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传说(六)
龙门山下话鲤鱼
(一)美国鲤鱼
上世纪70年代的北美洲,因藻类生长失控,造成河流严重污染。美国政府为清理这些水生植物,从亚洲引入“鲤鱼”。
鲤鱼不仅适应性强,繁殖力也强,寿命还很长。所以没用几年,除藻问题便得以圆满解决。
然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鲤鱼身为外来物种,几乎没有天敌,开始迅猛扩张,美国多条水域,鲤鱼泛滥成灾。
当水藻减少到极致,又是一种新的失衡。植物不够吃,它们开始大肆侵吞本土鱼类,很有取而代之之势,亦称生态危机,美国人慌了。
有人说,鲤鱼太腥,美国人笨,不会烹饪;有人说,鲤鱼多刺,美国人不会用筷子,挑不了鱼骨,怕扎喉。总之,美国人不吃鲤鱼,所以,鲤鱼越来越多。
黄河大鲤鱼,在河洛地区,是传统名菜。去鳞去腮去内脏,留须留尾留鱼翅,双面打花刀,加盐腌渍,挂糊油炸呈弓形,摆盘浇糖醋汁,即成。
鱼在盘内,昂首翘尾,颇有跃姿,呼作"鲤鱼跳龙门",不仅味道美,喻意也美。
美国人大概不屑于如此,因为他们压根不理解鲤鱼跳龙门的含义。
(二)鲤鱼跳龙门
鱼儿也有故乡。伊河鱼的故乡,在南山之南,此南山曰熊耳山。
山势起起伏伏,海拔越来越低,伊水时缓时急,不知拐了多少道弯弯,老家变得渐行渐远。出了龙门山,进入平原,水流变缓,水面变宽。故乡的山峦美景,再难望见。
谁说鱼儿的记忆只有七秒,它也有乡愁。多少回梦里观奇峰,醒来身在芦苇滩;天涯何处景最美,山河至秀龙门南。
身不由己,沿河道前行,先入洛水,再进黄河,伊河鱼有了第二故乡。
偶遇一群黄河鲤鱼,它们相居为邻。这些黄河鲤鱼,祖籍孟津,黄河里出生,黄河里成长,生活条件优越,个个身强体壮。
人生各有各的缺憾,各有各的好奇心。当伊河鱼讲起南山往事,鲤鱼们听得入了迷,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伊河鱼无奈告知,逆流而上,道阻且长,龙门水急,关隘难闯。
为了一睹美景,黄河鲤鱼立志前往。沿黄河入洛河,沿洛河入伊河,一路逆向,终于到了龙门。
水流不是一般的湍急;南山之南的美景,一定不是普通的秀丽。
心有所向,便有了前进的信念,最终化作巨大的力量。终于,有一只鲤鱼不畏艰险,跳过了龙门。随之,奇迹发生了,跃过龙门的鲤鱼,竟变成了真龙,它轻轻摇身,即腾云驾雾,山南所有美景,尽收眼底。
如科举考试一样,不是所有的鲤鱼,全能跃过龙门。其中绝大部分,跳起后,撞头成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凡。
李白有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三)中国鲤文化
之所以选鲤鱼作为跳龙门的主角,是因为中国鲤文化的特殊性。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赐他一尾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便将儿子取名孔鲤。重为国君之礼,足见鲤鱼的名贵。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窑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鱼传尺素的由来。
这里的鲤鱼,指信匣。古人的信匣,是鱼形木盒,准确的讲,是鲤鱼形,因为鲤鱼能飞跃江湖,传达心意,是美好的寄托。
鲤鱼是常见的水中生物,在惊涛骇浪中,总能奋力跳出水面。它超强的生命力,使人羡慕;超强的繁殖力,又使人幻想。在古代文献中,鲤鱼作为“诸鱼之长”,还有神龙变化、呼风唤雨的本领,许多神仙的座驾,都是鲤鱼。
鲤鱼的高光时刻,是在唐代。唐朝的国姓是李,“鲤”和“李”谐音,因此,鲤鱼在唐时颇显尊贵,老百姓不能吃鲤鱼。唐《酉阳杂俎》中有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不得吃,卖者杖六十”。
唐之前的兵符,多是虎符,即老虎外形的兵符。唐朝之后,虎符改为鱼符,即鲤鱼外形的兵符。更改的原因,是为了避讳,因为唐高祖李渊祖父的名字是“李虎“。用鲤鱼形做兵符,表明它开始代表权力。
在古诗中,有大量关于鲤鱼的典故,“鲤跃龙门”,“孔鲤过庭”,“琴高乘鲤”等等,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位置的重要。甚至《本草纲目》里,记录有三十一种鱼类,鲤鱼亦排在首位。
鲤鱼,在中国文化里,代表了金榜题名,代表了吉祥瑞气,代表了书信联络,代表了权力地位,甚至与孝道也有关联。
(四)日本鲤文化
日本的儿童节有三个。
三月三日,是女孩节。此时樱花盛开,应该是大人们借此祝福女儿,长得像樱花一样美丽动人吧。
与之相对应的,五月五日,是男孩节。
十一月十五日,叫三五七节,即当年满三岁五岁七岁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过这个节日。
五月五日男孩节,非常隆重,听说已定为公休日。为祝福家里男孩,每家每户都做鲤鱼旗。用纸或布,做成空心鲤鱼的形状,串在竹竿上,悬于屋顶。
鲤鱼旗有黑、红和青蓝三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家中有多少男孩,就要挂多少青蓝旗。
清风吹来,旗子迎风飘扬,仿佛一条条鲤鱼,游弋水间,跳跃翻滚。
除了高悬“鲤鱼旗”,夜晚还要点上鲤形灯。
无他,因为日本人深刻了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大人们借鲤鱼形像,寄托美好愿望。
悬鲤鱼旗,始于日本江户时代,大概明末清初时,可谓源远流长。听说现在日本人纹身,都很喜欢鲤鱼图案。
(五)后记
就鲤鱼一事而言,对比美国和日本,后者是智慧的,他们懂得学习中国,显得特别有文化。
(完)
注:
1、以上部分虚构,如与史料冲突,以史料为准。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