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体裁常识简述

古代诗歌体裁常识简述

一、关于诗、歌

最初,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独的艺术形式。从《诗经》到两汉、六朝的乐府诗,三唐五代两宋的曲子词,元明清的南北曲,都是歌;只有不与音乐、舞蹈相联系的、单纯朗诵的才是诗。

今天,我们已很难发现“诗”与“歌”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历史发展顺序上是不同的:“歌”总是先于“诗”,“诗”的一切体裁形式都能从“歌”中找到源头;“歌”的形式总是发展变化的,“诗”的形式总是相对稳定的。

二、诗歌的体裁

“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分类的概念,所讨论的问题是此种形式与他种形式之间的区别、同种形式的共性。我们讨论诗歌的体裁,首先要把诗歌同散文区别开来。诗歌同散文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句子篇章结构的规律性,在于修辞的积极性,在于句子的节奏性和句子末尾音节的和谐性。这是一切诗歌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诗歌内部各种体式的区别,是在这些基本同一性之下的差别性。

诗歌体裁划分的大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及中间存在的过渡形式——半自由诗。这样就构成了诗歌形式分类的基本框架。

三、自由诗

最早出现的诗歌都是自由诗。所谓自由诗,是说它仅仅具备诗歌与散文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其它方面没有附加的任何艺术形式上的限制。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无定字,韵无定位,音无定则。

中国古代的自由诗,可以分为民间歌谣、骚体诗、乐府民歌和杂言诗四种基本体裁。

四、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与后世的诗歌相比,句子不受字数限制,篇幅不受行数限制,用韵位置不固定,韵律也很自由。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彻底的自由诗。民间歌谣的自由属性还表现在具体作品形态的不确定。一首民间歌谣被创作出来以后,是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保留的。在传播当中,人们会对其中的句子、用词、节奏、韵律等作一些修正,使之在艺术和思想上更具感染力,所以它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民间歌谣也有一些个性:

1.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唱的,而不是诵的,是歌词,而不是狭义的诗;

2.四言句最多,占主导地位;

3.每篇行数以双数的居多;

4.出现了三言句、五言句、六言句和七言句,有杂言倾向;

5.出现了骚体诗的雏形。

四言句式是上古民间歌谣的基本形式,所以自《诗经》起,四言诗首先登上了正统诗歌的宝座。四言诗只有两个双音步,没有单音步,在节奏上死板,在表达的空间上局促,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些缺点便越来越明显。为了表达的需要,也为了节奏富于变化,屈原第一个学习南方民歌和上古歌谣中的一唱三叹的句式,创作了篇幅宏大、数量可观的骚体诗。

骚体诗有以下两个特点:

1.用叹词“兮”连接两小句构成一个较长的句子,或者放在句子末尾,连接下一句,使诗句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2.句式突破了四言正体,向三言小句方向(如《国殇》)和五言句型(如《东君》)、七言长句(如《橘颂》)方向变革。

五、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与民间歌谣的不同,在于它是被官方加工和认可过的。汉武帝创建乐府,作为宫廷礼仪的音乐机构和从民间采风的专门机构,后来渐把这个机构创作的歌曲和采集加工的民歌称为乐府,才有了乐府民歌这个新的诗歌体裁称谓。乐府民歌的出现有两大意义:

1.被官方采集加工过的民歌,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民歌的原始状态;

2.被官方采集加工过的民歌的广泛传播,使民歌中的最新艺术成就,能够被众多的文人借鉴,使个别的艺术进步变为全社会的历史性的艺术进步。

六、半自由诗

所谓半自由诗,就是形式比自由诗固定、比格律诗灵活的诗体。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有定字,字无定声,韵有定位。中国古代的半自由诗,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三种基本体裁。

四言诗定型于商周时代,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诗歌体裁发展历史上,作为正宗,“统治”了1000年以上。特别是《诗经》的刊定并作为经典,使之对中国诗歌体裁发展历史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四言诗的句式庄严肃穆,适合在官方场合使用,至今在一些碑文等创作中,还有人常常使用。但是,四言诗毕竟句子规模短小,节奏形式单一,语法关系受到较大局限,艺术表现力不够充分。当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需要反映的内容对于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就必然会冲击他的霸主地位。

五言诗形成于汉代,源出于乐府,形成于《古诗十九首》,繁荣于建安时代,普及于六朝。在四言诗的基础上句子规模扩大了25%,节奏形式虽然依旧以双音步为主,但同时增加了单音步,单音步的位置插在两个双音步的中间(插腰)或者添在两个双音步的末尾(添尾),使诗歌的节奏从单纯的双音步的凝重,变为双音步为主、单音步错杂其间的流畅,是对诗歌节奏形式的革命,是从自由诗向格律化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由于句子规模的扩大,为表现更加复杂的语法关系增加了可能性,丰富了表现力。

七言诗脱胎于骚体,初见于西汉,发育于建安及六朝,突飞猛进于初盛唐,与近体诗同时成为唐以后的主要诗歌体裁。七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1、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具规律性,除了首句一般要押韵之外在偶数句末尾都要押韵,有些作品(如“柏梁体”)要求句句押韵;一般以换韵为正格,但也允许不换韵;

2、在句子规模上实现了进一步拓展,篇章句数可以成双也可以不成双;

3、在节奏形式上,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双音步”,增强了语音上的流畅感;

4、句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语法关系更加复杂成为可能,为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开辟了广阔天地,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5、篇章规模极大地拓展,既适用于抒情,也适用于叙事,产生了《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鸿篇巨制。

七、格律诗

格律诗包括近体诗和词、曲。格律诗滥觞于南朝,成熟于唐代,发展于宋元,使中国诗歌成为在世界民族之林诗歌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具体地说其共性要素就是:

1、式有定名,即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名称;

2、首有定句,即每首的句数是固定的(排律是大体固定的);

3、句有定字,即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

4、辞有定格,即在某些地方采用某中特定的修辞手法是固定的,如律诗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用对偶;

5、字有定声,即每句诗的每个字声律按特定的规则排列;

6、章有定律,即符合声律的句子按特定的规则组合;

7、韵有定位,即根据声律规则,某句不押韵、某句必须押韵。

我国古代的格律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近体诗(格律诗)和曲子词、南北曲(格律歌)。

八、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今”和“近”字面上都是现代的意思,这个概念产生于唐代,完全格律化的诗歌形成于初唐,因而对于唐人来说,叫做“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这个概念一直被使用了1300多年,没有改变。

近体诗的具体形式分类,有律诗、律绝、排律(长律)等三种基本形式,又细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类,共六种,每种又各分四种格式。

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原则上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句内讲替,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七言律诗是七言古诗和五言律诗嫁接而生成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七古的句式,吸收了五言律诗的原则: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句内讲替,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首句和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不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三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第二和第三个双音步中间或者句子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绝句,往往称为“截句”、“断句”,意思是截取律诗的一半,可以截取前四句、后四句或者中四句。五言绝句的格律要素与五言律诗紧密联系,略有区别。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副产品,与七律同时出现于初唐,虽然篇幅短小,但句式舒展,生命力极强,自产生后,一直与七律并驾齐驱,并且先于七律成为近体诗的主导。七言绝句的格律要素与七言律诗紧密联系,略有区别。

九、词

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是格律歌,每一种词牌,都有被公认的典型形式。词牌,就是特定字数篇幅、段式结构、句式组合、用韵方式、韵脚安排、平仄格律的诗歌形式的名称。在三唐、五代、两宋,人们是按照相应的曲调填词,总的旋律、乐句、乐段、乐章所提供的歌词空间是大体确定的。

词的分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方法。宋代仅仅分为“大词”“小词”,并且没有严格的界线,只是相对概念而已。到了明代,产生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的概念。这种分类只能区别篇幅,对于认识词调之间的形式共性帮助不大。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按照词的段式结构分为单调(一段式)、双调(二段式)、三叠(三段式)、四叠(四段式),这种方法比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更能够体现同类中的共性。

十、曲

曲是流行于元明时代的一类诗歌形式,与诗、词并称。曲是和乐的,作为音乐,它们有固定的宫调和乐谱(曲调),作为诗歌,是乐曲的唱词,所以也叫“词”“乐府”。

元曲的兴起发端于词。早在北宋出现的诸宫调,是南北曲的原初形式。流行于元代的北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大类。元杂剧是元代的戏剧,唱词用北曲,产生于北方,是宋代杂剧诸宫调的发展,融合说唱、舞蹈。一般分四折,以四套不同的宫调曲牌演唱,有时另有楔子。散曲是古代诗歌的一个种类,配合音乐,有固定的曲牌,每个曲牌有固定的字数、句数、韵脚位置和平仄格式,可以加衬字。按体裁类别分为小令(指不成套的曲,与套数相对应。)和套数(指把相同宫调的曲牌串联起来,构成较大的篇幅,以容纳要表现的复杂内容。套曲根据用途分为“剧曲套”和“散曲套”。“散曲套”也叫“散套”“套数”)。南曲是宋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流行于江南的文学艺术形式,属于“曲”的一类,是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北曲并称

曲与词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在曲牌前面注明宫调。其实词也是有宫调的,只是一般不在词牌前面标注。甚至古乐府也是有宫调的。“宫”表明这支曲子是用大调音阶的,以“宫”声为主音,“调”表明这支曲子是用小调音阶或者其它民族调式,以“羽”或者“商”、“角”声为主音。

(0)

相关推荐

  • 秋夜诗谈

    秋夜诗谈 文/张红兵 学习诗词一年有余,闲暇阅读的诗集,众多方家的诗评.解.注.也不少,从中学得不少文学知识(和写作的方法),但结合现实写作也的确存在不少困惑.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与初学诗词的文友作一下交 ...

  • 古诗[古代诗歌的泛称]

    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

  • 宋词第1讲

    词的基础知识 第一讲 词的基础知识·<十六字令>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一代文学之圣.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代.从广义上来 ...

  • 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2021-06-16 17:09:06) 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目录 第一部分: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整理 姓名称谓  古代官职  科举制度 风俗礼仪  文史典籍  饮食器用 音乐 ...

  •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模板:4大核心考点精简提炼

    知识点一: 古典诗歌常见题材(通过题材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 咏史怀古诗-----借古人,古迹抒发情感的诗 判断关键字-----怀古,古人,古迹,古地名命名 思想感情: 1.借古讽今(批判****的现实 ...

  •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之古诗词七大题材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之古诗词七大题材

  • 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杜甫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岑参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②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岑参 岸雨③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 ...

  •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集锦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

  • 【2021一轮备考·古代诗歌鉴赏2】各地联考最新试题专题汇编之古诗鉴赏二(10题)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二)(共10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 ★★★★★2021备考进行时 题目质量五星级 语文畅学优荣誉推出 转载请 ...

  • 2022年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训练

    一.(武汉武昌区2021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2021一轮备考·古代诗歌鉴赏1】各地联考最新试题专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0题)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一)(共10题)   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