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变迁
——仅以此短文献给母校阳新一中百年华诞
阳新高中六四届学生:石章才
桃花庵,座落在阳新古城兴国洲西北面最高的桃花山上,因桃花山上有座古庵而得名。久而久之,桃花庵名逐步取代了桃花山名。桃花庵前有一眼清泉,终年水流不断,清澈见底,夏季清凉,冬季微暖。既能浇灌菜地田园,又能缓解路人之渴。据说吃了肉去喝这股泉水也不会闹肚子,故被各路香客推崇为神水。文革初期破四旧,拆除了寺庵,赶跑了僧尼。改革开放后,不知什么原因废了“桃花庵”称谓,改为“桃花泉”。可能是庵已拆,取“泉”比“庵”富贵、发达些吧。其实,桃花庵前的泉水或由于桃花庵的拆除而断流,早已不复存在了。昔日,桃花山上方圆数华里,桃林茂盛,百鸟争鸣。每到初春,苍翠欲滴,桃花盛开,桃花山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到了入秋时节,桃果累累,挂满枝头。山上有桃树,山中有寺庵,庵前有泉水;石板舖成的曲径直到庵堂,又折返延伸到桃花山上;青砖黛瓦的古庵掩藏在红花绿叶之中,晨钟暮鼓在山野林间回荡。树茂竹青,风清水澈;莺歌燕舞,蜂踪蝶影。整个桃花山宛若一幅风景油画跃然纸上。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一年,为了发展阳新的教育事业,当局将阳新县城关中学的高中部分立为阳新高中,校址选在桃花庵。从此,校沾庵之灵气,庵借校之文风,桃花庵更是声名远播。地处桃花庵的阳新高中作为阳新县当时唯一一所最高学府,每年从全县十所初级中学〔城关、白沙、龙港、太子的一、二、三、四中为全日制初中;其余乡镇——当时称“区”的初中均为半日制〕招收两到三个班共约90~140个学生。当年,能入学桃花庵读书的初中学生真可谓是阳新学界的姣姣者,凤毛麟角。在桃花庵,花一样年龄的阳新高中学生出入桃林之中,或引吭高歌,琴瑟和鸣;或书声朗朗,双语吟诵;或击水泳池,嘻闹其中;或搏奕楚汉,互娱互乐。人与花共映,花与人共舞,如同进入仙境,如痴如醉。文革后,为培养师资,桃花庵上的阳新高中改为阳新师范。本世纪初,又改为阳新高级中学。几经苍桑,几经风雨;多次扩建,多次更名。此校已非彼校,此山已非彼山,此水已非彼水。山上桃树被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所取代,山中泉水被自来水龙头所代替,山间石径变成了水泥大道,鸟语花香的景观已不复存在。名称、景致历数变迁,但不变的是园丁辛勤耕耘的奉献和学子怀念母校的情怀。但愿桃花庵前一眼清泉的断流能敲响人们的警钟,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让她的乳汁永不断流。
石章才 男 伴随着解放军渡江的舟楫声和隆隆炮声出生于阳新白沙。当过农民、干部,最终与矿山采选结下不解之缘,退休后仍供职于民营矿山至古稀之年。一生虽不成器,但酷爱阅读、写作,拙作在当地文学刋物偶有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