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刀】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
你点,或者不点,我自在这里
看教育,也看人间
你看,或者不看,我自在这里
说想法,也说感叹
你赞,或者不赞,我自在这里
写今天,也写明天
——我是刀哥,我在看教育,欢迎围观!
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欧小丽
几个月前,“江湖一刀”谢云老师在他的QQ空间里征集以“阅读”为主题新书书名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期待。当最终敲定书名是“阅读照亮教育”的时候,我深深被书名里的“亮”字所吸引。是的,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照明,教育不但需要照明,还需要照亮,才能让人能够站直一些吧。
我猜测,作者的内容编排可能是如下顺序:怎样的阅读才能照亮教育?阅读如何照亮教育?阅读照亮了教育的哪些方面?并打算带着这样的阅读提纲进行阅读。
及至阅读完整本书,才发现之前的猜想仅仅是猜想而已。
因为似乎,我提的那三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倒是作者在自序里的一段话好像可以回答我:“我所理解的教育阅读,不只是读教育书,甚至也不只是读纸质书。我曾经说,对教师而言,首先应当读懂教育这本大书,其次应当读懂教学这本活书,然后应当读懂生命这本天书。”再看作者把阅读分为“悟读、品读、行读、赏读、忆读”这五个类别,才明白阅读的姿态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的样式。对照自己,似乎每种姿态都有,似乎又哪一样都没有深入。
再次翻开这本书,作者绵里藏“针”的文字开始发挥作用:按摩、打开、警醒……每一种功能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
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因为阅读必定是带着思考的阅读。所谓“悟读”,是不是在阅读的时候,你得有所感悟,有所顿悟,并有所觉悟呢?纵观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篇目中,又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而是读着“教育”这本大书,进行自己独有的审视,写下自己的思考。比如这篇《教育的原点与原典》中“教育的原点是人,出发点也必然是人”这句话放在哪个年段都是不为过的,且是每一个教育人应该正视并践行的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读作者的文字,你会被文中很多“柔性的思考”击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才会有“柔性的情怀”和“柔性的行为”。
两年前,我班的学生纯仁曾提出一个问题——让我写一个悖论。可惜,我知之为零,但这又何妨呢?到书里去找吧。第一次记住的悖论是叔本华说的一句话:不要让你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事实上,听信了这句话的所有人,你的脑袋已经成了叔本华思想的跑马场,我们还浑然不觉。好吧,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你还是得允许让别人的思想能那么短暂地停留在你的脑袋里,然后你再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决策。所以,读“教育”这本大书,最重要一点就是你得有思考,自己的思考!这个思考,可以囊括你生活的全部。有了这个思考,你才是你!
在学“数据处理”这一单元,里面有一道题是关于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睡眠问题。之睿一看,马上跑来告诉我说:“欧老师,今天晚上我的数学家庭作业改为写一篇作文,主题就是睡眠问题,可以吗?”主动换作业,还是一篇作文,我可是第一次听到。我连忙答应他。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太有话要说了,如果我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估计会让他憋得慌。第二天,他真的交上来一篇作文。洋洋洒洒估计有五六百字,有理有据。并且我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也是完成了的。这家伙给我作文的时候,显得有些兴奋。我郑重地拍下他的作文,他显得不太好意思,可我知道他在心里偷着乐!教育,并不需要大一统地板着面孔进行,像这样的“柔性处理”,可以更多一些,才能将“教育”这本大书领会得更透一些吧。
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阅读,必定会有时间空间的转换。所谓“行读”,是不是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写照,或者我们可以将之合并为“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呢?我想我又想错了吧。果不其然,我真的想错了。作者叙述的,算是游记吧,可又不是单纯的游记。这里面的名堂可多了去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对某个教育人的关注,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读这一篇章,你会被文字里透露出川人独有的俏皮逗乐。作者阅读的,有特定对象的书籍,更多的还是“教育”这本大书。想想这几年,只要外出参加培训,我都会将这个过程近乎完整地白描一番,暑假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发现也有十来万字不说,还能找到很多被时间淡忘的思考。这也应该算是“行读”吧!
其实,我可能更愿意多角度来解析或者玩味这个“行读”。比如,行动着阅读;行,就读;先行后读;行动起来,带上阅读……“行读”,不正是作者与张文质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的活动吗?目前举行了两届,虽然第二届未能参加,但我已经深深感受在这个活动场里的教育美仁们的种种美好。那一篇篇美文记录,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传递着暖人的氛围,践行着教育的思考……读得人心境荡漾,这么一个民间的活动,这么多人追捧,可见“行读”的魅力。
事实上,我与作者应该算是熟人,他的民间团队——知行社,从认识开始,几乎每次活动我都会前往,不为别的,只为“行读”,只为抱团取暖的人群里,多一些身影或支持,尽管我的支持微不足道。上次见面,他很坦诚地问我:“明年知行社十年散伙,你来不来?”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来呀!散伙更要来。”散伙,并不是坏事,至少说明她曾经存在过,也说明她遇到了下一个重生的机会。教育,不正是在一个个体际遇重生之时才发挥出它的作用吗?
还是读到了作者对关于“行读”的观点——“行走”,表面看是身体的运动,实际上是心灵的修行。近些年,针对学生,都有“研学旅行”,针对老师,也应当有“研修旅行”。所以,老师们,即使学校并不能给你提供机会,即使这个职业只会让你清贫,但我还是很喜欢“行读”这种方式,唯有“把身体和灵魂都放在路上”,你的思考才会更辽阔一些,阅读也才有可能有“照亮”这个功能!
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阅读,必定是带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而来的。“忆读”,回忆着读吧!嗯,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回忆自己值得回忆的,那些老师,那些学生,然后透过他们的故事,把蕴含在其中的关于教育的道拎出来,作为一种观点的确立,或者一件事情的转型,真实记录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的林林种种,有成功,有失败,有欣喜,有沮丧,这也见证了教育的复杂性,也才能将米兰·昆德拉说过的“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进行完美体现。“忆读”里,更多的是一种警醒,或者一种遗憾,所以,作为一个真资格的教育人,我们是应该向后看看:厘清来时路上的满意的或需要调整的,为向前走增添一些智慧。
先读懂教育,到读懂教学,及读懂生命,这样的三个读懂的确需要一个大的阅读观才能实现。所以,作者的这五个阅读方式我甚是喜欢,“悟读”里有鲜明的个体思考,“品读”里有对书的迷恋,“行读”里有对教育的观照和自我的重生,“赏读”里有他人教育行为对自我的警醒,“忆读”里有对过往的投射,这样的阅读方式也才能照亮每一个人的教育之路。有思考,有建设,有行动,有借鉴,有反思……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阅读必定真正照亮教育!
如此这般,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保持阅读的姿态,保持思考的状态,保持行走的姿态,保持欣赏的心态,保持重生的状态……虽然还远远不够,但我愿意与作者一样做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继续行走在教育之路!
教育,请带上“阅读”这盏灯,你的教育之路才有被照亮的可能。否则,你就会做着兢兢业业误人子弟的事情。
刊于《福建教育》(德育版)2017年第4期
《阅读照亮教育》——
“一刀专卖店”有刀哥签名本——
点下广告呗,手不会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