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卖字往事

从1897年11月至1924年6月2日的27年间,张謇先生为了创办大生纱厂,维持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等慈善公益事业,在各种报刊不断登载卖字广告,筹集资金。这位状元公为事业苦心至此,倾其全力,令人肃然起敬。

张謇
早在1895年夏,张謇所拟《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便首次提出商务立国为肤浅之见,强国之本在于工,应以工立国。他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1897年,张謇更进一步提出,“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的思想。于是他弃官下海,下决心创办大生纱厂。

沪帐房啬老(张謇)鬻字收发计数详细清单封面

沪帐房啬老(张謇)鬻字收发计数详细清单

1897年11月,为大生纱厂募集股本时,张謇旅居上海,他患了呕吐泄泻之症,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非常虚弱。然而,还有更大的难题困扰着张謇,那就是囊中羞涩,他的旅费快用光了,于是扶病挥毫,鬻(yù 形声。zhōu本义:粥。引申为“卖”)字换钱,解决旅资不济和吃饭问题。第二年6月,在北京,张謇又一次旅费告罄,只好又一次写字鬻钱。到了1899年5月,张謇又到上海为大生纱厂集资,前后两月,期间所办之事花费较多,只好仍以鬻字补足。
张謇书法
而创办实业后,张謇逐渐倾向于以实业盈余支持慈善事业。他冲破了传统的“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观念,认为,欲兴慈善,必先励富,人富而后仁义。而致富之道就是发展实业,以实业盈余资助慈善。他指出:“若徒抱志愿而不得资本家之助,则二三十年无一事可成,安有地方慈善教育可说”。

张謇创办的第一所育婴堂

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15日,张謇为南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又不得不刊登“鬻字婴启”。张謇在这则广告中写道:“今发起通州新育婴堂,自三十二年(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开堂,至三十二年十二月初,收婴逾千数,原有经费仅银元四千,而用逾二万,……婴来又不可止也。仆不自尽其力,无以对凡应寡之人,而确为之自尽者,惟有鬻字。拟自三十四年正月元旦始,凡欲仆作字者,请皆以钱。钱到登记,字成即交,按季鬻满五百元即止。仆字不足道也,而以鬻字之钱当所育婴,百余婴之命绕于仆腕。”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国闻通信社总社广告部刊登张謇鬻字发单(沈飚收藏),记载了张謇分别在五月二十二至二十八和六月二十二、二十一日于申报、新闻报、时报刊登的七天、八天卖字广告,共计广告费贰百拾叁元贰角折洋贰百拾另肆元陆角捌分。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二十六日申刊三版刊登“张謇鬻字广告”(沈飚收藏)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26日,申刊三版刊登的“张謇鬻字广告”中写道:“南通前年歉,去年灾,农饥商疲而金融滞,下走岁人太谷,而所负地方慈善公益之债,年费钜万,无可解除,亦无旁贷也。求助人必无济无以,惟求诸己,往者以慈善事,一再鬻字,有例矣,鬻字犹劳工也,怱怱十余年,今致七十寗復胜劳,然无如何。自登报日起鬻字一月,任何人能助吾慈善公益事者,皆可以金钱使用吾的精力,不论所得多寡,限购一月,此一月內定每日捐二小时於字,无一字不纳於鬻,定例如下:联每副四尺,十二元,每尺加二元;单直幅、同堂幅每件四尺,十六元,每尺加四元;额字尺以内每字二十元,尺以外每字三十元,每加一尺加十元;扇册每页六元,卷每尺八元;碑志另议。真书加倍,泥金加倍,来文加倍。纸劣不书,来文不佳者不书,磨墨费加一元。收件处上海九江路二十二号大生沪亊务所。“

大生纱厂远眺

以上两次广告均明确了筹集经费的目的、用途,明确了楹联、单直幅、同堂幅、额、扇册、碑志的鬻字收费标准。张謇有一方卖字时加盖的图章。为此,友人曾写信劝他要注意影响,他回复这位朋友:“今仆鬻字, 自犹劳力換钱, 较买字者犹其钱酬劳力值也。一彼一此, 径情直遂。劳力者不必为受雇为耻, 给值者不必以出资为豪,其间绝无讳饰之处。”
1924年农历九月初一,71岁高龄的张謇放下了鬻字之笔,感慨良多,为此写了一首《鬻字告终以诗记之》的诗:大热何尝困老夫,七旬千纸落江湖。墨池径寸蛟龙泽,满眼良苗济得无。张謇鬻字,字字娟秀,笔笔灵动,满纸生辉,所以在家乡、在上海及江南一带流传很多。

张謇像

20世纪20年代, 张謇所营实业亏损连连,已无余利支撑慈善事业。他在寻求政府资助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完全依靠个人力量,鬻字以筹资。可见,由于种种原因,张謇以实业资助慈善的想法并没有完全实现,但这并不影响这一筹资方式的意义。
张謇的实业思想均是以民为本、以民生为底色的。有着实业之外的更大社会关怀和责任担当,不仅要振兴实业、发展经济,更要使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受益,改善和满足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业家,而是集士大夫理想与现代经营思想于一身的实业战略家、思想家。
作者简介:
顾永祥:南通著名收藏爱好者,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两百多篇有关研究文章,在收藏和研究张謇的实业公司股票上颇有见地。分别出版和与他人合作出版《张謇的实业公司股票》《南通地方纸币》《南通老商标》《南通红色货币》。参加电视纪录片《张謇》第三集“实业救国”录制。
沈飚:南通市海门区邮政局职工,张謇研究业余爱好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未至今,一直热心于收集整理南通地区的文史资料以及张謇研究相关实物史料。多次在省内外报刊《新民晚报》《南通日报》《海门日报》《张謇研究》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
稿

也许你身处南通,也许你远在异乡;也许你正青春年少,也许你已花甲耄耋……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在哪里,只要你有跟南通有关的故事,我们都期待你的来稿。

主题可以是关于南通的传统习俗、历史掌故、生活方式,舌尖美味等等诸多方面,文体不限,真实有料最重要,有图片、视频更欢迎。一经采用,即奉稿酬。

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沟通;稿件需为作者本人的原创作品,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