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9 月 25 号,我们在广州举办了一场 400 多人的见面会。
顺便提一句,线下大会仅面向生财有术圈友开放,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的线下活动,帮大家更深入地交流和链接。1. 活动的前一天晚上,就有部分圈友早早到了酒店,约了各种夜宵局和主题局。本来啊,因为疫情,我们是取消了夜话活动的,还在担心会影响圈友们的体验和收获。但事后证明,我们多虑了。圈友们主动组局、深度链接的热情,很感动。2. 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大家相互走动交流、旁听,酒店会场的餐厅、休息区等各个角落,基本上都被圈友们「承包」了,大家可以感受下现场氛围:3. 在当天见面会结束后,还有部分圈友意犹未尽,在酒店小会议室自由组织了 50 人左右的交流局。听说酒店工作人员都是被「催」着开的会议室门,因为圈友们实在是想赶紧聊起来,时间太宝贵了。4. 我们的嘉宾分享也很给力,现场很多圈友都是边听边记笔记。有的拿手机拍下要点,有的在群里分享收获,有的在朋友圈晒嘉宾金句……在这里,也和大家摘录分享一些嘉宾演讲中的精彩内容:打造优秀的个人 IP,追求的其实是个人信用资产的叠加。什么叫信用资产的叠加?我举个例子,当我在做某个个人 IP 账号定位的时候,我会把它拆解为 3 套系统:第一套系统是「知识体系」:个人 IP 背后一定包含着某种垂直领域的方法论,比如说做一个健身类账号,它背后一定有一套关于健身领域的方法论,他一定是一个健身领域的专家;第二套系统是「故事案例体系」:它有自己的案例,且至少有 100 个案例可以对外向公众展示;第三套系统是「产品体系」:除了你的案例、你的知识体系,你还会延伸出你的整套产品体系,从 9.9 到 99 到千元级别的产品,再到几千元级别的产品。在这里,产品体系是基于知识体系和故事案例体系的延伸,这是在互联网上做 IP,和做流量账号的最大不同。优秀的个人 IP,在追求个人信用资产的叠加。我们在做品牌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把社媒营销作为重心,让粉丝或网红去宣导,去让你的品牌有传播、有话题度、争议度,尽量去借势热点或当时流行的话题,这样才能把一个品牌账号做起来。在做社媒营销的时候,希望你能记住一句最有传播力量的话:「我朋友说」。在股权设计中,分配机制是其中的重要一步。你愿意分钱,是格局;你会分,就是智慧。大家是一起去未来分更大的蛋糕,而不是在现有的小蛋糕里面,你多一点我少一点,这没有太大的意义。股权分配其实没有完全固定的标准,如果有,就是谁在某个阶段持续贡献的核心价值最大,它的股权权重就相应增加。在股权分配中,需要注意两点:静态分配和动态调整。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但现实中残酷的是,你能不能越来越值钱,或者说你的价值,它并不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它是一个相对关系。用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活在自我的这种判断和规律里面,就容易陷入佛语中常说的「我执」,即自我的执念。靠自我的执念,在职场里面很难让自己越来越值钱,因为你的价值不是完全由你说了算。我们的价值首先由我们「被需要」来决定,而所谓的能力和热情都是让我们更好的被需要。在职场中,只有更稀缺、更有价值的被需要,我们才有可能越来越值钱。这和商业世界里的逻辑本质上是一样的。想想看,为什么会有小企业异军突起,为什么会有逆袭这种事情发生?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它的资源、能力、资金等都是有限的,它只能在某一些领域取得相对来说绝对性的优势。在我看来,对于我们大部分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整个商业竞争中,有效分析竞争对手,并在局部上取得你的竞争优势、放大优势,最后拿到成果。比如说你很真诚的把干货告诉给 10 个创业者,同行创业者中有 3 个未来会给你回馈一个他知道的资讯。这个一来一回的过程,就很有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圈子很多很小,每个人接触的信息源、信息甄别能力和时间分配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也不一样,也许别人会知道一些比你更超前的资讯。再加上现在这个时代的信息太多,我们要花很巨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做甄别,要想在每个领域都拿到很干净的信息源,非常难。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把他知道的、但你不知道的东西告诉你,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但前提是你自己不要掖着藏着,你就那点料,赶紧趁它还有价值,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