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中的“霸道总裁”—— 战汉玉龙!

许慎《说文解字.鱼部》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最初,古人把龙想像为“百虫之长”,把龙当做保护神来崇拜,赋予龙种种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

绞丝龙形玉佩

洛阳金村出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奴隶社会,人们把龙说成“鳞虫之长”,是掌管雨水的水神,龙成为古人敬奉、祭祀的神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而到了封建社会,龙又成了专制皇权的象征。时间越长,人们所赋予龙的文化内涵越丰富,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某种政治、宗教或文化、审美意义的目的,龙纹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龙凤纹佩

洛阳金村出土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双龙纹玉组佩珩

洛阳金村出土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透雕龙虎饰谷粒纹玉璧

洛阳金村出土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总体上说,龙纹造型走的是一条由多元化向规范化、宗教化向艺术化发展的道路。

因此,探讨和研究古代玉龙纹饰造型,既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龙器形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可以作为古代玉器鉴定和断代的一个依据。

绞丝龙形玉佩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借用曹操之口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玉在古代文化中同样也是道德和高贵的象征,将玉和龙的结合琢磨产生的龙形玉佩也就成为玉器雕中最普遍的题材。

在中国玉器史上,战国至西汉是一个工艺高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以及铁器和砣机的使用带来了琢玉工艺革命,使玉器一改几千年来的古朴,而变得精雕细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司水灵物和通天神兽,成为人们的吉祥瑞符。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有着深厚的精神底蕴。

玉龙

洛阳金村出土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双龙玉佩

洛阳金村出土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龙的形象是融合而成的,体现出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龙是为造福众生而创造的,体现出福生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龙的形象是与时俱进的,在演变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文明轨迹。

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的繁荣发展时期,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王公贵族的“争于奢侈”,都促进了玉器制造业的兴旺发达。

“龙,东方之兽也,皇帝圣仁,故仁德观”,西汉初年,龙成为专制皇权的象征。因此,龙纹及龙的气势和神韵更为汉代玉文化增添了异彩。

汉龙,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纹造型的真正定型期。

龙纹是汉代玉器中使用较多的纹样。西汉早期玉器中的一些龙纹同战国玉器上的一些龙纹类似,如一些玉锁两端的龙首,上唇厚大而上卷,整体上近似祀形,环形墨中心或饰玉龙,其形似国而且唇似刃,为弧形的斧锁。

西汉中期龙纹形状有了很大的变化,龙纹可以分为三类:

侧面兽身龙纹。这类龙纹类似后来的以闪,龙身或似兽身,或将兽身拉长,有些龙的身上饰有鳞片纹。龙尾多似虎尾,长且端部回卷。

龙首纹。可分为正面龙首及侧面龙首,以侧面龙首为多。侧面龙首的唇变为长条状,上唇上翘或上卷,嘴微张,眼的上祀为额头,呈商矗状。

有很多龙的额头端部是向前的尖状,头顶有一个角往往为弧状。正面龙头主要见于饰有龙纹的玉璧,玉璧上分出内外几层环形区,或于外区饰几组龙首纹。

作品的风格与战国时的作品类似。江苏扬州老虎墩汉墓出土的一件玉环,其正面龙首,形似蝇头,整体似长祀形下唇极长。

铊身龙纹。龙身地长,或为曲身的玉佩,或为环状的玉佩。环状的玉佩往往带有一个龙足,呈后蹬状。

螭纹:战国器物中出现了一种头形似虎头的动物纹样。

人们认为这便是文献中所谓的岫。这类纹饰在玉器中大量出现,一直延用到清代。汉代玉器中装饰琮纹的作品非常多,目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后世的作品装饰的烟纹,大多是在汉代铜纹的样式上浪儿而来,整体上相似,局部有很大变化。

汉代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头型、五官、身型、角、足、尾等方面。摘头的上部横宽,近似于长祀形或椭圆形。

下部为鼻,异型变窄而明显前凸,呈横条形、斧袖形、凸样形、锥形等不同的样式。

耳有几种:短耳,向两侧根出。几式耳,两耳各呈几字形。叉式耳,两耳似双股叉自头顶上竖。环形打洼耳两耳根部各有一个圆形的洼坑。

给限的形状有几种:圆球形、阴刻水滴形、阴刻横线形、阴刻环形。蝎尾较长,主要有两式。

一为分叉式,或三叉,或两叉,其中一叉为主叉,较长,另一叉在其旁,尾端曲卷。一为虎尾式,似虎尾粗而长,端部回曲,有些上面饰有绳纹。

汉代早期玉龙之首近似战国龙的形状,风格与战国晚期玉龙较为相似。到了中晚期,龙首逐渐变长,随着龙首的拉长,龙嘴也相应开阔了,嘴角的长度几乎相当于它的整个头部。

嘴唇上翘,上、下獠牙尖利,眉、额、鄂部的棱角分明硬折,角从头部向后或向上伸卷,眼眶较大,上拱,眼球呈垂囊形,龙体用一些阳线勾勒出各个部位及轮廓,或刻有简单的变体勾云纹、T形纹、滴水纹、柳叶纹等纹饰。

体态依然呈卷曲状,但较战国龙动态大、气势足。而且线条婉转流畅,并常作前肢支撑,后肢弯曲或直立状,或飞腾翻转、张牙舞爪,充满了威力无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霸气。

玉龙常用粗细相间的线条勾勒而成,细线由于线条纤细,边沿隐约能见毛道,因而称关注古玉虫其为“游丝毛雕”;粗线的特征十分明显,呈婉转柔和状。

起刀和收刀处,斜刀骤然尖收,立体中间段刀槽宽阔,是典型的“汉八刀”工艺。

从琢玉工艺上观察,推磨、打凹、镂孔、细刻,使龙的强劲的肌理与生动的形态,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汉代玉龙造型优美,生气勃勃,已从红山文化那种简单的团形龙,发展到了有角、有尾、四肢齐全、与后世相差无几的神龙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精神、最具魅力的玉龙。

汉代玉龙的龙身向盘形发展,一龙的四足吸收瑞兽的特征呈尖爪状;龙的头部似马头,龙角似马鬃,细长尤如宽带;龙耳极小;汉代玉龙的眼睛基本是外方内圆。

其形状多种有方圆形眼、带梢椭圆形眼,不论何种龙眼,均炯炯有神,可谓画龙点睛。此时龙身上还出现了飞翼。

有的龙近似蟠螭纹,龙尾呈单尾或分岔尾。而龙纹与其它纹饰组合的图案频频出现也成为汉代玉器的一大特点。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十六节龙形玉佩(局部)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玉璜 鸿山遗址博物馆

战国 玉镂雕螭龙合璧 故宫博物院

战国 玉镂雕双龙首佩 故宫博物院

战国 蟠龙纹玉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青玉龙 故宫博物院

战国 青玉龙形佩 河南博物馆

战国 双龙管形玉佩 鸿山遗址博物馆

战国时期的玉龙极为发达,不仅雕琢精细繁密的纹饰,而且形制多样,现将其样式特征总结如下:

战国玉龙从造型上大致可分为独体玉龙和双首玉龙两种。其形状有璜形、玦形、螺旋形、S形、W形及有翼形几种。

出土的楚国盘折状玉龙,其身、首、尾、足常相连成一器,并多呈扁平狭长状,不如其他地区玉龙伸展,这也是分辨楚国玉龙的原则之一。

战国玉龙也常与其它主题纹饰合雕,大约可分为龙螭合雕、龙凤(鸟)合雕、龙凤蛇合雕、龙凤饕餮合雕、环璧合雕等。

在装饰方式上,除最常见的谷纹外,其装饰纹饰还包括云纹、鳞纹、丝束纹、羽毛纹、回卷纹、菱形圆形等纹饰。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的玉龙,无论是形制或纹饰上,较商周时期的更加短小严谨,有明显的突破与超越。

一、龙首

大多为椭圆形或尖圆形,又有方形锐角。龙首方向可分为:

1.顺势前倾

2.回首上扬

3.回首下垂

4.回首平正

二、龙角

战国早期玉龙角多不明显,至战国晚期则出现尖翘卷角,形制极为夸张华丽,并具有飞扬的姿态,对后代龙角造型影响很大。大致可分为:

1.长翘平截

2.尖翘卷角分叉

3.尖翘卷角不分叉

三、龙唇

战国玉龙的上下唇的变化很多,并且上长下短。大致可分为:

1.闭口

2.开口上方圆下平截

3.开口上方圆下卷翘

4.开口上卷翘下卷翘,楚墓出土的玉龙大多是上唇颇长,下唇如钩。

四、龙舌

玉龙有舌,在战国时期极为少见,曾侯乙墓的双龙佩,所透雕对称的两条卷龙,则作张口吐舌状,且长舌阴刻成蛇形。

五、龙牙

玉龙有牙,战国时期较少见,而《古玉图录初集》中三龙形璧上则有锐牙,是战国晚期的风格。

六、龙须

战国时期不多见,出土的有战国晚期楚国长丰贵族墓的玉璜。

七、龙耳

战国时期龙耳的变化也很分明,大致有:

1.方翘形(云头形)

2.尖翘形

3.尖形(叶形耳)

八、龙目

战国玉龙可分为有目和无目两种,其形状有:

1.椭圆形(橄榄形),又有双钩橄榄形眼。

2.圆形

3.无眼

九、龙足

战国玉龙的脚多作拳足状,尖爪,可分为:

1.一足尖爪拳曲

2.一足二尖曲爪

3.二足尖爪曲足

4.三足走兽形,属于战国晚期风格的代表。

十、龙尾

战国玉龙的尾部也极有变化,且姿态生动。可分为:

1.平尾不分叉

2.平尾分叉卷曲

3.尖尾不分叉

4.尖尾分叉卷曲

西汉 S形龙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白玉双龙首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纹玉饰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青白玉龙形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双龙纹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透雕龙凤纹玉环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故宫博物院

汉代 玉夔纹韘形佩 故宫博物院

战国 黄玉瑞兽玉佩饰

22 公分

2657.5万港币成交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0)

相关推荐

  • 百年流转--尊古斋玉器遗落何方(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双凤耳玉杯 <尊古斋古玉图录>第372-373页刊载的双凤耳玉杯,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杯白玉质,直口弧腹,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 ...

  • 第六百五十三篇  古代玉龙纹饰造型的演变(二)

    X (续)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墓出土的玉连体双龙佩,玉黄白色,平面略呈橄榄形,以二龙连体构成,龙首透雕,龙身饰勾连卧蚕纹,边缘分布五个穿孔.两龙张口露牙,昂首对视,精神饱满,各伸一爪共 ...

  • 你知道吗?高古玉中的“臣字目”,有重要鉴定和断代意义,来看看

    你知道吗?高古玉中的“臣字目”,有重要鉴定和断代意义,来看看

  • 古玉界:古玉中的“朱砂沁”

           朱砂在古代墓葬中是很常见的一种下葬时使用的天然矿物质.这样的丧葬习俗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一方面:古人喜欢红色,喜欢在器物上"涂朱",人类对红色的崇拜以及在器物上 ...

  • 古玉界:战国古玉中的龙与凤

    战国时代的龙凤玉佩 战国时代的龙凤玉佩注重造型的变化和神态的表现,使弯曲盘绕的身躯充满活泼的气息和强烈的动感.龙凤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人们期望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望.造型夸张, ...

  • 古玉界:古玉中具象的动物和抽象的神兽

    以活生生的动物为玉雕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玉雕动物佩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 在随后的历史中,动物玉雕题材越来越广泛, ...

  • 古玉界:古玉中的“吉祥三宝”

    本图片引自网络,仅做参考 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中,玉刚卯(严卯).玉翁仲.玉司南称为辟邪三宝. 刚卯.严卯 台北故宫藏宋代刚卯 一般为一对,形制相同,玉质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 ...

  • 古玉界:汉代古玉中“辟邪三宝”的由来

    古人云:"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辟.邪都是为不正派,不正当之意.后来,"辟邪"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驱除邪祟. 汉朝在文化.信仰方面继承了楚国的许多文化,尤 ...

  • 古玉中的“动物世界”,惟妙惟肖!

    古代玉器中动物造型的出现可以追朔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但这些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可爱动物形象从来没有离开过治玉工匠的视线. 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美轮美奂的玉制动物出现,今天就将一部分动物造型的古代玉器展示给 ...

  • 古玉中的精灵—玉剑饰

    玉剑璏属玉剑饰的一种.所谓玉剑饰,即镶嵌在剑柄.鞘上,用作装饰的玉质附件之统称,通常以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为一组.一般剑首镶嵌在剑柄之首端;剑格置于剑鞘与剑柄交界之处;剑璏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革带以 ...

  • 圆雕动物玉 —— 极品古玉中的极品

    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 古玉的价格也一路飙升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 那些排名靠前的 都是些圆雕动物玉器 料子精  工好  神韵足 成为顶级藏家竞相追逐的热点 黃玉神獸 EUR 4,207,500 青玉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