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是你想散就能散(3)

散说散文(下)

9.在模仿中长大,在困惑中前进

时常读某个人的文字,自己的文字不免会接近某个人。这是很正常的事。老家有句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公跳大神。用好雅的古人的话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说的是人生。于散文而言,却隐含着模仿和创新。

人居于世间,不能目无传统,目无前辈,目无经典,想彻头彻尾,独步天下,无疑痴人说梦。写作需要学习。而最初的学习,多半是模仿。只是,文字是有个性的。而个性显然难以全然相似。曾有大师告诫后人:“学我者死,媚我者俗。”还有大师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教育上有一个说法,魏书生或钱梦龙的教学方法,固然很好,但并非适于每个人。因为个人的才情、学识不一样,能力、层次不一样,显然方法也就不一样。

但也并不是说,就不能学,或“非我族类”,便不能学。这里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在。就好比,我们吃下的是米、饭、肉、菜,但只有被转化为营养,进入血液的,才于我们的身体有用。

因此,可以说,只有跳出传统、前辈和经典的包围圈,善于法随我用、法随我变,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才能想自己所想,抒自己之情,创作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西方有一谚语: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一个朋友,由此写了一篇关于写作者的文章,叫:听上帝的笑声。意思说,写作的人常常思考,可能不够周全、深刻,乐趣依然有,那便是聆听上帝的笑声。

上帝的笑声美不美,好听不好听,且不管他。但于写作者来说,确是需要不断思考。因为,写作的过程,正是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既有发现的愉悦,也有探索中的不解和困惑。

曾经写过一篇文字,是对一本刊物的读后感言,既涉及自己对创作的理解,也谈到对当下散文创作的困惑。它于我的意义,首先在于发现了困惑。尽管一时还未得解决,但好歹有了发现。而且我知道,这种困惑,对写作者来说,是永远存在的。旧的困惑解决了,又会有新的困惑产生。

毋宁说,一个写作者,其实就是在模仿中,一天天长大,在困惑中,一点点前进的。

10.写散文与灌水有同样的乐趣

一直觉得,阅读也是要讲究缘分的。投缘的,往往一读再读;不合口味的,常常一笑而过。

在论坛里晃,看到有的人,写主贴不行,但灌水很漂亮。也有的人,写主贴不错,灌水却很一般。对后者,我很看重,读到合意处,不禁频频点头。对前者,却是喜欢,看到会心处,不禁临屏憨笑。甚至觉得,若是他(她)以灌水的精神和机趣来写散文,也一定很不错。

有人说,散文与灌水,是很有共同点的:它们都自在、随心、适意。我很赞同。自在、随心、适意,正是散文的本质精神。就此而言,散文与所谓的灌水,有殊途同归之效。

再往细里说,散文与灌水,其实都是出自内心的文字,都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看到使心灵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使思想有所激发的言论观点,叫一声好,道一声对,应和几句,是灌水。稍加些功夫,敷衍成文,或抒发感受,或表达赞同,有情有致,则是散文。

所不同的,灌水更多随便,散文略显严肃;灌水相对轻巧,散文稍费心思;灌水常为临场应对,散文往往要费尽心思。

当然,正如散文有优劣之分,灌水亦有高下之别。能在灌水后,催长出一株或一片茂盛的庄稼,是灌水的至境。若灌出的只是一派荒芜,或者使原本茂盛的禾苗,因此枯萎,显然不是大家的期待。

因此觉得,论坛也好,网站也罢,散文也好,灌水也罢,应当允许不同的文字存在:大声疾呼的,能震聋发聩,撼动人心;委婉道来的,能抚慰灵魂,让人心平气和。

对我而言,若不能达到前者的功效,则努力追求后者的作用。

11.从手到心的距离有多远

散文的本质在自由,率性。说白了,就是随意。写作者,常常也追求着随意。但这种随意,不应该是随便的演绎敷衍,笨拙的平铺直叙。

随意和随便,一字之差,很大的不同。不肆讲究,大大咧咧,意随笔行,笔尽意止,是随便。反之,意在前边走,笔在后边追,笔止而意不尽,意之所往,言之所从,情之所在,文之所生,就是随意。用前人话说,叫“随心宛转,与情徘徊”。又好比,雨水落在山坡上,水朝哪里流,全决定于山势。而此时,那汹涌起伏的心情,就是这高低纵横的山势。

《宝莲灯》里,沉香历经磨难,最终使宝莲灯与自己达到“灯人合一”,并产生了无穷的力量;《英雄》中,赢政从那个“剑”字书法里,最终读出了“剑人合一”的精髓。古人对文章的写作,也有类似的表述,叫“心口合一”,或者说“我手写我心”。

这是散文最可贵的精神。不过,话说着简单,真要达此境界,就武功里的“无招胜有招”一样,不易。原因在于,从手到心的距离,实在不近。

首先是写作者自己的禁忌。在写之前,是广泛的读。读得多,对散文的认识就多,对散文的技巧了解也多。而正是这认识和了解,让我们的头脑里,对散文,先就有了太多的框框条条。比如,文章学里,对散文的写法,就有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托物言志的分类,而每一种,都有相应的写法要求。每当提笔,这些要求,往往不自觉地就出来约束、规范着文思了。

再者,生活在现代,迫于生计,或困于生活,我们的心,常常受着压制和困顿,受着蒙蔽和诱惑。被名利牵掣,被欲望驱使,并因此而困惑,而分裂,而破碎,而粗糙,而磨钝,而迷茫,而虚伪,而沉沦,而异化,而丧失……我们的心不再是自己的,或者说,不再是真心、本心。这样的时候,用自己的手,写已不是自己的“心”,怎么可能文神一体,心口合一?

所以,写作者首先得葆有真诚、善良,葆有自己的真心、本心,让它常常眼含热泪,让它对一些微弱的声音非常敏感。让它为着昨日今朝的爱怜,为着那些有望无望的真实,或感激涕零,或焦思如焚。

有心在,就会有一切。有善良的真心在,就会有美好的一切。

12.灵魂一直在“裸奔”

某一次谈到出书,有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出什么都比出散文集轻松,因为那些文字,会将你内心的一切,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朋友刚出过散文集,开过研讨会,应该是话出有因。

余光中说:“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无所依凭,只凭自己的本色。”散文的写作,的确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才学,识见和心性。小说可以虚构,借他人故事隐藏自己灵魂,而散文不能。诗歌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假抒情,而散文不能。散文也讲究含蓄,讲究寄寓,讲究藏势,但写作者的灵魂,始终会从字里行间跳出来,被人看见。

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那些特别讲究自我修养和操守的古人,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为文先为人。

出第一本散文集时,自己写了后记,题目是:假比是一次裸奔。假比即是好比,因此,也可理解成好比是一次裸奔。心灵的裸奔。尽管我没有裸奔过,但想象中,那种完全的暴露,毫无遮掩,应该很接近散文的本质。

在那后记里,我曾这样写道:“现在想起这话,不想掩饰或解释什么,只是想说,那就‘假比’是一次裸奔吧——我的美和丑,我的骨和肉,我的心与灵,我的痛和伤,都在这里了。”

后来,书出版,报社的记者来作了采访,所做的特稿,题目就叫:裸奔的人。

写到这里,才发觉,自己的这些文字,其实也是裸奔的。在线的交流,一如平常的谈话,自由,随意,不端架子。却往往,在这随意中,有很多短浅和小见,显露了出来。

这篇文章,也就在这里结束吧。虽然对于散文,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也许是献丑,好在本来就没想过会有多美。所以要说这些,一是前面提到的纤手的温柔逼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二是自己的喜爱,和朋友们的共同爱好,所以便随意道来,不揣冒昧。

PS:此文完成时间,或在2004年4/5月之间,论坛早已不存,实在无法考证。

前情——

散文:不是你想散就能散(2)

散文:不是你想散就能散(1)

完结

刀哥微店,欢迎光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