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将军家庭困难,夫人复员没工作,担任军区政委后还是困难户
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悦纳自己,这是人生的几种境界。而唐亮将军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足够清醒,也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也明白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像唐亮将军这样的人,都是十分善于自省的人,这种内省的精神让将军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一、打仗要打明白仗
战争年代,每一位将领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对于唐亮将军而言,打仗就是要打明白仗。有些时候,自己明白不等于别人也能明白。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战士听不懂指挥官说的话,导致战机贻误。我们都知道,我军早期部队的构成,大多都是完全活不下去了的老百姓,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我军装备也不是特别的好,面对占尽优势的敌人,怎么办才好呢?对于这种现状,唐亮将军有自己的思考,将军认为一个特别好的方法能过让大家都知道如何去打明白仗,那就是制定口号。这个口号要朗朗上口,干脆有力度,还不能太长。长口号太难得记了。这样子,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仗的目的是什么,也就可以力往一处使。同时,还可以对敌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让敌人听了都会感到害怕。打仗不能打糊涂仗,有了响亮口号的战斗,能让大家心里都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个一听,大家就清楚了,目的有两个:攻占济南府和活捉王耀武。无论过程如何,完成了目标,战斗肯定也就胜利了。唐亮将军在战斗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使用口号,是一位把口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将领。
不仅如此,唐亮将军还认为一个将领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下决断。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的一次经典战役。当时国民党放弃了全面进攻,希望占领陕北和山东,再等待时机。我方华东野战军也在积极寻找突破之机。但由于之前的失利,国民党军改变了之前冒进的方式转为了谨慎的行动,兵力也集中到了一块。战事一度胶着,双方人心都比较浮躁,火气都压着。这也给做决策的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国民党军希望进行'鲁中决战',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我方如何应对?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获得胜利?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陈毅元帅拍了板,直接对各纵司令说:'你们大胆打,打不好不杀你们的头,杀我一个人的头。'陈毅元帅的话,大大地鼓励了将士。解开了心中的顾虑,大家都放开了打,最后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战后,唐亮将军反复思索,得出一个结论:'当领导的一定要敢于负责,敢于拍板。'这件事对将军的影响非常大,在这之后,只要碰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无论将军有多为难,都会给大家拿出一个章程来,'群龙无首'肯定是非常糟糕的。
唐亮将军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情,他也一定会去做。
我军一直就特别注意队伍建设,早在红军时期,上级就规定不准打骂士兵。但是这个政策推行起来阻力特别大。许多连长都想不通:'连打人的权力都没有了,我这个连长还干个屁。'在我们现在看来,我们是十分接受的,打人本就不对,当然不能打人。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许多人是不能接受的。大家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就连各位连长都是挨打过来的。再加上,部队管理,大家认为,这种方式非常有用,面对一群大老粗,动手远远比动嘴强多了。但是将军却不这样认为,将军想的是更加深远的东西。将军便积极推行政令,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当然,如果上级政令出了问题,将军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
1947年2月17日,总政发出了《关于建立部队士兵委员会的通知》,唐亮将军在看完了之后发现'士兵委员会'的'士兵'二字用得不妥当。将军思量再三,又和陈士榘将军商量之后,给总政回了电,建议把'士兵'改为'革命军人'。同时附上了如下理由:'士兵委员会名义,因易误解士兵对付干部的一种组织,且士兵名词为战士不欢迎,应改为革命军人委员会较好。因干部民主作风未很好养成,且能力经验较差,我们部队中俘虏成分太多,觉悟程度仍有限,又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故对其具体权利,开始须稍约束,加强民主教育,视上述情况改变,逐渐放手。'唐陈二位将军根据军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认为这个建设非常好,看到了总政没有看到的地方。1948年下半年,总政发布《关于革命军人委员会(即战委会)条例草案》,采纳了建议,所以的'士兵委员会'一律改称'革命军人委员会'。
是的,'革命军人委员会'本来是保护军人权益的,不能因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原因,让'保护伞'变成了'利刃',反过来伤害了自己,这便是得不偿失了。唐亮将军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正是因为他的细心和对部队情况的了解。
二、将军非常节俭,被说小气,仍不改其风范
将军的节俭在军中是出了名的。
军区召开政工会,唐亮将军规定:'只供应开水,茶叶自带。'当时,大家心中便颇有微词,但是将军认为,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国家相当不容易。军区装甲兵成立,这是一件大喜事。有人便给将军建议说,要庆祝一番。大家一起聚一次餐。将军回道:'只开小型座谈会,不吃饭。'在将军的心目中,庆贺的方式不只有吃饭,大家在一起坐一坐,交流交流经验也是一种庆祝的方式。还有一次,有关部门向将军申请要修建大礼堂,将军也同意,是需要一个礼堂,但是将军回道:'只准修建小礼堂。'将军认为,礼堂是要有,但是没有必要追求大,能够用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非常多,将军简直是一直在给国家省钱的路上。也正因为如此,有一次军区党代会,有很多人都说,将军太过小气,抠门,言辞还非常激烈。听了这些之后,将军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会议结束之后,该怎么办将军还是怎么办,仍然不改其风范。
许多的人都不理解,将军为什么如此节俭,这个钱又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大方一点又怎样呢?但是,将军不那样想,正因为是国家的,所以才更需要节约,好刀要用到刀刃上。情况才稍微好一点,更要节俭。
将军不仅仅是为公家节省钱,还时常为国家考虑。
唐亮将军在担任南京军区政委的时候,是出了名的'困难户',一家十口人全靠将军一个人的工资养活,钱是很不够用。每个月账面的钱经常是没有接上的。1955年,将军夫人张锐复员之后,看到家里的情况确实难,便想要出去找工作。但是将军却说:'这么大个家,还不够你忙的?再说地方上最怕你们这些官太太,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干,事情做不了多少,人家又碍着情面,对大家都不好。'但是,张锐觉得自己是可以做事的,还是想去找工作。将军接着劝阻道:'我是关起门来做'皇帝',你就是'皇后',有什么不好。'将军夫人直接笑了,便安安心心地当起了家庭主妇。
什么皇帝、皇后的都是一句笑话罢了,家里常常财政赤子,这样的皇帝是没人想当的。将军只是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罢了。像将军说的现象又不是没有,只是他自己不愿意罢了。他认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解决,家里又不是吃不起饭了,比起以前还是好了很多了。同时,家里的事情是自己的私事,没必要去增加国家的负担。
三、请求中央取消'中委'提名
1956年9月份的时候,唐亮将军被选为'八大'代表,同时提名了中委、候补中委。这个消息被将军知道之后,十分不安,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并不能做好这些事情。将军想了又想,还是给中央提出了申请,要求中央取消自己的提名。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大家都对将军敬佩不已。
面对这些事情,将军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这个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而是自己能不能做好,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有,将军一定会去做,如果没有,将军也一定会明说,说清楚。唐亮将军深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道理。
唐亮将军的一生,是自省、自知的一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如此清醒又如此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