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危机(小小说)
2009年的四月上旬,淮北大地草长莺飞,花红柳绿,阳光明媚。我的心情在那几天却糟糕透了,像掉进了冰窖,被彻骨的寒意笼罩。我遇到了从教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当时我教两班高一的语文课,担任四班班主任。高一下学期清明节后需要分文理科,我班被定为理科班,经分科考试进了二十多位新同学,其中一位叫小海的男生成绩是班里最后一名。此前我不代他的课,只是有点面熟,点名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他。他衣着朴素,个子不高,面无表情,眼眯着,给人没睡醒的感觉。我对新的班级同学提出了一系列班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因为事情多,我还来不及找新同学谈话,做进一步的了解。
分好班的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我值班巡视班级,看到学生在安静地学习,我很满意,就没出声,因为不想打扰学生,就放轻脚步在班内转一圈。当我转到小海的座位前时,他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厚厚的书,由于太投入,根本没注意我到他跟前。我发现那书不是学习用书,便伸手抓了过来。粗略翻了一下,是一部充满“怪力乱神”,内容不健康的网络小说,也是我三令五申不准看的一种读物。看来他一点都没把我的话当回事。我很生气,入班才第二天就这样,成绩本来就差,还不努力学习,在自习课竟然看这种书。我厉声让他站起来,质问他为什么不遵守纪律,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书上。他头低着,一声不吭。看他那样子,我更加生气,也为了惩一儆百,我用那本厚书朝小海肩上敲了几下,实际上并没用力。然后用力撕碎扔进了垃圾桶。又要求他写出检讨书,保证以后不再看此类读物。就气冲冲地回办公室了。
第二天我去上课时,发现小海没在班内,问学生,只有一个学生说早上上学时迎着小海出校园了,但没说去哪里。刚一下课,我从他原来的班主任那里找来小海家的电话,问他家长小海回家没有?回答说没有。我简要说明情况,让小海父亲问问附近的亲戚,看有没有到亲戚家里去。开始他父亲态度很客气,让我不要担心,没有什么事。小孩子有错就要批评,即使打几下也没什么。他这样一说,我才稍微放心些。
但到了次天中午,小海仍然没回家也没回校,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在和小海父亲沟通时,他的态度恶劣起来,说已经问过别人,是我打他儿子很厉害,小海害怕才离校出走的。让我赶紧给他找儿子,如果出了意外,我要负全部责任。我解释不是他说的那样。他根本不听。声明就是我的责任,只要找到人,开除都行。我赶紧找校长汇报事情的前后经过,商讨办法。校长倒没多着急,安慰我说:“你只要没殴打他,就不用急,先问问有没有知情的学生,再到附近的网吧打听一下。他人小,没有谋生技能,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在外面闲逛几天,想家自己就回来了,这种事情我处理过好几起了。回来后要严肃处理他。另外告诫我以后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不能急躁,否则容易出问题,一定要引以为戒。”
校长的话让我的心情安定些许,随后我仔细地在学生间展开调查。了解到小海的身世,他母亲是四川人,被人骗到此地与小海父亲结婚,因为住在山窝里的小海父亲家太穷,生下小海两年后,其母还是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海从小缺乏母爱,父亲靠打零工过日子,他跟奶奶长大,性格孤僻,上初中时就喜欢上网,后来又迷上了网络小说。我到他宿舍查看,发现他床头还放着五本网络小说,并且被头被火烧了一大块,室友说是小海为了快些还租的书,晚上停电后点蜡烛看书太晚,睡着了烛火烧的。幸亏有人呛醒,扑灭了火,没酿成大祸。我既同情小海的不幸身世,又气愤他的不争气。终于有学生向我透露:小海早已厌学,他这次出走是故意的,你批评了他,就要让你为难着急。他走时向同学借了一百多块钱,说在外打工不回来了。去哪里不知道,还不让告诉你这些。十六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心机让我震惊。
小海的父亲一天几个电话让我给他找孩子,口气也越来越难听,甚至小海年迈的奶奶也来到学校找我要孩子。而小海却依然无影无踪,危机之下,我几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在半夜十二点多带人到周围网吧找个遍,没有。知道他喜欢上网,我让所有学生留意他的上线动态。我到公安局去询问,局里让他家人先到辖区派出所报案,再作为失踪人口上报。小海家人又不愿意报案,只让我找人。我人生中从来没觉得日子这样委屈难过和窝囊。这一切就因为我批评了一位不守纪律的学生,无非是急躁了点,没注意方式。我有多大的错呢?唉,严师难做啊!一天又一天,在煎熬中六天过去了,我有些绝望,心想:随便吧,我没有什么办法。就在第七天的晚上,我接到小海父亲的电话,看到这个催命的号码,我的火气也来了,准备和他据理力争。但这次他的声音很轻,说孩子回家了,让我不要再找了。一瞬间,我像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所有的烦恼都飞到了九霄云外。那种被枪顶着脑门的危机感消除了。
我让他明天带小海来学校一趟,把事情说清楚。第二天父子俩来了,出走七天的小海一脸憔悴,低着头不吭一声。还是他父亲说了他这几天的经历:小海先从学校到了县城,漫无目的闲逛一阵后,随意上了一辆淮北前往涡阳的公交车。到涡阳以后,他在街道饭店或工厂找工作,人家一看就知道是离家出走的孩子,不愿收他,劝他赶紧回家。他的钱花完后,没地方吃住,就找个避风的地方呆了一夜,又冷又饿,讨点吃的,无处可去,只好回家,没钱买票,就走着回来,足足走了一百多里地。
本来我打算见到小海后,狠狠批评一顿解解气。但见到他那样子,听了他的经历后,我突然一点也不气了,开始同情起他,这只是个缺少关爱的孩子而已。我让他认识自己做的不对,我也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如果他想继续上学就进班吧,我还会好好对他。但学校对他的违纪行为要给予处分。他父子俩要回家商量。后来转学去了一所技校。
这件危机过去很久了,我至今不能忘怀,它给我以后敲响了警钟,“吃一堑,长一智。”当我做事有了急躁情绪时,曾经的危机就浮现在眼前,让我警醒,做事把握分寸,多年过去了,我身上再也没发生类似的事情。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7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七十余篇,四十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