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犯傻,选红木家具和买脑白金不是一回事!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目前大多数国人对艺术的鉴赏,大概停留在:弹的真快、唱的真高、画的真像这个水平上。

  如果你不是外宾,也不想装外宾,那么对上面这个段子,就算不想赞同,恐怕也没法否认。

  这个水平,在鉴赏红木家具时又是什么情况?

  有代表性的可能是这样:

  在红木爱好者的圈子里,早些年,分成木材派和形制派两大阵营,从论坛时代开始,两派之间就针对"材"还是"艺"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争论十几年。

  事实证明两派都脱离了群众。对很多"非红木爱好者"来说,"材"和"艺"哪个更重要根本就不是问题,它们都不重要,只有"大"才是最重要的。

  一件红木家具够不够大,才是评价它好不好、贵不贵、值不值钱、有没有面子的首要标准。

  既不"唯材",也不"唯艺",只"唯大"。所以跟哪一派都尿不到一个壶里,自然也就懒得围观站队。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当年的脑白金早有教训:

  脑白金刚出来时,打了很多广告,但在农村市场卖不动。史玉柱跑去农村,戴着墨镜走村串户做调查,问大家为什么不买脑白金。村民的回答,不仅出乎他的意料,也让他公司所有人都没想到。原因竟然是:包装太小,送出去没面子。

  由此,史玉柱彻底开悟,脑白金的包装和销量都开始急速膨胀。

  在广泛流传的《选购红木家具的九大误区》一文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款式越大越好。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最常见的错误。

  如果怀疑这个说法的正确性,可以到红木展会上去看一看,围的人最多、拍照留念最多的是不是那些最大的?

  或者到红木家具市场上看一下,"傻大粗笨"的还少吗?

  清式和明式作为两种风格迥异的红木家具,二者各有优长,难说高低轻重。

  那么,为什么收藏市场极其认同明式,而明式在市场上却少见?为什么看的时候喜欢明式的多、买的时候选明式的少?只因为明式简练,看起来不大、用的料不多。

  为什么有些做清式的红木家具厂把款型越改越大、大、大?因为大的好卖,有这个市场需求做导向。

  红木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实用品就要有使用功能,艺术品就应该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现在,往往以"大"为美,座椅做的比清代皇帝的龙椅都大几圈,沙发比姚明还高几个头。实用吗?"大"加上满满的雕刻就是艺术?

  更不可思议的是,前几年一些东南亚乡土风格红木家具一度充斥国内各大市场。不仅形体硕大无比、造型夸张怪异,而且雕花繁缛夸张到连扶手都不放过,除了座板,整个家具雕的全是大龙小兽,连一丝平整的地方都找不到。

  当然,如果是买去放到楼堂馆所的大堂里也就算了,但是居然有不少人是买回去放家里客厅的。这就真尴尬了。不管怎么看,这么彪悍的家具和居家环境都不和谐吧?

  那么,红木家具到底是大好还小好?

  这问题没有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是错的红木家具好不好、贵不贵、值不值钱和大小之间没有关系。只能说两者都好,只要大的豪放、小的精致,全都好。【建议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对鉴赏红木家具大有帮助: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王世襄)

  器型、用材、工艺、韵味是品鉴、欣赏一件红木家具的标准,也是评估一件红木家具收藏价值的标准。(延伸:选购红木家具必知的四大要素:型、材、艺、韵

  当然,如画案、立柜等品类,如果能做到大而不蠢,粗而不笨,繁而不杂,张弛有度,整体与局部的比例不失真,特殊的大器型会在收藏市场上被估以高价。强调一下:这一切都建立在器型、用材、工艺、韵味俱佳的根基之上,纯粹以大为美的"傻大粗"毫无价值。

  而像圈椅、官帽椅这些有经典尺寸、规制的座椅类根本就不适合做大。

  要想了解什么样的红木家具最有收藏价值,最简便的方法是参考收藏市场的公开拍卖结果,看一下高价成交的红木家具是都是什么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提高,收藏市场对木种的认可范围会扩大,而对器型、工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可以参考一下这几篇:

  史上最贵的20件紫檀家具盘点

  2017年千万元以上黄花梨家具盘点!

  史上最贵的10件黄花梨家具排行!(2017年11月之前)

  大要大的豪放,小要小的精致。

  所以,错的不是"大",而是把款式越大越好作为评价红木家具好不好、贵不贵、值不值钱、有没有面子的标准

  错的是置型材艺韵于不顾为了求大而做大的大而蠢,粗而笨,繁而杂。

  错的是以大为美,以"傻大粗"为美。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这三张图,算是社会的写照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