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将世家
二、古代为将世家
史家有言“为将不过三代,三代必折,伤天和故。”就是说出过名将的家族,不能连续三代都出将军,要不一定会失败,因为杀伤太多,有伤天和。虽然这样说,中国历史上除了杨家将,还是有一些名垂青史的名将家族。
(一)秦国王翦家族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贲,王翦之子,秦国将领,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代楚。曾率兵攻燕国辽东地,俘虏燕王喜,灭燕。又回师攻代国,俘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又率军从燕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齐,统一中国。因功被封为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邪。
王离,王贲的儿子,王翦孙,为秦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他奉命率军南下与章邯等共围张耳反秦军于钜鹿。后为项羽率援军击破,被虏。
(二)秦国蒙武家族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及蒙毅皆为秦名将。
蒙武,在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初年是秦国最重要的将领。其子蒙恬也是秦国的名将,曾击退匈奴和筑造长城。另一子蒙毅也曾带兵,并担任上卿。
(三)李信家族
李信,战国末期的秦国名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祖先。
李广,中国西汉名将,因作战勇猛,称之为飞将军,匈奴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敢,李广之幼子。元狩四年李广死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后李敢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
李陵,李广之孙。初为西汉将领,在与匈奴战于浚稽山时,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李穆,李陵后裔,北周名将,屡建奇功。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封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
(四)折氏家族
折(she)姓,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后折姓在宋代因得罪了朝廷,所以后来有许多改为“佘”姓。
折家将起自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以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为根据地,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一时传为美谈。
第二代折家将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传说折德扆有一女,嫁给了名将杨业,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折(佘)太君。
第三代折家将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屡有战功。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
第四代折家将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折家将第五代主要有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第六代折家将以折克行最为知名,他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
第七代折家将有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适、折可求等人。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折可适随种谔征战。
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俱为一时名将。
(五)种氏家族
种世衡,大儒种放之子,北宋一朝种家将的开山人。为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种诂、种诊、种谘、种詠、种谔、种说、种记、种谊,这是第二代种家将。种诂、种诊、种谔各统领种世衡之一部,世称“三种”,均为宋朝大将,颇有战功。这一代种家将中,以种谔、种谊最为知名。《水浒传》中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指的就是种谔。种谊是种世衡的小儿子,好读书,治军严。
种师道,北宋名将,种世衡之孙,著名北宋末期贤士、军事家。种师道因得罪当朝权臣,屡遭贬谪。金人南下,宋钦宗急招入京,成为宋军的最高指挥官。然徽宗、钦宗决策反复无常,种师道有职无权,终致靖康之难。故京师失守后,宋钦宗捶胸言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致如此!”
(六)薛仁贵家族
薛礼(614年—683年),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将军,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是北魏将领薛安都的六世孙,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
薛仁贵长子薛讷亦是唐朝大将,也是《说唐演义》人物薛丁山的原型。《新唐书》说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薛嵩,《薛刚反唐》里薛刚的原型,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