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色”定调:往事与流变
11日,《西安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印发,重点对住宅项目的建筑立面、色彩及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出引导与控制要求。其中,要求建筑色彩“应符合‘黄韵银律’城市主色调,相邻同类性质建筑的主色调应选择同一色系。”
与此前已延续十多年的西安城市色彩规划相比,这一版新添了“银”、保留了“黄”、未见了“灰”与“赭石”。西安的“城色”定调,自此从“灰黄赭”步入“黄韵银律”。
国内对城市色彩规划的重视始于世纪之交。彼时,北京正在为申办奥运殚精竭虑,需要面对的最关键时段是2001年2月19日——2月24日,即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申奥工作进行考察之时。
2000年8月,《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随之拉开一场大规模城市“洗刷刷”活动。
城市管理者意识到,光洗还不够,还需借鉴国外城市从上世纪60年代勃兴,之后不断演进的城市色彩规划理念,才能至少显得跟得上时代。
于是在2000年11月,由北京市市政管委组织编制的《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粉饰推荐色样》发布,明确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的色彩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
当时对此的解读为:“建筑物的色彩也应该与时代合拍,要多样化,但是又不能造成色彩污染。专家最后确定,北京的城市建筑应该是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环境。”
北京定调城色声音刚落,2000年11月9日上海《新闻晨报》就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巴黎选米黄、北京选灰色,上海的标志色该选什么》。
该报道进一步提出两个观点:一、不仅要定一个色调,还应定一个主色系和辅色系,色系与色系之间应该相互调和,这才是规划标志色的方向;二、在历史风貌区之外,不必强求“标志色”,应该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上海留给后人。
在京沪两地颇有兴致的探讨声中,中国迎来了那家喻户晓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2008)成功。此后,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逐渐深入。
若以正式发布的正式文件为标准,西安最早的相关论述是在2002年,当年出台的《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27条称:“古城墙以内区域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所在保护区的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体量、造型和色彩应当体现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
相比其他大城市,2002年时西安这种言语实在是很浮光掠影,不过,这种拿捏不定至2004年有所好转,当年的《 西安城市建设文化体系规划 》中提出 :“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 城市色彩规划应以灰色 、土黄色、赭石色作为主色调。在此基础上作同色系的变化,如灰、白、黑等色彩,再适当增加一些鲜艳的色彩,体现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皇家风范 、皇家气魄 。”
2005年的《 唐皇城复兴规划》继续明确 :“ 建筑形式以简洁、朴实、大气为原则,整体以唐、明风格为主”、“建筑色彩以朴实的色彩为原则,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色调 。”
再之后的《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8 ——2020 )》称:“西安将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突显、特色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体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
不过西安这碗老汤确实太稠,文件里说来说去的事情尤其与市容相关的,到了实践往往就不是想象那么美好。2009年,西安就因“城市颜色”闹出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风波。
当年7月,西安以迎60年国庆为契机,正式将“灰、黄、赭”三色主调推向大规模实际操作阶段,在研究通过的《西安市南北中轴线提升改造规划》中,提出“对沿街建筑色彩进行统一,以灰色为主,黄色、赭石色为辅。”再加之对占压道路红线和影响景观的临时建筑拆除等诸多措施,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永久性对建筑进行’洗脸‘”。
同时,“对60个不符合城市主色调的项目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对违规擅自改变建筑色彩的,要求恢复原貌并进行处罚”以及“为此耗资15亿”等举措,也都引发热议。
有媒体报道中引用一位专家提出的实施建议为:在一座城市大规模付诸实施之前,不妨辟出一两个小街区做试验。该专家还强调,“想用色调的方式瞬间提升城市形象,想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搞色调统一,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见此情景,规划部门忙不迭频频解释说明,称“这3种颜色各可以延伸12种颜色,总共为39种颜色。而且并不是所有街道统一颜色。”
同时还详述定调三色的思路依据,回顾如下:
灰色
西安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这些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钟楼、鼓楼、明清传统民居、西安城墙等。灰色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今后西安城市建设中,在历史地段以灰色为主色调。
土黄
西安处在黄河文明的中心黄土地上,土黄色与地貌一致,令人感到平和、稳重,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大雁塔与小雁塔的墙面就是土黄色。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土黄色,色相级数还可扩大,使色彩从深到浅,如浅土黄色、米黄色、浅沙漠色等。
赭石
赭石色是汉唐建筑木作色彩的主色,形成了汉唐建筑庄 重 、典雅、鲜明的建筑色彩。西安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赭石色,表示对传统古建筑的尊重,也能体现古都西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现在,一晃儿已经十来年过去,昔日媒体之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力早已流水落花春去,留下的只有些越说越没意思的酒桌回忆。
不过这十来年在楼市黄金期簇拥下,有关城市色彩的思考、实践与演进仍在继续。
比如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色彩管控,保持老城传统色调”、“充分汲取古都五色系统精髓,规范城市色彩使用,形成典雅庄重协调的北京城市色彩形象。建立城市色彩引导管理体系,重点管控老城、三山五园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其他重点地区城市色彩。对建筑、设施、植被、路面等提出色彩使用指导意见,发挥城市色彩对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
所谓古都五色系统,就是传统记忆里的“青、赤、黄、白、灰”。人越活越感觉还是古人聪明。
2020年1月,西安市规划局官网也发布了一部由中国美术学院某公司提交的《西安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该专项规划在早年间“灰黄赭石”系统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完善,将西安市的色彩控制级以分区定位和在城市规划中的级别为原则划分为3个层级,其中老城历史风貌区、重要街道及重要节点的改造建筑一般为严控区;大面积的居住小区由于其面积较大,建筑色彩对城市 背景色的影响较大,因此离核心路段的小区为严控区,在城市边郊的大面积居住小区则为中控区等。
片区导则按照色彩分区分为十个片区包括: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区,唐韵综合控制区,文化宜居区,综合协调区,历史协调控制区。各区也都给出了详细的色谱。
看日期,这个专项规划制作于2017,到现在已近4年。怪不得贾玲总说,“时间,过得好快呦!”往后,西安都要进入“银黄”时代了。
20年前,北京确定灰色为城市主色调后,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纷纷研究确立城市的标志色并都引发大量市民参与讨论,那时候,大家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是:“这到底是城市的自然选择还是长官意志”。现在,谁还有心思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