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荣:【1997年的秋天】(散文)
朱登荣,供职于陕西省镇安县农业局,喜欢诗词和散文写作,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喜欢在山水旅行中感悟生活,喜欢在文字中品味人生百态!闲时执笔涂抹生活!
1997年的秋天
作者:朱登荣
二十多年过去了,可1997年的那个秋天至今仍叫我难以忘怀。
1997年的秋天,天气很早就变凉了,在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那是我出嫁的日子。说到出嫁,其实我和没有亲人的他早已在镇上领了结婚证。他的父母在他念中学时相继去世,没有他父母的主张操办,我们俩在单位已简简单单地请了客,就算把婚结了。但在我父母这边,尤其是我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不得回家重新操办一次。
那个礼拜天的下午,我和母亲去十里之外的镇上买蚕丝被,这是最后一件未办完的嫁妆。从家里到镇上,长长的十多里路,我和母亲迎着秋风,默默地走在尘土飞扬的乡村土路上,偶尔一对母女经过,我听到她们在快乐的聊着天,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那女孩眼神与我相遇,我垂下头,不让她看见我眼中的羡慕。我想我和母亲总该说些什么,可一路上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多久了?几分钟?几小时?还是几年?自懂事以来,我和母亲似乎一直是这种相对无言的状态。偶尔的交流却是激烈的争吵。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和母亲激烈的争吵渐渐被冷战所代替。甚至,在我出嫁的前夜,一切都没有丝毫的改变。
小镇尘土飞扬的路上,我低头茫然地看着地面。直到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的脚踝,它是如此的眼熟,和我的一部分像极了。我身材高大,也像极了母亲。
60岁的母亲瘦骨嶙峋,思维却依旧敏捷。那天,我穿了双不合脚的鞋,脚的表皮被磨破,每走一步,鞋口磨着森疼。母亲注意到我老看脚踝,她便蹲下身子,去摸我那宽宽大大的脚踝。她的手划过我的脚面,这竟引起我一阵紧张!“骨架宽大,像我。”母亲说道。虽然我看不到她的脸,但我读懂了她心里的自豪。母亲会为我自豪吗?从小到大,除了苛责和冷漠的表情,我没有从她那得到任何的表扬,即便是勤快的干家务和三好学生的奖状……
然而,就在那个艳阳高照的秋天,在我出嫁的最后一天,我读懂了母亲的自豪!之前,母亲在生活中对我们姐妹管教得十分严格。一切都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母亲不识字,却有很多做人的硬道理。首先是做人要厚道正直,不贪别人便宜,不欠人情,知恩图报。像母亲那一代人,通常都是对亲戚朋友关心得多而细,而对自己的家人和子女要求严格、用心淡薄。我们总是感觉母亲独断专行,给我们的关爱太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过日子简直就是勉强糊口,家又住在沟口和公路交汇处,门前过路的、讨米的、借宿的、三条沟里出来磨面的,真是走了一波,又来一波,家里每日做的饭都不够,客人吃过,母亲也常常饿着。好像什么人来,母亲都当是家里尊贵的客人。那时候,我们根本不懂母亲,她是在用自己的善行给我们传递着善念和帮人难处。
人生许多事情就是如此的奇怪,我找了多年的东西就在那一刻,悄然出现在眼前。在看到母亲脚踝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我的血管里正流淌着她的血,殷红而温暖,我的心也随之温暖。
几年后,当我已为人母,才知道母亲的不易。每次回家,无论大小事,我都顺着母亲的心愿去做,不再和母亲争吵。二十年来,遵循母亲教给我们的律条,我才把自己的家经营得有模有样。
在我结婚十年后的秋天,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没有享过一天福,也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霜重叶落的旧时光啊!染过多少沧桑的回忆。1997年无论过去多久,这个细节时常在我心里重现。
2017年的秋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的日子,也是母亲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日子,这一切永远地定格在我的回忆中!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策 划: 李书忠
主 编: 鱼儿姐姐
副主编: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康开瑜 吴亚妮
刘庆勇 李华磊 任武德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韩天瑞 梦锁清秋 米兰花
姜建洲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