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官宣,不再保护第一志愿!

看到题目,可能很多同学已经震惊了,什么?又双叒叕出新变化了?

是的,虽然木小铎十分不忍心,但是这是事实,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事情,所以不得不告诉大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第一志愿优先录取政策,包括很多新传考研院校。

最近,中传考研改革、人大取消统招、彭兰老师去人大等等新传界的重大改革措施让大家猝不及防并且焦虑惶恐。而近期又有很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取消了第一志愿优先录取政策。确实,上一个变化还没能接受,又迎来了新的举措。

但是“取消第一志愿优先”也是分类别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第一类:复试一志愿不优先录取
1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一直是考生心中的调剂名校,作为B区的211,广西大学每年调剂生多到爆炸,堪称考生心目中调剂的最佳选择。所以调剂的人数原来越多,学校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调剂生源也越来越优质,因此学校近几年来保护一志愿的力度越来越小,毕竟调剂过来的考生更优秀。
果不其然,在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广西大学明确点出了部分专业不再遵循“一志愿优先录取”原则,而部分专业里包括新闻学院的所有专业。也就是说,广西大学的新传考生不再享有第一志愿优先录取政策。
2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化学学院在2019年的考研公告中就声明:取消一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所有考生按总成绩排序录取。尽管是去年的公告,但是今年河北大学的其他学院应该也会有这个趋势。

网上有很多关于河北大学“不保护一志愿”的信息,都倾向于“择优录取”,大家可以理性地去查一查。

3
 福建师范大学

今年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最后的录取名单中,调剂生过半,一志愿被刷掉很多。去官网看了一下招生简章,除了19年新加了一个“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外,初试所读书目确实从16年开始就未曾改变。

并且很多考过试的学长学姐说,试题范围早已不再局限于大纲了,每年的专业课都会超纲。这也给很多同学增加了难度。

👉 总结:一志愿不再优先录取,证明在同等的分数下已经没有了优势,如果坚持选择报考这个学校,既然“择优录取”,那就让自己成为那个“优”,只有尝试,才有可能胜利。

第二类: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起复试

很多学校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不再第一志愿优先录取,但是在其他的举措中,能够看出,也是倾向于“择优录取”。例如很多学校的复试中规定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同时参加,虽然方便学校老师集中统一进行考核,但同时会加大优秀调剂生的被录取几率,进而降低了一志愿学生被录取的几率。

1
 广西大学

今年广西大学法学院是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统一复试,法硕非法学最低调剂分数高达368分,而一志愿最高分才353分,一反一正便是30分的落差,除此之外大部分一志愿学生是310分左右,单看分数,一志愿考生的竞争优势就已经不占上风。

2
 云南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一志愿和调剂一起复试,择优录取。

3
 青海师范大学

学科语文专业调剂生和一志愿一起复试。

4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同一时间复试。

5
 天津师范大学

按照初试成绩确定复试名单,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一起复试。

6
 首都师范大学

同一专业所有考生统一参加复试。

7
 北京科技大学

大部分专业考生尽可能安排一起复试。

👉 总结:一起复试也并不都是将一志愿和调剂生的成绩混在一起,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还有一种是将一志愿和调剂考生的成绩分开来排名,互不占名额。又或者是二者在同等条件下,一志愿会被优先录取。

至于是哪种形式,同学们务必要查看清楚规则。比如山西大学虽然有的专业考生是一起复试,但适当保护一志愿。

第三类:优秀生源调剂计划

“优秀生源调剂计划”,根据以往的情况,有些学校会在调剂时设置此项目来招收国家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的高质量考生。

有的学校会将考研录取名额分出来留给这个计划的学生,但是有的学校会提前留好名额,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在20考研专业目录里把这个专项计划人数明确标了出来;延安大学20考研设置优秀生源计划,单独复试、单列计划;中国地质大学在2019年也明确说明这个计划人数是在统考计划之外的。

👉 总结:当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优秀生源调剂计划”,并且这个政策是否会一直存在,又或者到哪年突然消失都说不准。

就21考研的情况来看,设有该计划的高校少了不少,没有了往年的热度。具体会怎么做,还是要看每个学校的规定。但是不管怎样,对于第一志愿考生来说,还是存在竞争力的。

第四类:一志愿复试晚

这个要比一志愿考生和调剂一起复试影响更大。比调剂生晚一步复试,在时间上就已经很不占优势,其次,复试的时间晚会导致后期可选择的优质资源大大减少。

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复试时间排在了6月上旬,而调剂时间在5月20号就已经开通了!

👉 总结:建议大家尽量避开此类院校,除非是在自己非常有把握,不考虑其他学校的情况下。

另外,除了以上情况还有一种“压分”现象。今年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在网上被抨击的最多的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一志愿无人过线上,有的甚至压到国家线以下,贵州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一志愿全部挂零,连调剂的机会都没了,又何谈一志愿的优先政策?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对哪个学校有恶意的指责,只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而且这只是一部分,还是有很多学校是保护第一志愿的,例如兰大,新传每年都收高质量生源,抢占一志愿名额,今年给了专硕10个名额,学硕4个名额。

所以大家多和学长学姐联系,多与报考同校的小伙伴沟通,互通资源和消息,真的很有必要。

虽然今年一连串的改革,从考试题目类型,到招生方式,再到录取政策,这一步一步的变化想必大家也能够明白,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整政策以吸纳最优秀生源是大势所趋,所以!!!让自己更优秀才是王道!!!!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依然存在,如果想赢,那就只能更优秀。

以上是木小铎向大家传达的学校政策方面近期的变化,但是,到这还没有结束!因为木小铎不是也不想做贩卖焦虑的机器!所以,这几日冥思苦想为的就是能提供给大家几个最佳最实用的解决方法。

稳住,以不变应万变
1
学习教材更要走出教材
学校招生简章中列出来的所读书目,是考试的大体范围,考试知识运用的基础。所以除了学校发的招生简章中所读书目,一定要拓展知识,千万不要局限于那几本书,新传本就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专业,和社会热点挂钩。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全方位的关注考研动向。

千万不要说你的时间不够用,哪怕从现在开始,到考研那天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从天亮到天黑也足够你将这些东西掌握在手了。那么你可能会问,我把课本看完了,热点、论文我都没有头绪该怎么办?很简单,那就请打开木铎。木铎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你们干货知识的最强大后盾。

目前木铎的干货栏目有五个:数说真题、每日考点、考点预测、热点聚焦和每月热点。

其中数说真题、每日考点、考点预测这三个板块既能够帮助大家熟悉真题,还能对可考题目进行预测,并且还包含了对相关论文的解析。这样一条龙的知识串解,就是想帮助大家对同一块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既要从大方面去掌握,还要从细节中抓取。

而热点聚焦和每月热点这两个板块则是帮助大家通过案例来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目的就是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培养专业敏感度,让你有足够的储备去解析、去应对。不至于在答题的时候空洞无力。尤其是写新闻评论的时候,很多同学语言非常的犀利,十分符合评论针砭时弊的特点,但是没有案例的支撑,整篇文章就像一个空中楼阁一样,华而不实。

所以多看时事新闻,试着去分析,脑海中对于事件的印象就会更加的清晰。例如遇到主流媒体转型或者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参考《新闻联播》改版的举措,或者直接举例《新闻联播》改版来辅助你的答案。即使不需要举例子,当你知道了《新闻联播》改版的内容,你就有了大体的答题模板,会使得答案更有条理。

2
转换思维

当我们看到很多学校“取消第一志愿优先”时,第一反应:这可太难了!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呢?“取消第一志愿优先”这不就代表给了调剂的机会呀!对于调剂的同学来说机会就多了。因为能够和第一志愿的学生一起复试甚至提前复试,这对于调剂生来说再好不过了。

可是即便是调剂,我们也需要有调剂的资本,而这都统统指向一个解决办法: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能有应对百变不慌不忙的资本。真心地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认真对待木铎推的每一份干货,我们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尽最大可能推给大家最优质的、最丰厚的资源,只是想物尽其用,送给最需要的你们,才能体现资料的价值。

 PS:知识点小互动

其实高校发布考研政策变动的背后,也蕴含着一些传播学理论小知识奥~也可以当做一个热点事件来分析,你有没有想到呢?

1、分众理论 

与大众社会理论不同,分众理论承认个差异性。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文化、属性、需求不同,在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因此,对于同一信息的解读和反馈也不同,分众即有分别的大众。

对于传播而言,应该是对的信息,传输给对的人,才能被受众引起传播者预期的共鸣和反馈,最终实现双向之间的互动行为。

学校考研政策也是如此,对于已经工作不关心考试的人来说,这些信息无关紧要,但是对于即将考研或者正要考研的人来说却至关重要。

 2、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认为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或你)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对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第三人效果认知的产生过程如下,第一人效果:人们认为传播媒介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人效果:人们认为传播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认知:第三人效果与第一人效果的认知差距。

当一些学校出来关于考研变动的举措通知时,会有一部分人觉得跟自己没大有关系,但是对于他人来讲肯定影响很大。

 3、有限效果论 

传播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受众并非会按照传播者设定的具体路线进行解读。受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所持的观点等对媒介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接触、吸收和解释,并不会对传播者传播的所有信息全部接受。

中传改革,人大变革,多所学校取消第一志愿优先等等这些变化,并不会对每一位考研学子产生影响。恰恰考研学子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接接受一些变革信息而非全部。

 4、编码解码 

信息内容是通过一定符码(文字、图像、声音等)表现出来的。传播者将信息以特定形式进行编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符码进行解读。传播者根据自身目的进行定制化编码,受传者由于自身情况,如社会地位、文化背景、身份角色、思想情感等因素,会对信息进行自我的解读。

正如我提到的"取消第一志愿保护政策"这个举措,有的人知道了会觉得考研越来越难了,但是同时换一个角度就会觉得这对于调剂的机会更大了。同样一件事,要看你怎么理解。不同的角度、身份、经验等等会有不同的思考。

 5、警钟效果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态度和行为向特定方向改变。敲警钟虽然可冲突式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行动。但过度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制造恐惧感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行动,以适度的紧张效果,引起说服对象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很多媒体对于考研改革事件报道,起的题目有很多类似于"中传考试类型变了,你还考研吗?"、“考研竞争力与日俱增,我们该怎么办?”这种就是通过制造恐慌感,从而让考生紧张起来,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化悲愤为动力。但是过度的题目噱头反而会让同学对此越来越厌恶,只有适当的警示才能事半功倍。

让我们一起化压力为动力,向前冲冲冲!!                                                                                                                                                                            | 胜利学姐

策划 | 胜利学姐
主编 | 小树学长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