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国最早的“春节”,祭祀仪式尤其隆重
冬至是24节气之一,是我国每一年白昼最短的时间,过了这一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来了。想必有人听过“冬至大如年”这句话,尤其是广东地区朋友,对这句俗语更是体验极深,如果冬至当天不是节假日,公司会给大家提前一两个小时放假,让大家能够早早的回家过冬至节。
“冬至大如年”这句话是有历史来源的,在古代,人们是把“冬至节”作为另一个春节来过的。
上古时期,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确定一个回归年为366天并且设置闰月来调节年岁,同时精通天象的人根据一年中太阳最明显的变化时间确定出四个特别的日子——“‘旧中、日永、宵中、日短”,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根据历史记载,周朝的时候将夏历十一月作为正月,“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秦朝延续周朝的做法,以冬至为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说,至少在秦朝,冬至一直作为“春节”来过,过冬至就是过年。
冬至这一天,周朝时天子与诸侯国国君会给自己放五天假期,在这五天里,他们不过问国家大事,就负责饮酒、听音乐。后来人们虽然不再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但是人们在这一天进行的庆贺与娱乐活动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是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变得更甚。汉代在冬至会给百官放假,并举行庆祝活动,到了唐宋时期,更是大兴过冬至节:
《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其实,我国传统重要的节日都是与祭祀紧密相关,冬至也不例外。作为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自然有各种祭祀或活动,冬至在周朝是正月,自然是少不了各种祭祀,根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可见冬至日这一日天祭祀范围十分广,天、神、人、鬼都需要照顾到。
当冬至祭祀的活动到了唐宋,一切就显得那样隆重,作为地位最高的皇帝,他们选择在冬至专门进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而这种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的覆灭。
作为最开始将冬至专门作为祭天日子的唐朝,祭祀仪式有多隆重?我们可以从唐诗中一窥究竟。唐宪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权德舆在参见冬至祭天仪式后写了一首诗记载当时隆重、盛大的场景: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明清时期,自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之后,两个王朝皇帝便有了冬至固定的祭祀场所——天坛。古代祭祀是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皇帝需要提前三天就开始斋戒沐浴,冬至前一天需要到天坛,祭祀仪式从冬至前一日与冬至相交的午夜开始,设立祭坛,点上专用的祭祀灯。祭祀时,先祭拜昊天上帝、王朝历代先祖,再祭祀与政权稳定息息相关的风、雨、雷、电等诸天神。
皇帝祭祀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当一切都结束之后,皇帝才能够返回宫中去接受百官朝贺与宴饮。
清朝灭亡之后,冬至祭祀的重要性逐渐消失,而原本属于冬至节的各个风俗习惯慢慢消失,得到大范围保留的活动恐怕只剩下吃了。
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