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争辩是对思想家的最高评价方式
抽象思辨对许多人来讲是一种苦难,而对我来说,在那些好日子里,却是一个节日,一份陶醉。——尼采
有人说尼采、萨特、加缪,是容易“鸡汤”化的哲学家,这一方面归功于他们文笔优美,适合鸡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不那么“哲学”。相比之下康德、黑格尔遭受的误解,则多在学术圈范围内。
尼采被誉为“诗人哲学家”,他一直追求摆脱体系来论述哲学,甚至想过用诗歌这种形式写作。
这让尼采的作品很适合引领人们进入哲学大门,但也注定遭受广泛的误解。
海德格尔对尼采情有独钟,他曾经在弗莱堡大学做了系列讲座专门讲尼采,《尼采》这本书就是海德格尔讲尼采的稿子整理而成。
一般情况下,老师讲解哲学家的思想或者哲学作品,多采用教科书的方式,先介绍这个人物的生平,主要著作,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著作的内容讲解一下。
海德格尔不同,他讲尼采有点“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意味。
当然这不是说他在讲尼采的时候“夹带私货”,因为理解哲学作品本来就有不同的进路,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海德格尔是用自己的理解重塑了尼采。
他的讲座有点像写论文的思路,讲座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是独立的一篇论文研究,题目都是现成的:《尼采的“存在者”研究》《尼采的艺术观》《尼采与传统形而上学》,等等。
这种讲解方式本身就很需要功底,只有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大师才能构建起来,一般学者只能望尘莫及。
而在讲座中,尼采也只是贯穿线索,穿起海德格尔对存在、艺术、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他时而回到古希腊哲学考察源头,时而又从古希腊接续到德国古典哲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谢林……这些名字都出现在《尼采》讲稿中,可以说海德格尔是借由尼采讲出他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内容丰富庞杂。
当然,海德格尔的演讲和他的《存在与时间》写作风格一样,非常有逻辑。他先在开篇介绍了整体思路:在“什么是存在者”这个问题下讨论尼采的“强力意志”。
“什么是存在者”自然是哲学问题,海德格尔在此为尼采正名:尼采不是人们所说的,不考虑抽象的哲学家,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讨论哲学。
“抽象思辨对许多人来讲是一种苦难,而对我来说,在那些好日子里,却是一个节日,一份陶醉。”——尼采
这是尼采在创作《强力意志》时写下的,结合尼采的头疼病,那些好日子也许与头疼有关。
但至少证明尼采不排斥抽象思辨,相反还认为这是节日。在海德格尔看来,抽象思辨是人类这种存在的最高的存在形式。
什么是存在者?
在尼采那里,一切存在都是一种生成。这种生成是具有意愿行为的,尼采在《强力意志》里将强力意志命名为一切存在者的基本特征。具有强力意志是存在者存在的基本特征,也即生成。
可以说,存在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身又是什么呢?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尼采把存在(强力意志)思考为永恒轮回。
永恒轮回不是佛教意义上的无限重复,不是停滞的现在,而是返回到自身中的现在。
这样,海德格尔从尼采那里回到了他的“私货”:时间。
时间是海德格尔关注一生的问题,他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就是从时间切入讨论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从永恒轮回这个思考可以看出,尼采思考了把存在和时间相连,但并没有深入。
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最后的形而上学哲学家。
可是,存在者为什么是强力意志?存在和永恒轮回又有什么关系?似乎一切都不明显,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是相矛盾的。
有人把永恒轮回理解为“生成的静止”,那和“生成”的存在者岂不矛盾?
由此,需要理解尼采的强力意志是怎样的生成,永恒轮回又是怎样的轮回。
这就是海德格尔讲稿的提纲,接下来他就要重点讲述“作为存在之最高规定性的永恒轮回”与“作为一切存在者之基本特征的强力意志”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