【转载】

    细辛应用心得及眩晕治验 发表者:张徽声 748人已读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功效发表散寒,温肺祛痰,祛风止痛.主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冷痹痛诸证.用细辛组成的常用方剂有小青龙汤. ...

  • 原发性痛经治验(四)——少腹逐瘀汤

    患者甲,女,22岁,未婚,性生活史1年余.初诊时间为2017年7月13日,患者主因"痛经5年"就诊,既往月经周期为28-30天,经期5-7天,量中,色偏暗,偶有血块,经行腹痛,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