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公交见闻录

农公交见闻录

 ◇洪渊深深

八几年,上学时,有时会乘农公交。那时班次少,乘客特多。尤其是周末,望穿秋水盼来一辆,还挤不上。就像打仗要抢占制高点,你得掐点抢位,恰好站在车停时正对车门的位置,这样庶几可上。侥幸挤上吧,也成了沙丁鱼罐头,转身不便,动弹不得。更别提座位了。

前不久,因故到老张集,乘上了久违的、直达目的地的农公交。给了我全新的感受。

这种农公交比城里公交车略小。从起点站等客,每隔十来分钟发一班,这期间陆续有人上车,乘客大多是来城里办事的农村人。可能是同往一个地方,互相之间熟悉的人很多,就出现了现在城里公交上,绝少见的热闹景象,先上车与后上车的往往认识:

“你今各进城干么呀?”

“大婶走闺女回来啦!”

互相之间招呼不绝。我上车时,只有三五个乘客,便寻找一个靠近下客门的位置坐下。

不一会,上来一位四五十岁,模样黑瘦的中年男人,正巧跟我邻座的一位妇人熟识,未寒暄几句,迫不及待的诉起苦来: “大姐哎,辛辛苦苦造个窝,被人操得啰!苦了大半辈子,日子刚刚好过一点,这下要苦到临死!”“你就不能不搬吗?xx大爷家就没拆,还把屋前屋后都栽上冬青,整的跟小别墅似的。”

从对话中知道这位妇人已定居城里。这中年男子又道: “你不知道,那大爷家靠路边,交通方便。我不走,孤单单一家,路都沒有!”言语中充满无奈。一乘客插言:“你们不会联合起来拒绝拆迁么?”那男人道:“有钱人早就想走,不在乎钱多钱少。哪个跟你联合?”妇人又道:“拆迁不是有补偿款吗?”中年男人苦笑:“一平方只补五六百,连手工费都不够!”提起补偿费,激起了全车人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开批斗会。其中一个长相精灵的男人说:“补偿费都被干部落去啦,拆一平方,本来国家补偿xx钱,干部经手要落xx钱。”好像这里面的猫腻,他很清楚似的。

车刚要启动,又上来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认识者忙与之打招呼:“大爷,你今天回老家呀?退休后几年没回了吧?”老人道:“家里近门死了,回老家帮忙。”这个话题,又引起大家一阵感叹。由于青壮多外出打工,甚而至于老人出殡,连抬棺的人都找不全。

农公交有个特点,随处可下,招手即停,车到棉花,又上来一位妇人,恰巧和后座的一位妇女相熟,赶忙坐到了一起,拉起了家常,她们的谈话时不时飘进我的耳中,原来,后上车的这个女人,本有一个姐姐,生了一场病后,迷上了信神,整天和自己的丈夫在外面跑,走东家,串西家的传道,其它什么事也不问。这不,她们的老母亲过大寿,一分钱不花不说,连个人影都不见。大小事只得做妹妹的前后张罗。

我四点多钟即回程,车上,乘员稀少,一路无话。

        感谢关注淮阴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