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18:先轻视后重视最终佩服,董其昌教会了我用笔用墨

启功论书绝句18:

万古江河有正传,无端毁誉别天渊。

史家自具阳秋笔,径说香光学米颠。

这首诗是启功先生在评论董其昌,诗中说对于董其昌,历史上的毁誉有天壤之别,有的说他好,也有的说他不好。关于董其昌的书法渊源,史书记载董其昌是受米芾影响的。

董其昌像

这首诗也是启功先生年轻时所写,明显感觉那时的脾气有点冲。后来在整理出书的时候,启功先生又为每首诗写了自注,详加评论。

启功自注:

董其昌。

余于董书,识解凡数变:初见之,觉其平凡无奇,有易视轻视之感。二十余岁学唐碑,苦不解笔锋出入之法。学赵学米,渐解笔之情,墨之趣。回顾董书,始知其甘苦。盖曾经熏习于诸家之长,而出之自然,不作畸轻畸重之态。再习草书,临阁帖,益知董于阁帖功力之深,不在邢子愿、王觉斯之下也。

董氏早岁曾学石刻小楷如宣示表、黄庭经之类,继见唐人墨迹,始悟笔法墨法之道,屡见于论书及题跋之语。余遂求敦煌石室唐人诸迹而临习玩味,书学有所进,端由于此。

自注中启功说起了对董其昌书法的认识,启老说自己刚开始看到董其昌书法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名不符实,很有轻视的感觉。二十多岁的时候,启老开始学习唐楷,因为是碑版书法,所以看不出用笔的出入之法。

董其昌书法

后来启老学赵孟、学米芾,渐渐了解了一些用笔之法,用墨的趣味。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董其昌的书法,才知道董其昌书法能有这样的成就确实不容易。董其昌书法也是在长期学习各家基础之上,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书风自然,没有任何的忸怩之态。

后来启功在学习草书的时候,临习《淳化阁帖》中的二王法书,真正感受到董其昌在阁帖上下的功夫之深,不在邢侗、王铎之下,这一点让启老非常佩服。

董其昌早年学习书法是从石刻小楷开始下手的,主要学习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后来看到了唐人墨迹书法,才真正领悟到书法的笔法、墨法之道,这一点在董其昌的各种论书及题跋内容中都有记述。

董其昌临帖书法

启老受董其昌影响,开始去敦煌唐人写经墨迹中去求法,这一点确实在启老的小楷中能有体现。例如下图,启功先生的《灵飞经》题跋,深得唐人写经书法笔法和神韵,看起来很像《灵飞经》的风格。

启功临唐人写经小楷

而且,启老也留下了大量的临唐人写经的墨迹,并且在论书诗中也反复强调应该重视唐人写经的墨迹书法。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启功先生对于书法才真正的有所认识。

由此可见,董其昌书法对启功先生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虽然董其昌的书法很好,但是在清代的时候也遭到了康有为、包世臣等碑派人物的批评。

例如,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云:

“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军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康有为认为董其昌书法虽然很有盛名,但是看起来好像是辟谷的道士,瘦弱无力,如果遇到大将军列阵,都不敢下山了。但启功先生则认为不然,于是接下来的自注中,启功先生为董其昌打抱不平,说到:

世人与董书,或誉或毁,莫非自其外貌著论,而董之由晋唐规格以至放笔挥洒,其途盖启自襄阳,乃信《明史》本传中“书学米芾”之说,最为得髓。

启老在自注中说,世人对董其昌的书法有的赞誉,有的诋毁,无非都是从其书法的外貌上来看。而董其昌的书法是由晋唐书法入手建立了规矩,后来之所以能放笔挥洒,是应该受到了米芾书法的启示。《明史》中董其昌本传中有记载“书学米芾”的说法,启老觉得这句话最到位。

看了启老对董其昌的书法论述,我自己也颇有感受。对董其昌的书法,我之前也确实一直觉得不怎么样。后来,也是因为启老的这些话,让我再认真去读董帖,看得多了,时间长了,确实如启老所述:出入规矩,而又挥洒自如。

不知道大家对董其昌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