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白居易的人生,笑迎高考中的乐天

遇语文

“爸爸妈妈都爱看”防失联姊妹升级号“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 欲集结万众语文人,百名主创团队,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撰文:张月

诗人简介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朝的中晚期,经过自己刻苦的学习,从29岁考中进士至75岁死于洛阳,除晚年时有一年未拿俸禄,中间都拿着国家工资。

白居易字为乐天,号为香山居士,老家是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其家庭背景是中小官僚家庭。被后人评价为现实主义诗人,也有诗魔、诗王之称。平生与元稹、李绅、刘禹锡、其弟白行简等交流密切。其诗歌风格多为平易通俗。

白居易的仕途不是相当顺利,但比起晚唐杜甫顺利多了。白居易在35岁至44岁之间,一直担任左拾遗一职。44岁那年因越职言事、诽谤诋毁,被贬为江州司马,其《琵琶行》即为此时作品。四年后,即48岁那年,被召回首都长安任尚书员外郎,并转任主客郎中和知制诰。

51岁那年,主动要求下放至杭州担任杭州刺史,其目的是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追求,此阶段他在杭州大力治水护农。

53岁那年,至唐朝第二京城洛阳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并在洛阳龙门山对面的香山上购房。三年后,再次被召回首都长安,担任秘书监,一年后转任刑部侍郎。

58岁那年,返回洛阳定居,先后担任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等职,被封为冯翊县侯。71岁那年又被授予刑部尚书,不久后引疾。

75岁卒,葬于香山,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

白居易早年多崇尚儒家思想。因此无论其仕途多么不顺,他都不会出现隐退或极其消极的态度,但那些人生的浮沉之苦的情绪也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点从上述他的做官经历可看出。纵观白居易的仕途,两次被召回首都长安并得到重用。晚年生活在洛阳香山,这期间还为香山寺的修整工程捐献六七十万钱。可见晚年的白居易确实淡泊闲适。

诗歌阶段

白居易的人生理想是兼济天下,即造福百姓、奉献国家。这一思想在其前期作品中得以体现。到了晚年,其内心追求转为独善其身,即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

按照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其前期作品多为讽喻诗(内容反映国事民生,政治是非;情感上体现对社会、政治、人民的正义感。),即具备现实写实性的特点;后期作品多为闲适诗(注重诗歌的精神愉悦和心灵的超越),即具备移疾闲居、知足常乐、淡泊悠闲的特点。

下面以高考真题和高三模拟试题为例,来解读其诗歌传达的上述思想。

真题实践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作者坚信自已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人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全文赏析

据第15题题干要求,“戏赠”“结合全诗”“情感态度”为采分点。“戏赠”又是诗歌题目的一词,考生可知全诗一定是围绕其而展开的。要求结合全诗去分析情感,说明诗歌的每一联都有可能传达情感。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歌。

据诗歌题目,考生可判断此为一首赠诗。所谓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同仁的诗歌作品。“戏赠”不仅有诗人赠送作品给友人的意思,而且有一点戏虐友人的味道。题目还告知了考生诗人作此诗的原因、所赠的对象及新编排诗集的章卷数量。

据注释2,考生可知“长恨”指《长恨歌》,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有此篇叙事诗,所以考生应知道此作品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元年,其主体故事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可判断所考查的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的前期作品。白居易的前期作品多为讽谕诗,可知此诗一定有表达冷色调的情感。由注释2和3可知,首联的大意为:我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真是风情万种,我作的十首讽喻组诗《秦中吟》那就是雅正的诗篇。由此可知,诗人是在夸耀自己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

“偷”,本意偷窃,这里指模仿、效仿。“每”和“苦”这里都是副词,分别修饰“被”和“教”。其大意为:我所作诗歌的格律每每都被元稹效仿,还让李绅苦苦佩服我作品的格律结构。此联是诗人在夸赞自己创作的水平之高。

首颔两联既写自己作品的成就又夸自己创作的水平,很显然是在表达他那种因作品好而洋洋自得的情怀。

“应”即大概;“分”即缘分。“合”即应该;“身后”即死后(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身后”,也是此意思。)此联大意为:世上的荣华富贵大概跟我没有缘分,在我死后我的著作应该是万古流名吧!据诗人是古代的文人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其本人应该想让自己在做官上千古留名。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想表达自己不得重用而无可奈何的心情。而诗人的这个情感,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此联诗也是杜甫表达自己那种不得重用的无奈和自嘲的哀伤。

“言语大”即说大话。“十五卷”指诗人把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按照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编成的十五卷集。此联的大意为:你们不要觉得我说大话,你看我新编排的十五卷集本整好了。此联也是委婉地表达了因新编成集的作品而欣喜的情怀。

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是诗人第一次被贬江州。时隔四年后,才被召回首都长安。但诗人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还是不断的学习创作,就等着将来有一天被提拔,再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

2.答案示例如下:

第14题

据上述分析,选C项。作者还是很想得到当世的认可。

第15题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注]白居易,太原下邽人,此诗作于公元817年,诗人被贬任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虽题为《寒食江畔》,却没有写寒食,而是写春景中所勾起的思忆。

B.首联以乐景写哀情,在“草香沙暖水云晴”的大好春光里,忆起帝京之事。

C.颔联意思是说虽然春景依旧,景致不错,又逢节日,但是今日却没有好心情。

D.颈联写诗人在树下听到黄莺欢快地鸣叫,心情好转起来了,自由地在江头行走。

15.请简要概括诗中蕴含的情感。(6分)

1.全文赏析

据第15题题干要求,“概括诗中蕴含的情感”为采分点。据主旨情感题的解题思路,考生要从每一联中分析诗人的情感。

由题目、注释及上述白居易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被贬江州清明节时,写下的此诗。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活动。可此时诗人却在“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地方。诗人被贬了,心里会高兴吗?又远在他乡,考生自然会想到诗人会思念家乡和亲人。

首联的前句写景,后句写这些景色给诗人带来的感受。此联的大意为:在这蓝天白云的天气里,我闻到花草的清香,感受到阳光下沙滩的温暖,这样美好的风景让我回念起了京师都城。由此可知,诗人虽遭贬黜,但仍期盼自己能重回朝廷并得到重用。

颔联叙写自己看到首联美好风景的感受。其大意是:这美丽春色的味道还和往年时候一样,只可惜这景色不适合今天我这种不快的心情。这能够表明诗人被贬至此,内心是相当压抑的。

颈联从听觉和感受两个角度,写自己的状态。“信马”即放任马行走而不加约束。其大意是:我路过江边树下,听到莺的叫声;骑着马任由它漫无目的的行走。此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据注释,尾联的大意为:走着走着,忽然看到紫桐花,我凝望着它,变得些许惆怅。明天我的老家下邽是清明节。此联很显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2.答案示例如下:

第14题

据上述分析,选D项。“沉吟立”三个字说明作者内心不太平静。

第15题

①表达了诗人期盼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心情。

②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压抑苦闷心情。

③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挂念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山

白居易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羸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注]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秋日登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写诗人登山赏景,心旷神怡。

B.“山秋云物冷”凸显了秋山的特征,山之清冷与“我'之清瘦、羸弱相互映衬。

C.“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D.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15.“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两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1.全文赏析

据第15题题干要求,考生可知采分点是“第六联的含义”和“其表达的情感”。含义这个采分点好解决,情感就需要联系全诗来理解了。

据题目,考生可知诗人在秋天登山时的见闻感受。此诗是诗人在首都长安时所作。由此可知此诗为其前期作品。这首诗最能反映诗人人生追求的理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据上述白居易的背景,考生可知诗人在早期是不向往佛教的。下面就具体地分析此首诗。

诗的前两联交代了诗人登山的原因和自己的状态。其大意为:我久病初愈后,心境突然非常开阔,精神也比较愉悦,索性就登山赏景去了。登上山以后,我看到秋天里山上的事物和天空的云彩显得格外的清冷,正如我身体初愈后清瘦、羸弱的模样。这两联定下本诗表达的诗人内心世界里高远的情感格调。

诗的第三联写景,第四联写看到景后诗人的感受。其大意分别为:我觉得山上的白石既可在上行走,也可躺卧作为枕头,长在山上成行的青萝也可以用来攀爬山路;看到这样的景色,意念当中想拥有的仿佛已经得到了一样,天快黑的时候,我还不想回家。这两联具体叙写了秋山的景色给作者带来的惬意之感。

第五联在写诗人的感慨。“几何”即多少。“如寄”即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其大意是:人这一生没有多少娱乐的时间,就好像暂时地寄居在这人世之间一样短。这句话表明诗人想着自己要以实现人生之理想的挑战来充实自己。至于什么挑战,下联给出了答案。

第六联的前句作者直抒胸臆,后句写自己所拼搏的状况。其大意为:人生真的是苦短啊,我心中却有着千年的忧患;现在身处官场之中,忙忙碌碌,没有一天的空闲。读到这里,考生不难得知这一联中的“忧患”是什么忧患了。即是诗人趁着能在官场里,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干一番大事业。

“尘网”指人在世间受到的种种束缚,喻指官场。据注释,尾联的大意为:我什么时候才能够摆脱世间的束缚,等不做官没事时,能一直来这里耍耍。此联旨在表达诗人对此山的喜爱之情。

2.答案示例如下:

第14题

据上述分析,选 D项。

第15题

人生苦短,心中有千年的忧患;身处官场,忙忙碌碌,无一日空闲。诗人借时感世,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欲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乐亭留别

白居易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58岁时。此时,诗人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②四皓: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③二疏: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回忆了过去生活中有过的几次离别长安的经历,饱含着浮沉之苦。

B.颔联,用过去悲凉地离开长安和如今去官的悠闲对比,表现此时内心的喜悦。

C.颈联,用年高德重的老人的典故表现诗人的态度以及诗人对当下生活的追求。

D.最后一句,写诗人回顾自己生活的经历后,才发现自己出人头地是如此艰难。

15.诗歌中的“尘缨世网重重缚”和陶渊明的“误落尘网里”在表达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全文赏析

据第15题题干要求,“白陶赋予尘网的意思”“借尘网想抒发的情感”为采分点。“误落尘网里,一去三十年。”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此首诗叙写了三块内容,一是写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二是写美好动人的田园风光,三是写舒心愉快的农村生活场景。这三块内容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陶渊明确实踏进官场三十年,但此首诗写于他离职之后归隐时期,不拿俸禄,吃喝自给,在心态上已具备了积极性。

那么再看白居易的这首诗,据注释1可知,白居易即将步入晚年,此时他因病改授为太子东宫的属官,此为闲职。对于奔波大半辈子的白居易来说,算是主动“辞官”,选择相对轻松的生活。对于他内心的理想追求来说,本次“辞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是让他的内心审美发生了变化,但他还是接受了这官职。题目中的“长乐亭”指长安的长乐坡;“留别”即离开者作诗词赠给留下的朋友,以表达纪念。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灞浐”是水名,源于陕西省的秦岭山中,浐水流至西安后汇入灞水。“函谷”即函谷关,这里的函谷关是汉关,与其东边的秦朝函谷关相距150公里,在洛阳的新安县。此联的大意为:我曾经几度因被贬黜辞别首都长安城,看到过灞浐水上风尘、烟云、雾气的景象,踏过此二水南接秦岭方向的函谷关之路。此联主要写诗人一生中在仕途上的坎坷。表达诗人内心的浮沉之苦。

“蹙”即局促不安或窘迫;“从容”即不慌不忙。其大意是:往日,我都是以迁客的身份,窘迫急促地出发,如今我是不慌不忙地主动辞官离京城而去。从此联能看出诗人拼搏一生,终于能歇一歇的欣喜之情。

据注释2、3可知,此联借典故,表现了诗人此时的人生态度,以及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祖筵”即送行酒席。其大意是:最好的诏令是那被宠幸的商山四老,很惭愧的是自己不能像二疏那样有送行的酒席,能够以老乞致仕而被称之为贤人。

“缨、网”即为一种束缚的东西;“回顾”即回忆往事或对某一时期的事态进行总的观察。其大意为:过去的大半生自己的内心世界都被官场一层一层的束缚着,再从自己被贬的事情来看,才知道如今在太子身边做事还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此联再次肯定了他这次“辞官”后一身轻松的欣喜之情。

综上可知,白陶的“尘网”都喻指官场,都有对长期在官场里而出现厌烦的情绪。但是他们面对尘网的心态不同。白居易仍然拿着俸禄,官职仍在己身,因此白诗表达诗人乐天知命的情怀。陶诗则是表达诗人逃离官场的那种积极洒脱的情怀。

2.答案示例如下:

第14题

据上述分析,选D项。尾联的后句理解错误。

第15题

相同点:两位诗人都把官场比喻为“尘网”,都认为自己为官是受到官场的束缚,表达了他们对官场的厌烦之情。

不同点:白诗表达的情感是妥协,是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陶诗表达的是逃离官场,表达的思想是积极的抗争。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其一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牡丹花”点明诗歌题材,诗歌属于咏物抒怀诗,“翰林院'和“新昌窦给事宅”交代写诗的地点。

B.《其一》使用拟人手法,“惆怅”二字赋予牡丹人的情思,开篇使人有牡丹花已开败之感。

C.《其二》“寂寞'点出牡丹冷落处境,前两句写冷雨萧瑟,牡丹花低垂,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

D.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无限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着对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无限惋惜。

15.两首诗的诗句在表现对牡丹花之“惜'时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1.全文赏析 

据第15题题干要求,“惜”为采分点。意思是让考生分析诗人在不同场景下,面对牡丹花的情感态度。

据题目,考生可知诗人是为了表达对牡丹花的感受而创作的此二首诗。“惜”即怜惜,是全诗情感的控制塔。《惜牡丹花(其一)》交代了诗人的创作时间地点——在长安担任翰林学士时办公的地方;《惜牡丹花(其二)》的创作时间地点为诗人朋友窦易直给事中的家——新昌坊。下面具体地分析此二首诗。

首先是《惜牡丹花(其一)》。

“惆怅”即愁闷。此句的大意是:我愁闷眼前的台阶下的红牡丹花啊!此句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残”即凋谢。此句的大意为:到了晚上,我只看到有两枝牡丹将要凋谢。此句表明了牡丹花马上全部凋谢的前期征兆。

“明朝”即明天。此句的大意是:我想着若明天大风起来了,这些牡丹花可能都会被吹落。此句通过叙写诗人对牡丹花担心的场景,为下句叙写诗人一系列的赏花行动作铺垫。

“衰”即枯萎;“红”借指牡丹花;“把火”即手拿着火把。此句的大意为:今天晚上,我太怜惜这些马上就要枯萎的牡丹花了,于是手持着火把去仔细地欣赏它们。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无限怜爱之情。

其次是《惜牡丹花(其二)》

“萎红”即枯萎的花;“离披”即纷纷下落的样子。此二句的大意是:在冷瑟的环境里,我看到枯萎的牡丹花低垂在雨里。随着风的吹打,它们纷纷落下的样子冲破了原本的鲜艳。此两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牡丹花的惨烈和凄凉状态。

“晴明”即晴天;“飘零”即凋谢,凋零。此两句的大意为:晴天的时候,我一看到落到地上的牡丹花就觉得比较伤感,何况是看到凋零到泥土里的牡丹花呢?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红衰香残的深沉怜惜。

《惜牡丹花二首》,通过写将要凋谢和已经枯萎的牡丹花的场景,表达了对牡丹花的无限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情感慨和惋惜。

2.答案示例如下:

据上述分析,选B项。《其一》未运用拟人的手法,那是诗人在愁闷。

第15题

《其一》“ 夜惜衰红把火看”通过人物动作描写,写诗人在夜里对那些红似火却将要衰谢的花朵产生怜惜之心,于是手拿火把去看牡丹花,以“把火”观花的新鲜立意表现自己对牡丹的无限怜爱。

《其二》“何况飘零泥土中”以反问作结,通过细微刻画风雨过后本已枯萎的牡丹花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的景象,强调诗人眼前所见的惨状是凄凉的,突出对牡丹花红衰香残的深沉怜惜。

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白居易是一位情感色彩非常完整的诗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但在他58岁之前,面对自己人生追求,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遗忘过,疏忽过。58岁之后,仍然未忘记学习修身。73岁那年,还组织召开“七老会”。白居易的常见情感可概括如下:

1.表达被贬的苦闷压抑的情怀。

2.表达对自己取得成就的欣喜之情。

3.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的情感。

4.抒发自己的思乡念亲的情怀。

5.抒发自己期盼再次被重用的情感。

6.表达自己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家国情怀。

7.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限感慨和惋惜之情。

8.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情。

9.抒发自己被官场缠绕的厌烦及乐天知命的情怀。

和语文一起步入梦想

“和语文一起步入梦想”与“遇语文”是姊妹号,专注于高考语文八大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古诗歌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和高考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