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厂:吴杏芬女史的《高士濯足图》
关于高士濯足,明人盛时泰有《松屋》五言律诗甚是著名,曰:
高松暑不侵,芭蕉堕新绿。
茅亭有高士,清溪时濯足。
天风吹葛巾,醉向亭中宿。
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
“濯足”,是古代文人常吟咏表现的题材,它已不是仅仅表面上的写物赏景,而是寓寄的一种理想、一种处世的态度。吴杏芬此图上高士“濯足”,正是“永愿辞人间”的情怀。
吴杏芬《高士濯足图》103X40cm
《高士濯足图》103X40cm的文裱立轴,装池很是考究。图上高士临溪而坐,博衣宽带,头戴乌角巾(又名东坡巾,相传因为苏东坡所戴,故名。其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高士露腿赤足,在溪边悠闲的濯足,神情超迈清脱,不闻市嚣。布景峭峰飞瀑,小桥流水,图上不设村落人迹,显得清碧明远。用笔几乎纯是水墨,只是濯足的高士略敷淡色,使画面更加空濛淡逸。左上角署款:“空山飞瀑。杏芬老人吴淑娟。”钤印“杏芬画印”和“吴淑娟”,两方都是白文。
画家吴杏芬清末民国甚是驰名。日本人对清末民国中国书画名家的称谓辄出花头,比如称高野侯画梅、白蕉画兰、申石伽画竹为“三绝”,又有“三吴艺术家”的称谓,“三吴”者,第一位吴昌硕、第二位吴杏芬、第三位吴芝瑛。上述“三绝”的梅、兰、竹我都拥有过。且皆撰成文章留下雪泥鸿爪。“三吴”者,有吴昌硕的《墨菊图》成扇和吴杏芬的山水、花卉好几件,但“三缺一”,至今没有吴芝瑛女史的作品。
吴杏芬《高士濯足图》(局部)
吴杏芬女史的作品,我先后拥有过她的两轴山水、一页山水便面和一轴花卉,或撰文欣赏或赋诗吟咏,也皆留下了雪泥鸿爪。由于吴杏芬的名声很响,所以作品流布很多,以致身边有数人为之代笔应酬。南社社友、“补白大王”郑逸梅与吴杏芬熟识,郑逸老尝云:“⋯⋯(吴杏芬)所有画件,如人物由沙辅卿代笔,山水由汪仲山代笔,陈寄壑有时也代绘山水,叶指发代作花卉。因为这几位画家,润笔都较便宜,杏芬订润贵,一个转手,却名利双收了。”据1922年《神州吉光集》第2期上同时刊出的吴杏芬和汪仲山的润例,吴氏的“山水中堂四尺廿四元,五尺卅六元,六尺五十元”,而汪仲山的山水仅“四尺八元,五尺十元 ”,差额真的不小呢!
至于吴杏芬的名头有多大,我们从民国八年(1919)一次选举中当可以窥出一二。是年成立的天马国粹画系审查员选举中,吴杏芬和吴昌硕、王一亭、刘海粟、诸闻韵一起当选。吴杏芬得了五票,仅低于王一亭的七票,而高于吴昌硕的四票和刘海粟的三票,由此可知吴女士在海上画坛的地位。郑逸梅在《三位吴姓艺术家》一文中这样说杏芬女士:
第二位是吴杏芬女士,山水花卉翎毛,无不擅长,家很富有,居东新桥畔,为三幢三下新屋,进出马车代步,乐善好施,曾精绘十二条幅,捐给万国红十字会,家中蓄着裱背匠,书家、画家、金石家宾至如归,乐不思蜀,成为风雅之薮。她的哲嗣唐熊,字吉生,画宗八大,和杨东山发起书画善会⋯⋯杏芬生前,鄙人常到她的画寓访谈,迄今犹留有她的遗作《万佛楼图》册叶和扇。
吴杏芬(1853-1930,一作1928)名淑娟,名、字同行,自署杏芬女士,晚号杏芬老人,安徽歙县人。父吴子嘉(鸿勋)为晚清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工画兰竹。《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誉吴杏芬:“幼秉家学,山水、花卉、颇负时誉。适同邑唐光照。性慈善,赈济灾黎,作画尤勤。收润资悉数捐付义赈协会。光绪七年(1881)作《百花图》,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卒年七十八。有《吟华阁画稿》。子吉生,亦工画。”
2021年11月5日于空厂夜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