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洁若,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当年,她与老公萧乾,将那部旷世奇书《尤利西斯 》联袂译出,立下奇功一件。而洁若笔下,翻译最多的作品,当属日本著作。在她7岁那年,父亲就带着家人前往日本东京。幼学如刻,这使得洁若打下了深厚的日文基础。而提及举家迁往日本,洁若说,这要拜二姐所赐。1934年4月,二姐树新,因与已有家室的老师杨晦私奔到上海,满城风雨,无奈之下,全家前往日本。第二年,文树新生下一个千金后不久,因染上伤寒而离世,那年只有二十岁。
文树新,1915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文明钦,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文宗淑23岁时,就考上高等文官,1916年赴日本,在神户当过总领事,后来在我国驻日使馆任三等秘书。文宗淑娶了才貌双全的名门闺秀万佩兰,两人相亲相爱,育有五个千金及两个公子。五个千金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木”,老大桂新,老二树新,老三棣新,老四檀新,老五桐新。而桐新,就是文洁若。光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就能感到书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桂新,就读于孔德学校。这所学校,是由蔡元培、李石曾和沈尹默、马叔平等人创办。剧作家吴祖光回忆,当时许多著名文化人、学者,如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陈独秀等人的子女,都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可以想见,孔德学校,也是带着光圈,属于名校了。而1899年出生的杨晦,正是孔德学校的老师。他毕业于北大,与朱自清同学。多年后,朱自清在写给杨晦的信中,如是说:“我直到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您的脸,您的小坎肩儿,和您的沉默。”五四运动,在游行队伍中,若说傅斯年是高举大旗、走在最前面的总指挥,那杨晦则是火烧赵家楼的干将之一。可以想见,血气方刚的杨晦,是多么激昂,多么澎湃。
在孔德学校,杨晦本是文家长公主桂新的国文老师。杨老师的才学与教书风格,特投桂新的缘。每每回到家,总是对着家人,说起自己班上的杨老师,如何富有才华,讲课如何投入。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杨晦的名字,就像一粒种子注入了树新的心田。等到杨老师成为树新的国文老师,青春期小女生的暗恋之情,油然而生。杨老师的板书,杨老师的谈吐,杨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令树新着迷。一来二去,她特别崇拜自己的杨老师。树新,家学渊源,从小就爱读书。这下好了,有个博学的杨老师在侧,自然免不了一番请教。于是,杨晦向树新建议,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一来二去,两人开始通信。在杨晦眼中,树新就是一青春少女,满眼都是浪漫。而他自身,已为人夫,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两个有着16岁年龄差的师生,不可能有着异样的情感。况且,杨晦夫人郝荫潭,有着才女著称。据说,鲁迅先生特别欣赏她,夸奖她行文干净一针见血。有时,杨晦会邀请自己的学生来家小坐,树新也在其中。大家一起聊天喝茶,增进了师生情感。而作为师母的郝荫潭,也对活泼大方的树新,富有好感。只是未曾想到,这个言谈积极的树姐小姐,后来竟成为她婚姻破裂的当事者。
一次次的通信,树新与杨晦的情感日益加深,信中流露的情愫,已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开始呈现情人之间的细腻与温度。而这一切,杨晦应负主要责任,毕竟他已是人到中年的人夫、人父,阅历与修养摆在那呢。可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并非个人意愿所能控制。也许他经历着与妻子的经年之痒,也许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令他厌倦,总之,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情深。恋爱中的小女生,表现之一就是眼睛发亮。而文母,正是在女儿的眼神中,发现了异样的情感。在女儿房间,文母发现了树新与杨晦之间所有的书信。真相大白后,又如何是好?文母一怒之下,当然要选择女儿与老师分手。想想看,一个未婚女子,与一个已婚男子投入恋情,明摆着是玩火之举,伤人又伤己。为了彻底断绝树新与杨晦的来往,先从空间距离上着手,文母安排女儿转入圣心学校。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虽说两人不在同一所学校,不能经常见面,但树新的三妹棣新,还在孔德学校就读啊。棣新佩服二姐追求真爱的勇气,更用行动去理解与支持姐姐,那种侠气,那种真挚,她毅然担当起二人的信使。于是,树新与杨晦,一直通着信,一直保持着情感的沸腾热度。
终究,纸里包不住火。1934年4月,树新与杨晦的通信,再次被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言语不住灌入耳中。一不做,二不休,树新与杨晦,私奔到上海,开始新生活。师生恋,16岁的年龄差,未婚少女,大家闺秀,北大才子,已婚之男,每个热辣辣的词语后面,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焦点,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热搜。有好事的记者,专门采访了杨晦的妻子郝荫漂。要知道,丈夫与他人私奔,最受伤的就是妻子。但杨夫人还是面色平静地回应:”也许将来我们可以看见几本好的杰作,在中国的文坛上出现。“没哭,也没闹,杨夫人就是以高度的克制,以极度的容忍,面对无端落在头上的一口锅。也许,她早就感知到,丈夫的心,早已离她而去,或早或晚这一天,终将来到。
文家得知女儿私奔的消息,闭口不谈树新的踪迹。而这一切,一直瞒着在日本工作的文父。当文父知道这一切后,作为一家之主的他,第一反应并非与女儿断绝关系。为了女儿,文父甚至愿意尝试了解杨晦的为人,究竟是何样的男子,偷走了他钟爱女儿的心。作为外交官的文父,甚至提出想为女儿与杨晦,举行正式的仪式,以便女儿有个明确的身份。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父亲的心,究竟又有谁懂?可是,随后在树新写给家里的信中,言辞激烈地斥责父亲专横暴虐……罢了罢了,离开是非之地,远离一切喧嚣,于是文父带着一家人,前往上海,这是1934年7月。1935年,在上海的树新,产下一女,起名绵绵,大号杨江城。月子中的产妇,总是很虚弱。据洁若后来说,二姐并不是死于伤寒,而是吃生荸荠吃坏的。无论怎样,文家的二公主树新,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与手足了。从此,阴阳两隔,那年她只有二十岁。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文家父母,失去了心爱的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人生惨痛。1936年,文父带着全家人,回到北平。1942年,洁若进入辅仁女中就读。姓文的极少,再加上文X新,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不想纠缠,只等翻篇,于是,本名桐新的五公主,在大姐的建议下,更名为洁若。也许,会有热心的读者,急切地想知道,那个绵绵怎么样了?绵绵,由杨晦的前妻郝荫潭带大。在困难时期,自己的孩子吃不饱,都给绵绵了。扳着指头想一想,1935年出生的绵绵,如今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了。人生,就像永不停歇的列车,有的人上来,有的人下去,但生活还要继续。后来的杨晦,娶妻生子。在北大,他是任期最长的中文系主任。他有一个很出名的公子杨镰,楼兰王室古墓,就是他率队发现的。写到这,文章已近尾声。杨晦先生,已于1983年过世,享年84岁。随着当事人的离去,这桩往事,也随风而去。但冥冥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转折。前些年老房子拆迁,杨晦的后人,在老房子屋梁上发现一大包树新当年的日记。手稿和书信精心地分了类,标记了年份,分装在不同的信封里。它完好无损。毫无疑问,这一切是深爱着树新的杨晦老师,为她所做。想想看,从1935年,历经七十余年,尤其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守护着这份厚厚的手稿,如果不是深爱,早就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文洁若得知后,坚持自费将这部书稿出版,名字就是《一本民国少女的日记》。
对洁若而言,二姐是唯一的,我只是想让她曾经的存在,留下一些痕迹。每一份遇见都是天意,每一种陪伴都是人意;每一次相识都是眼缘,每一种相知都是心缘。缘分二字,有天意,有人意,有生死流转,更有地久天长,而一切,终究在于选择……人生这趟无法回头的列车,注定有人来有人走,离开你的人,是缘分到了与你告别,而那些始终陪在你身边的,一定要愈加珍惜。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