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添8家医院,其中5家正在建设中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8家医院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或报建中。

据微信公众号“今日闵行”消息,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园区一期地块的上海星晨儿童医院、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上海览海西南骨科医院、上海览海康复医院、上海绿叶爱丽美医疗美容医院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期地块上3家医院(上海协华脑科医院、上海圣康达医院、上海绿叶利兰医院),其中1家已开工建设,2家立项报建前期准备工作中。

4大医院与上海三甲医院纷纷结对子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作为一片依托于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的综合性高端医疗服务园区,是上海谋求引领长三角国家战略,建设亚洲医学中心的重要一地,园区内的医疗机构自然个个也是来头不小,我们一一来看。

复旦儿科医院探索高端医疗的试验田——

上海星晨儿童医院

上海星晨儿童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虹桥分院,不仅是复旦儿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复旦儿科医院探索高端医疗的试验田。

其规划床位200张,定位为三级专科儿童医院,主要设置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医科、儿童保健科、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等特色专科诊疗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运营管理——

上海慈弘妇产医院

上海慈弘妇产医院建院伊始就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是集医(妇产专科根据市场有机配比)、研(人类辅助生殖)于一体的全国性示范医疗设施,以长三角和国内外高端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其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00张,将委托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运营管理。

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营管理——

上海览海西南骨科医院

2019年9月,上海览海骨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签署托管协议,由后者对览海骨科医院进行长期管理,拟设400张床位。

览海骨科医院定位为国际化、高端化并兼顾考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功能,未来还要创新运营特色及机制,重点突出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医院。

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运营管理——

上海览海康复医院

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是一家以国际康复模式为主的康复医院,主要为泌尿外科、眼科、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和其他类别功能丧失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康复治疗服务,设置床位200张。

2019年11月,其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委托后者在学科发展、临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

上海绿叶爱丽美医疗美容医院

上海绿叶爱丽美医疗美容医院设置住院床位150张,美容治疗床位50张,牙椅50台,融合激光中心、注射中心、牙科中心和大型修复重建中心的高端整形专业机构。

除此之外,上海绿叶利兰医院是由绿叶医疗与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合作开设的医院,位于园区一期的泰和诚肿瘤医院是由泰和诚医疗集团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

上海的社会办医定位

正在走向高水平高品质

上海作为社会办医改革的高地和改革先锋,先后推出了《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十条》)等利好社会办医的政策,而这些政策都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息:上海的社会办医定位,是要走向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办医。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布局。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总体定位是打造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医、教、研、康、养、游”为一体的国家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该医学中心以“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探索医疗服务、医技保障、管理集成、产业延伸等四大体系的创新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医疗服务机构和人才,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平台。

如今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园区已经形成“1+8”多元办医格局,包括公立医疗资源、国际品牌办医、社会资本办医等并存。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市场研究报告中曾这样提及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本项目通过虹桥交通枢纽,3小时可以覆盖周边16个中心城市,55个中等城市以及1000多个小城镇,辐射3亿人群。

人才缺口挑战非常大:

一期建成后,至少需要2000名医生

良好的区位优势给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来源,大批的医疗机构入驻也呈现良好的投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也面临着中国社会办医所面临的最普遍问题——人才。

据《八点健闻》报道,整个园区一期建设(包括范围内的七家医及若干家门诊部)今年全部建成后,总共会有2200张床位,大约需要至少2000名医生,其中职称较高的医师需求比例在30%,即500至600名左右,人才缺口的挑战非常大。

这个时候与三甲医院结对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原来,上海市卫健委在2年前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更好打破人才束缚,上海不主张社会办医的机构跟公立医院医生个人之间的合作,但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协议合作,将解决社会办医的人才瓶颈问题。

上海市卫健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徐崇勇认为,业界希望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此前一度难以落地,是因为社会办医机构和公立医院医生个人之间谈判,让全职的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合作共赢原则,造成公立医院的损失。如果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作为一个园区,出面跟公立医院进行谈判,形成人才的协议合作关系,这也是“健康服务业50条”中明确鼓励的。

除此之外,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还是需要培养自己的医疗人才,即加强医教协同发展,鼓励社会办医与医学院校、有资质的公立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比如今年8月,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创始人宋冬雷告诉“医学界”:“我们重视临床实践培训,能够教给学生真正的技能,开好刀,做好手术。我们需要向公立医院学习体系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但我们在服务理念、患者体验、高效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随着社会办医的发展,人才缺口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甚至更加严峻,除了上述提及的方式,仍需探索。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姚远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