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胎内人生》

内容:橙子
编辑:紫岸
此书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她美好的期待着孩子的降生,同时也在思索,在怀孕的四十周里,她能够给孩子留下些什么。
于是,身为作家的作者,查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资料、研究报告和案例,拜访了美国很多专业的研究所、医院,把有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她研究后的结果编写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人们普遍的认为,基因来自父母,性格天注定。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什么都不知道,甚至生出来也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长大再教都没问题。但这本书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研究告诉众人,人的一生,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的潜意识里,怀孕有些东西不能吃,比如海鲜。在我们的地方习俗里,怀孕有些事情不能干,比如剪头发、看京剧、等等等等的孕妇不宜。
这些说法,有的有道理,有的却像天方夜谭。对孕妈妈来说,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只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兢兢战战小心翼翼的度过这280天。
那么我们日常所做的,在怀孕时期仅仅只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做运动,对与孩子来说,做的就有点太少了。
感谢这本书,用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的孕期规划变得有据可循。
当然,本书也有吐槽之处
1、本书中主要讲了孕期影响孩子的几大因素:饮食、压力、情绪、不良嗜好、外界环境等。但为了按照怀孕九个月,每个月写一章的模式,硬生生的把这些因素拆开分成九个部分。造成了有些地方内容衔接不够完整,有些位置的话语略显啰嗦。
2、本书采用的研究结果时间都在2010年之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研究。对日新月异的现在,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
3、美国作者,有些情况的描述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唯一描述中国的地方,是中国的重男轻女,女孩会被无情的打掉。
吐槽归吐槽,实际指导意义还是有的:
1、父母的基因对孩子的影响,只能占到很小的比例。宫内环境、出生之后的环境更容易影响到孩子。
2、很多的科学研究,历经了几代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血,很多的科研成果,堆积了无数的孕妈妈和胎宝宝们惨痛的经验教训。比如听诊器、超声波的诞生,满足了我们了解宫内生活的需求。
3、胎儿对于母亲,最初也是一个外来物,需要母亲调整自身去适应、并与之共存。所以,我们要接受、理解和保护母亲的脆弱,并感激一个母亲的为母则刚。这是妈妈的本能,更是一种超能力的体现。
4、人们往往对食物有所警惕,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言传、身教、情绪、压力却关注不够。但这往往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所在。
5、宫内的研究结合了十几门学科,胎教也随之有了更加科学的指导方向,让我们的孕期生活更加的丰富和具有指向性。
感激医疗科学工作者们为了胎内人生的更加透明、更加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同时,看过这本书的妈妈们,也会学着开始勇敢的正视自己的生活,并为了孩子在出生之后得到更好的结果,在孕期会更加努力的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